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手压自旋式螺丝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3329 阅读:4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7 18:55
一种手压自旋式螺丝刀,包含一个单向机构、一个滚珠丝杆机构、一个复位机构、一个下外壳/一个上外壳和一个有机套;单向机构具有一个内管件、一个限位导管、一对钢珠、一个下弹簧及一个后压盖;滚珠丝杆机构包含一个螺杆、一对钢珠;复位机构包含两个弹簧;压动后压盖和螺杆,可迫使螺杆相对外壳做螺旋运动,借此达到上紧或卸下螺丝的效果;卸去压力后,复位机构可迫使各个机构复位;在上紧螺丝时,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做挤压动作,达到省时方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丝刀,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寿命长、易拆卸、将压力转换为旋转运动、行程较长并且压缩行程结束后螺杆可以自动平动复位的手压自旋式螺丝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螺丝刀装卸螺丝钉一次只能转动半圈,速度很慢。以往有一种左旋螺丝刀和右旋螺丝刀,其实用性仍有缺失存在。该螺丝刀虽然可以带动螺丝钉快速旋转,但是由于其滚珠丝杆机构的丝杆直径太大,导致行程较短,另外当螺丝刀的压缩行程结束后,需要再反向旋转回到初始工作位置,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等待时间较长,且容易卡住,非常不方便。以往有电动螺丝刀,但是电动螺丝刀一般体积较大,且需要外接电源,很多场合不适合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易拆卸、不需外接电源、将压力转换为旋转运动、行程相对较长并且压缩行程结束后螺杆可以自动平动复位的手压自旋式螺丝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压自旋式螺丝刀,包含一个单向机构、一个滚珠丝杆机构、一个复位机构、一个下外壳、一个上外壳和一个有机套;所述的单向机构具有一个内管件、一个限位导管、一对钢珠、一个下弹簧及一个后压盖,该内管件下端套在下外壳内,下底部有一个斜导面,上端套在上外壳内,该限位导管套在内管件下部的中间孔内,限位导管有一钢珠承座孔,限位导管的钢珠承座孔和内管件的斜导面相互对应包覆着一对钢珠,该单向机构的下弹簧设置在限位导管和内管件底部中间孔之间,该限位导管上端受到该下弹簧的弹性抵压、下端顶在下外壳的一内槽内,该内管件受到下弹簧向上弹抵,该后压盖上部有一梯形凸台,卡在上外壳上部,后压盖下部有一内槽;所述的滚珠丝杆机构工作位置设置在限位导管内部,包含一个螺杆、一对钢珠;所述的复位机构包含两个弹簧,设置在内管件内部,下弹簧弹抵内管件和限位导管,上弹簧弹抵后压盖和螺杆;所述的下外壳整体呈锥形管状,上部设置有外螺纹,可与所述的上外壳下部的内螺纹联接,该下外壳上部有一内孔,套在内管件下部,该内孔底部有一限位槽,卡住限位导管下部,所述的下外壳下部有一锥形凸出部,内有导孔供螺杆伸出;所述的上外壳整体呈锥形管状,该上外壳上部设置台阶孔,供后压盖限位,上外壳外面包覆有有机套,上外壳与有机套粘接在一起,上外壳下部有内螺纹,与所述的下外壳上部螺纹联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手压自旋式螺丝刀,该内管件下部外周有一定位突出,该下外壳的内部有一滑槽,内管件的定位突出嵌入在下外壳的滑槽内,内管件只能相对下外壳上下滑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手压自旋式螺丝刀,该限位导管上部外周有一定位突出,该内管件对应内部有一滑槽,限位导管的定位突出嵌入在内管件的滑槽内,限位导管只能相对内管件上下滑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手压自旋式螺丝刀,该上外壳、下外壳的联接螺纹为三角形螺纹,有较好的自锁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螺杆螺纹为对称设置的双螺纹,螺纹截面形状下部为与钢珠同半径的圆弧,上部为与该圆弧相切的斜直线,此截面形状可以使得:在工作过程中,螺杆与钢珠配合良好;在复位中,螺杆将钢珠顶向两侧。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后压盖受到手掌的压力后下滑,压动内管件下滑,内管件底部斜导面往下压时,钢珠会向限位导管的两侧钢珠承座孔内移动,嵌入螺杆螺纹轨道内,使内管件底部斜导面、限位导管的两侧钢珠承座孔及钢珠连动产生闭合作用,让滚珠螺杆机构产生作用,当螺杆受到压力时,只能螺旋向上运动。本专利技术中,施加在所述的螺杆上的压力消失后,同时松开后压盖的压力,复位机构的弹簧开始起作用,下弹簧将内管件和后压盖顶起,上弹簧将螺杆下顶,螺杆下行时将单向机构中的钢珠沿螺纹斜面顶开,钢珠滑到限位导管的钢珠承座孔和内管件升起后留出的空间内,螺杆不再受钢珠限制,直接在上弹簧作用下平动回复初始工作位置。本专利技术可以快速拆卸,损坏的零件可以快速更换。本专利技术中,将螺杆的螺纹制成左旋或右旋,以分别对应适合上紧螺丝钉和拆卸螺丝钉两种场合。本专利技术中,在螺杆上用激光刻上“紧”、“松”字样,标明是上紧用的,或是拆卸用的。