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梳形功能化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0090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梳形功能化聚氨酯材料具有带功能化端基的聚乙二醇侧链,其侧链的功能化端基为氨基、环氧基或羧基中的任一种,且其核磁氢谱在化学位移3.50?ppm、红外光谱在1110?cm-1附近均显示有聚乙二醇吸收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分别公开了制备聚乙二醇侧链端基为氨基或环氧基的梳形功能化聚氨酯的二步法和制备聚乙二醇侧链端基为羧基的梳形功能化聚氨酯的一步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端基为活性基团的梳形功能化聚氨酯不仅可为进一步接枝生物活性分子提供反应位点,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延长植入体内制品的使用期,还可扩大聚氨酯在医用领域的应用范围,同时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少,操作也较为简单,因而易于实施,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聚氨酯(PU)作为嵌段共聚物一般是由短链段原料和长链段原料聚合而成,因其中的硬段和软段会发生微相分离不仅使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还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挠曲、耐湿气和耐多种化学品性能,此外它还具有易于加工,能采用常规方法消毒等优点,使之被广泛用于制备介入导管、心脏起搏器绝缘线等医疗器械,是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之一。然而作为长期植入体内的制品,如小直径人工血管,因其抗凝血性能仍不能满足临床要求,故其的生物相容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聚乙二醇是一种亲水性,无毒性和无免疫原性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人们发现在聚氨酯膜的表面接枝聚乙二醇,可以降低蛋白吸附和血小板活性,从而提高其血液相容性。如Lee等人发现用分子量小于10000的聚乙二醇改性后的聚氨酯表面具有显著的抗蛋白吸附和抗血小板黏附作用(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1998, 40:314-323.)。另外,有研究者将磺酸基、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多肽以及肝素等接枝到聚氨酯表面的聚乙二醇链端,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梳形功能化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工艺步骤和条件如下:(1)将1摩尔份数均分子量为500~4000的二元醇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并升温至100~120℃,真空脱水90~240分钟后降温至50~80℃,加入1.58~7.10摩尔份二异氰酸酯,在保持50~80℃,真空下预聚反应1~4小时得聚氨酯预聚物;(2)先将0.5~6摩尔份赖氨酸加入第一溶剂中至溶解,然后在搅拌下将其加入聚氨酯预聚物中扩链反应10~30分钟,停止搅拌并放置10~12h,再倒入水中沉淀,沉淀物室温下干燥后即得带羧基的聚氨酯弹性体;?(3)先将以羧基的摩尔计为0.5~2份带羧基的聚氨酯弹性体溶解在第二溶剂中,然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兴益张泽武向阳傅强钟银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拉瓦尔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