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3D IC的正/背面套刻集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401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3D IC的正/背面套刻集成方法,包括步骤:外延衬底准备(top‑Si/SiGe‑牺牲层on Si基底);正面“贯穿式形态”套刻标记制备;芯片正面器件/结构制备:在硅衬底所外延的top‑Si层顶部,以“贯穿式形态”套刻标记为基准,确定光刻和图形化位置,套刻定义正面芯片结构在carrier wafer和硅基底top‑Si层同时沉积键合层材料;硅基底晶圆翻转;carrier wafer和硅基底top‑Si层顶部的键合层材料face to face键合;硅基底背部减薄直至暴漏出从top‑Si层正面贯穿过来的套刻标记;芯片背面结构制备:共享正面贯穿过来的同一组套刻标记,以此作为基准,确定背面光刻和图形化位置,套刻定义背面器件/结构,实现正/背面器件/结构的高精度对准和集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纳制造,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3d ic的正/背面高精度对准集成方法。


技术介绍

1、以3d soc(system on chip)为代表的系统级芯片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方案之一。立方体式的3d集成芯片解决方案,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提供非常高密度的互连,在缩减芯片面积、降低功耗、缩减成本的同时,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性能。特别是,作为先进节点芯片微缩的一种优化路径,背面配电网络(bpdn)使用纳米通孔技术将所有功率(电源和供电网络)直接路由到晶体管的背面,从而将功率传输从背面与保留在芯片正面内部的数据传输垂直互连。通过该电源电路和数据传输(i/o)互连分开的方式,可改善ir-drop压降特性,从而实现更快的晶体管开关,同时在芯片顶部实现更密集的信号路由,并且简化的布线可以更快地连接电阻和电容,进而对芯片信号完整性也有好处。为实现以背部供电网络等为代表的3d ic集成技术方案,往往都将利用到晶圆到晶圆序列工艺(wafer-to-wafer sequentialprocessing,wwsp)。例如,晶圆到晶圆混合键合、晶圆翻转(flip)及背部减薄等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3D IC的正/背面套刻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3D IC的正/背面套刻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采用LPCVD或者外延在硅基底上获得~50nm SiGe/500nm top-Si叠层结构,并作为晶圆衬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3D IC的正/背面套刻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采用PECVD沉积200nm厚度SiO2作为刻蚀掩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3d ic的正/背面套刻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3d ic的正/背面套刻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采用lpcvd或者外延在硅基底上获得~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波黄飞凤王彪段辉高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