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转速表驱动电路,属于转速表驱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汽车发动机转速表的驱动方式成本高的问题。它包括十字正交线圈,它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信号转换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由BM707芯片、第九电阻和第三电容组成,用阻容元件及三极管组成的电路实现了对十字正交线圈的驱动,配合外围频率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实现转速表指针的指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驱动汽车发动机转速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转速表驱动电路,属于转速表驱动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发动机转速表的指针都是由步进电机或十字正交线圈驱动的,而驱动步进电机或十字正交线圈的方式大多是由仪表单片机端口直接驱动,或仪表单片机外带一只单独的专用电机驱动芯片驱动。这种驱动汽车发动机转速表的方式成本极高,在低成本仪表方案中急需一种替代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汽车发动机转速表的驱动方式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转速表驱动电路。本技术所述汽车发动机转速表驱动电路,它包括十字正交线圈,它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信号转换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十字正交线圈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组成十字正交形式;端点E输入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端点E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源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第二电容和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依次串联第三电阻和第六电阻,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电容和第五电阻之间,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三电阻和第六电阻之间,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源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信号转换电路的电源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信号转换电路的方波频率信号接收端之间串联第七电阻,信号转换电路的正弦电压信号输出端连接十字正交线圈的第一线圈的A端,该第一线圈的B端连接信号转换电路的电源端,信号转换电路的余弦电压信号输出端与十字正交线圈的第二线圈的C端之间串联第八电阻,第二线圈的D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B端,第一线圈的A端与第二线圈的C端相对,第一线圈的B端与第二线圈的D端相对,信号转换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12V电源。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由BM707芯片、第九电阻和第三电容组成,BM707芯片具有八个管脚,管脚I为C管脚,管脚2为SIN管脚,管脚3为Wl管脚,管脚4为IN管脚,管脚5为GND管脚,管脚6为W2管脚,管脚7为COS管脚,管脚8为VCC管脚,信号转换电路的电源端为BM707芯片的C管脚,信号转换电路的正弦电压信号输出端为BM707芯片的SIN管脚,信号转换电路的方波频率信号接收端为BM707芯片的IN管脚,信号转换电路的余弦电压信号输出端为BM707芯片的COS管脚,信号转换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为BM707芯片的VCC管脚,BM707芯片的Wl管脚与W2管脚之间串联第九电阻,第九电阻与第三电容并联,BM707芯片的GND管脚接电源地。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用阻容元件及三极管组成的电路实现了对十字正交线圈的驱动,配合外围频率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实现转速表指针的指示,节约了驱动成本。本技术方案简单可靠,大大降低了驱动成本,并同时满足了指示精度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汽车发动机转速表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入波形信号与输出波形信号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汽车发动机转速表驱动电路,它包括十字正交线圈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信号转换电路2、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二极管RD、第一三极管Vl和第二三极管V2,十字正交线圈I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组成十字正交形式;端点E输入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端点E与第一三极管Vl的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Vl的发射极接电源地,第一三极管Vl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容Cl的一端 ,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之间,第一三极管Vl的基极连接二极管RD的负极,二极管RD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l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Vl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第二电容C2和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Vl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之间依次串联第三电阻R3和第六电阻R6,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电容C2和第五电阻R5之间,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三电阻R3和第六电阻R6之间,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接电源地;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信号转换电路2的电源端,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与信号转换电路2的方波频率信号接收端之间串联第七电阻R7,信号转换电路2的正弦电压信号输出端连接十字正交线圈I的第一线圈的A端,该第一线圈的B端连接信号转换电路2的电源端,信号转换电路2的余弦电压信号输出端与十字正交线圈I的第二线圈的C端之间串联第八电阻R8,第二线圈的D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B端,第一线圈的A端与第二线圈的C端相对,第一线圈的B端与第二线圈的D端相对,信号转换电路2的电源输入端连接+12V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信号转换电路2由BM707芯片2-1、第九电阻R9和第三电容C3组成,BM707芯片2-1具有八个管脚,管脚I为C管脚,管脚2为SIN管脚,管脚3为Wl管脚,管脚4为IN管脚,管脚5为GND管脚,管脚6为W2管脚,管脚7为COS管脚,管脚8为VCC管脚,信号转换电路2的电源端为BM707芯片2_1的C管脚,信号转换电路2的正弦电压信号输出端为BM707芯片2-1的SIN管脚,信号转换电路2的方波频率信号接收端为BM707芯片2-1的IN管脚,信号转换电路2的余弦电压信号输出端为BM707芯片2_1的COS管脚,信号转换电路2的电源输入端为BM707芯片2-1的VCC管脚,BM707芯片2-1的Wl管脚与W2管脚之间串联第九电阻R9,第九电阻R9与第三电容C3并联,BM707芯片2-1的GND管脚接电源地。本实施方式中,集成电路BM707芯片2_1的IN管脚输入的是窄脉冲信号,电路的端点E输入为占空比为50%的方波,通过精度为1%的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阻值调整,及改变温度稳定性高的瓷片电容C2的电容值,就可以改变输入到BM707芯片2-1的IN管脚的波形的占空比,将方波信号调整为BM707芯片2_1可以识别的窄脉冲信号,这样就实现了不同的频率输入信号均可以驱动十字正交线圈I。BM707芯片2-1的8脚是电源输入口,5脚是电源地接口,I脚是为十字正交线圈I提供固定电压的电源端,2脚与7脚为十字正交线圈I分别提供变化的正弦电压波形,通过I脚、2脚和7脚驱动十字正交线圈I。3脚与6脚之间通过调整第九电阻R9和第三电容C3的阻容配比,达到在指定输入频率范围内可以识别。4脚作为方波频率信号输入的接收端。所述+12V电源可以用稳压块7812实现。由于BM707芯片2_1的4脚输入端仅能识别窄脉冲方波信号,对由电路端点E输入的信号还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为占空比50%的方波,还可以为正弦波信号或占空比变化的方波信号等等,因此,需要将不同波形转换为窄脉冲方波信号,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发动机转速表驱动电路,它包括十字正交线圈(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信号转换电路(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二极管(RD)、第一三极管(V1)和第二三极管(V2),十字正交线圈(1)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组成十字正交形式;端点E输入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端点E与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接电源地,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二极管(RD)的负极,二极管(RD)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第二电容(C2)和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之间依次串联第三电阻(R3)和第六电阻(R6),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电容(C2)和第五电阻(R5)之间,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三电阻(R3)和第六电阻(R6)之间,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接电源地;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信号转换电路(2)的电源端,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与信号转换电路(2)的方波频率信号接收端之间串联第七电阻(R7),信号转换电路(2)的正弦电压信号输出端连接十字正交线圈(1)的第一线圈的A端,该第一线圈的B端连接信号转换电路(2)的电源端,信号转换电路(2)的余弦电压信号输出端与十字正交线圈(1)的第二线圈的C端之间串联第八电阻(R8),第二线圈的D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B端,第一线圈的A端与第二线圈的C端相对,第一线圈的B端与第二线圈的D端相对,信号转换电路(2)的电源输入端连接+12V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颖,佟大龙,邓雷,王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