本专利技术中,在下外壳下部外圆周上标记一个刻痕,对应螺丝刀刀头的窄边,供使用者快速确定螺杆初始工作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螺杆在受到向上压力时,通过单向机构设置后压盖、内管件、限位导管、钢珠及特定形状的螺杆螺纹截面,使螺杆做螺旋旋转上升;螺杆在压力释放后,通过复位机构和单向机构作用,使螺杆做快速平动下降复位;上、下外壳通过三角形螺纹联,有良好的自锁作用,且接拆装更换零件方便;上外壳、下外壳的形状为锥形管状,,有机套与上外壳粘结在一起,构成的外形利于使用者手部抓持螺丝刀,此外形利于工作时提供工作压力,使用舒适;标记“松”、“紧”字样和刻痕,可以方便使用者使用;螺杆设置成套螺丝刀头,实现快速更换,一刀多用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手压自旋式螺丝刀的爆炸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手压自旋式螺丝刀的初始工作状态的剖面视图;图3是上述初始工作状态剖面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手压自旋式螺丝刀处于最大行程的剖面视图;图5是上述处于最大行程位置剖面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手压自旋式螺丝刀复位过程中某一位置的剖面视图;图7是上述复位过程中某位置剖面 视图的局部放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手压自旋式螺丝刀的各个零件,包含一个上外壳1、一个内管件2、一个限位导管3、一个下弹簧4、一个下外壳5、一个螺杆6、一个后压盖7、一对钢珠8、一个上弹簧9和一个有机壳10。参见图2和图3,此时手压自旋式螺丝刀处于初始工作状态,在此状态下,螺杆6大部分伸出到外壳5之外。手压自旋式螺丝刀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5、单向机构、滚珠丝杆机构和复位机构。单向机构具有一个内管件2、一个限位导管3、一对钢珠8、一个下弹簧4及一个后压盖7,该内管件2下端套在下外壳5内,下底部有一个斜导面22,上端套在上外壳I内,该限位导管3套在内管件2下部的中间孔内,限位导管3有一钢珠承座孔32,限位导管的钢珠承座孔32和内管件的斜导面22相互对应包覆着一对钢珠8,该单向机构的下弹簧4设置在限位导管3和内管件2底部中间孔之间,该限位导管3上端受到该下弹簧4的弹性抵压、下端顶在下外壳5的内槽内,该内管件2受到下弹簧4向上弹抵,该后压盖7上部有一梯形凸台。后压盖7受到手掌的压力后下滑,压动内管件2下滑,内管件2底部斜导面22往下压时,钢珠8会向限位导管3的两侧钢珠承座孔32内移动,嵌入螺杆6螺纹轨道61内,使内管件底部斜导面22、限位导管的两侧钢珠承座孔32及钢珠8连动产生闭合作用,让滚珠螺杆机构产生作用,当螺杆6受到压力时,只能产生螺旋运动。参见图4和图5,手压自旋式螺丝刀从初始工作位置达到其最大行程位置,螺杆6基本上都处于外壳5之内。然后再参见图6和图7,施加在螺杆6上的压力消失后,同时松开后压盖7的压力,复位机构的弹簧开始起作用,下弹簧4将内管件2和后压盖7顶起,上弹簧9将螺杆6下顶,螺杆6下行时将单向机构中的钢珠8沿螺纹斜面61顶开,钢珠8滑到限位导管3的钢珠承座 孔32和内管件2升起后留出的空间内,螺杆6不再受钢珠限制,直接在上弹簧9的向下弹力作用下平动回复初始工作位置。参见图3、图5和图7,内管件2下部外周有一定位突出21,该下外壳5的内部有一滑槽,内管件2的定位突出21嵌入在下外壳5的滑槽内,内管件2只能相对下外壳5上下滑动。限位导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压自旋式螺丝刀,其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5)、单向机构、滚珠丝杆机构和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机构包括内管件(2)、限位导管(3)、一对钢珠(8)、下弹簧(4)及后压盖(7),所述内管件(2)下端套在下外壳(5)内,下底部设有斜导面(22),所述内管件(2)上端套在上外壳(1)内,所述限位导管(3)套在内管件(2)下部的中间孔内,所述限位导管(3)设有钢珠承座孔(32),所述钢珠承座孔(32)和内管件的斜导面(22)相互对应包覆着一对钢珠(8),所述下弹簧(4)设置在限位导管(3)和内管件(2)底部中间孔之间,该限位导管(3)上端受到该下弹簧(4)的弹性抵压、下端顶在下外壳(5)的内槽内,该内管件(2)受到下弹簧(4)向上弹抵,所述后压盖(7)上部有梯形凸台,通过所述凸台卡在上外壳(1)上部,所述后压盖(7)下部有一内槽;所述滚珠丝杆机构工作位置设置在限位导管(3)内部,包含一个螺杆(6)、所述一对钢珠(8);所述复位机构包含两个弹簧,设置在内管件(2)内部,所述下弹簧(4)弹抵内管件(2)和限位导管(3),上弹簧(9)弹抵后压盖(7)和螺杆(6);所述下外壳(5)整体呈锥形管状,上部设置有三角形外螺纹(51),可与上外壳(1)下部的内螺纹联接,所述下外壳(5)上部设有一内孔,套在内管件(2)下部,该内孔底部有一限位槽,卡住限位导管(3)下部,下外壳(5)下部有一锥形凸出部,内有导孔供螺杆(6)伸出;所述上外壳(1)整体呈锥形管状,该上外壳(1)上部设置台阶孔,供后压盖(7)限位,上外壳(1)外面包覆有有机套(10),上外壳(1)与有机套(10)粘接在一起,上外壳(1)下部有内螺纹,与下外壳(5)上部螺纹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耀孙光永张哲硕谭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