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排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915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19:05
一种软性排线,是由平行排列的复数条金属导线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的绝缘层所组成,该些金属导线的末端外露于绝缘层以形成复数导电接点,软性排线包括一前接触部及两后接触部,前接触部设置于软性排线前端且设有该些导电接点,两后接触部设置于软性排线后端且设有该些导电接点,两后接触部是彼此错位分离开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软性排线,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形成一对二接点形态的软性排线。
技术介绍
按,软性扁平线缆(Flexible Flat Cable),简称为软性排线或FFC,是一种用PET绝缘材料和极薄的镀锡扁平铜线透过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数据线缆。软性排线为一种讯号传输用组件,本身具有可任意挠曲、高讯号传输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一般软性排线细分为三层结构,由上而下依序为上绝缘层、导线层及下绝缘层的层迭方式,导线层内复数条扁平铜线是相互分离设置,并部份外露于软性排线两端以形成复数接点。当软性排线连接于两系统间时,软性排线前端上的复数接点与其中一系统电性接触,而每一接点所接收到的讯号会传递至软性排线后端上所相对应的接点上,且向另一系统传递,以达到两系统间讯号传递的目的。习知软性排线前端的一组接点可搭接于一连接器,而其后端的另一组接点可搭接于另一连接器,如此形成一对一的接点形态。然而,随着电子产品不断朝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智能型手机和平板计算机等移动式电子装置中,为了配合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的空间设计,习知软性排线的一对一的接点形态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性排线,该软线排线克服传统软线排线前后两端所形成的一对一的接点形态无法满足现今客户需求的弊端,该软线排线一种一对多的接点形态的软性排线以配合于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的空间设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是由平行排列的复数条金属导线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的一绝缘层所组成,该些金属导线的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导电接点,该软性排线包括:—前接触部,设置于该软性排线前端,该前接触部上设有该些导电接点;及两后接触部,设置于该软性排线后端,该两后接触部上设有该些导电接点,且该两后接触部是彼此错位分离开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更包括:一第一排线部,设置于该前接触部与该后接触部之间;及一第二排线部,设置于该前接触部与另一该后接触部之间,该第一排线部与该第二排线部之间形成一切缝,该切缝是自该软性排线后端朝该前接触部延伸。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该第一排线部的长度不等于该第二排线部的长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该第一排线部与该第二排线部是先利用热压制程一体成形为该软性排线,利用该切缝切穿该软性排线的后端以形成该两后接触部,且该切缝是沿着该金属导线的轴线方向朝该软性排线的前端延伸至该前接触部以形成该第一排线部与该第二排线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该前接触部的该些导电接点之间设有一预留间隙,该预留间隙是对应于该切缝设置。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软性排线,其是利用刀具在软性排线的后端上切割分条以形成两个后接触部,将此两个后接触部分别组装两个不同的连接器,如此即可形成一对二的接点形态,以解决习知软性排线无法配合于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空间设计的问题。此外,本技术的软性排线不需要藉由折迭的方式,就可以达到两后接触部彼此错位分离开来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软性排线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软性排线的立体示意图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I软性排线 11金属导线111导电接点12绝缘层13前接触部14后接触部15第一排线部16第二排线部17 切缝LI预留间隙L2 间距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的软性排线I包括由平行排列的复数条金属导线11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11的绝缘层12所组成,该些金属导线11的末端外露于绝缘层12以形成复数导电接点111。软性排线I包括一前接触部13、两后接触部14、一第一排线部15及一第二排线部16,前接触部13设置于软性排线I前端且设有该些导电接点111,两后接触部14设置于软性排线I后端且设有该些导电接点111,第一排线部15设置于前接触部13与后接触部14之间,第二排线部16设置于前接触部13与另一后接触部14之间,且第一排线部15与第二排线部16之间形成一切缝17,此切缝17是自软性排线I后端朝前接触部13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排线部15的长度不等于第二排线部16的长度,使得两后接触部14是可彼此错位分离开来,因此就不需要再藉由折迭的方式来达到不等长的目的。此外,第一排线部15与第二排线部16是先利用热压制程一体成形为软性排线1,的后利用切缝17切穿软性排线I的后端以形成两后接触部14,此切缝17是沿着该金属导线11的轴线方向朝软性排线I的前端延伸至前接触部13以形成第一排线部15与第二排线部16。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接触部13的该些导电接点111之间设有一预留间隙LI,该预留间隙LI是对应于切缝17设置,第一排线部15与第二排线部16内相邻二金属导线11之间的间距L2,此预留间隙LI的大小是大于间距L2,如此可使得软性排线I能提供足够的预留空间给切缝17切割使用以形成第一排线部15与第二排线部16。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软性排线,其是利用刀具在软性排线的后端上切割分条以形成两个后接触部,将此两个后接触部分别组装两个不同的连接器,如此即可形成一对二的接点形态,以解决习知软性排线无法配合于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空间设计的问题。此外,本技术的软性排线不需要藉由折迭的方式,就可以达到两后接触部彼此错位分离开来的目的。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技术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但是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技术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软性排线,是由平行排列的复数条金属导线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的一绝缘层所组成,该些金属导线的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导电接点,其特征在于该软性排线包括:一前接触部,设置于该软性排线前端,该前接触部上设有该些导电接点;及两后接触部,设置于该软性排线后端,该两后接触部上设有该些导电接点,且该两后接触部是彼此错位分离开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排线部,设置于该前接触部与该后接触部之间;及一第二排线部,设置于该前接触部与另一该后接触部之间,该第一排线部与该第二排线部之间形成一切缝,该切缝是自该软性排线后端朝该前接触部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排线部的长度不等于该第二排线部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排线部与该第二排线部是先利用热压制程一体成形为该软性排线,利用该切缝切穿该软性排线的后端以形成该两后接触部,且该切缝是沿着该金属导线的轴线方向朝该软性排线的前端延伸至该前接触部以形成该第一排线部与该第二排线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该前接触部的该些导电接点之间设有一预留间隙 ,该预留间隙是对应于该切缝设置。专利摘要一种软性排线,是由平行排列的复数条金属导线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的绝缘层所组成,该些金属导线的末端外露于绝缘层以形成复数导电接点,软性排线包括一前接触部及两后接触部,前接触部设置于软性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性排线,是由平行排列的复数条金属导线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的一绝缘层所组成,该些金属导线的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导电接点,其特征在于该软性排线包括:一前接触部,设置于该软性排线前端,该前接触部上设有该些导电接点;及两后接触部,设置于该软性排线后端,该两后接触部上设有该些导电接点,且该两后接触部是彼此错位分离开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勇智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