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热回收腔的卧式空气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665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热回收腔的卧式空气加热炉,包括由圆筒状的外筒体、设置在外筒体腔内的内筒体及与内筒体贴合设置的衬里组成的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左端伸入炉体内的燃烧器,其中:炉体的左端直径大右端直径小,炉体的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构成夹套空腔,衬里的内壁构成炉膛,夹套空腔的左端面均匀设置至少二个夹套冷空气入口,外筒体的右侧开有预热空气出口,炉膛的端面及燃烧器上分别开有第一预热空气入口及第二预热空气入口,冷空气经夹套冷空气入口进入夹套空腔,预热后,经预热空气出口进入第一预热空气入口及第二预热空气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设备的重量和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裂化催化剂装置及其类似装置,特别指一种通过液态或是气态燃料的燃烧提供热空气来干燥待干物料的带热回收腔的卧式空气加热炉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装置中空气加热炉的燃烧方式主要是直接采用冷空气与燃料混合燃烧,这样的燃烧方式首先会存在部分燃料燃烧不充分,造成加热炉热效率低和经济效益流失;其次是要求加热炉炉膛的衬里厚度很厚,导致设备重量过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具有夹套空腔进行空气预热及能导入预热空气的燃烧器,使燃料气与预热后的空气充分混合,从而使得燃料可以充分燃烧的带热回收腔的卧式空气加热炉。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由圆筒状的外筒体、设置在外筒体腔内的内筒体及与内筒体贴合设置的衬里组成的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左端伸入炉体内的燃烧器,其中:炉体的左端直径大右端直径小,炉体的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构成夹套空腔,衬里的内壁构成炉膛,夹套空腔的左端面均匀设置至少二个夹套冷空气入口,外筒体的右侧开有预热空气出口,炉膛的端面及燃烧器上分别开有第一预热空气入口及第二预热空气入口,冷空气经夹套冷空气入口进入夹套空腔,预热后,经预热空气出口进入第一预热空气入口及第二预热空气入口。本技术具有以本技术在原有的装备上改进构成了夹套空腔即热回收腔进行空气预热及能导入预热空气的燃烧器,燃料气与预热后的空气充分混合后能充分燃烧,大大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夹套空腔作为热回收腔既能使热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也使得衬里所需要的厚度大大减少,节省了衬里材料,降低了设备的重量和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图1的A-A向视图。图5是图1的燃烧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至图5可知,本技术包括由圆筒状的外筒体1、设置在外筒体I腔内的内筒体2及与内筒体2贴合设置的衬里3组成的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左端伸入炉体内的燃烧器4,其中:炉体的左端直径大右端直径小,炉体的外筒体I与内筒体2之间构成夹套空腔,衬里3的内壁构成炉膛,夹套空腔的左端面均匀设置至少二个夹套冷空气入口 19,外筒体I的右侧开有预热空气出口 9,炉膛的端面及燃烧器4上分别开有第一预热空气入口 6及第二预热空气入口 13,冷空气经夹套冷空气入口 19进入夹套空腔,预热后,经预热空气出口 9进入第一预热空气入口 6及第二预热空气入口 13。所述的炉体设置在鞍式支撑座5上。所述的衬里3包括内层的耐火层、中间的隔热层及外层的柔性耐火层。所述的燃烧器4的左端设置火焰检测口 14、火嘴喷枪23、看火孔16及点火孔17,火嘴喷枪23的左端为燃烧器口 15,火焰检测口 14及火嘴喷枪23、看火孔16通过连接法兰20、垫片21及法兰盖23固定。所述的炉体的筒体中间部分开有人口 18,人口 18的右侧设有防爆门7,防爆门7的右侧设有测温口 8。所述的预热空气出口 9的右侧,贯穿炉体的筒壁开有放风口 10。本技术的结构原理:本技术的由外筒体、内筒体、衬里、燃烧器组成,外筒体和内筒体都是由碳钢制成的圆形筒体,燃烧器设在炉体一端,且燃烧器端炉体直径较大,热风出口端炉体直径较小。外筒体和内筒体间的夹套空间就组成了本技术的冷空气预热腔即热回收腔,内筒体内壁周围设有非金属可塑耐火材料制成的衬里,炉体的燃烧器端设有夹套冷空气入口、预热空气入口、燃烧器口、点火孔、火焰监测口及看火孔;炉体中部壳体上设有人孔、防爆门及热电偶口 ;外筒体右端设有预热风出口,经引风机输送到炉体左端的第一预热空气入口和第一预热空气入口,燃料气、预热空气在燃烧器内混合后引入炉膛,部分预热空气经第一预热空气入口进入炉膛,使得预热之后的混合气体燃烧的更充分,燃烧之后的热空气直接进入催化剂气流干燥器,用于干燥催化剂颗粒。本技术所述的设在炉体中部外筒体上的测温口可以测量余热回收系统中的预热空气温度,内筒体内壁周围设置的非金属可塑耐火材料制成的衬里为三层,第一层(与火焰接触层)为耐火层,第二层为隔热层,第三层为柔性耐火层,炉体下部设有三个鞍式支座支承炉体。燃烧器设在炉体的端部中心,燃料气由此进入炉膛,第二预热空气入口的热空气进入燃烧器与燃料混合后在炉膛内充分燃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冷空气经夹套空腔预热,然后与燃料气混合通过燃烧器充分燃烧,产生源源不断的热气流进入气流干燥器,为物料的干燥提供动能和热能,炉体直径由气流干燥器需要的热能和动能,以及燃烧体积热强度确定,炉体长度由燃烧时间计算确定。本技术采用普通碳钢材料,根据处理量设计合理的长径比,夹套空腔的设计使得加热炉兼有冷空气预热的功能,使燃料气 与预热空气充分混合燃烧;根据处理量及燃料气类别采用专用燃烧器使燃料气与预热空气进行预混合从而达到完全燃烧;炉体燃烧器端设有火焰监测口,便于对火焰进行监测;炉膛内温度高达1200°C,由于采用了夹套空腔的结构设计,以及内筒体采用的特殊衬里材料,这样就能将内筒体的衬里厚度控制到最薄,用最少用量的衬里材料就能使碳钢内筒体的金属温度控制在200°C左右,夹套空腔的新鲜风带走这部分热量作为空气预热之用,达到余热回收的效果,炉体既能耐高温保证了强度又能对空气进行预热,提高了加热炉的燃烧效率;节省了衬里材料用量,大大降低了加热炉的整体重量,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 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一种带热回收腔的卧式空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圆筒状的外筒体(I)、设置在外筒体(I)腔内的内筒体(2 )及与内筒体(2 )贴合设置的衬里(3 )组成的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左端伸入炉体内的燃烧器(4),其中: 炉体的左端直径大右端直径小,炉体的外筒体(I)与内筒体(2)之间构成夹套空腔,衬里(3)的内壁构成炉膛,夹套空腔的左端面均匀设置至少二个夹套冷空气入口( 19),外筒体(I)的右侧开有预热空气出口(9),炉膛的端面及燃烧器(4)上分别开有第一预热空气入口(6)及第二预热空气入口( 13),冷空气经夹套冷空气入口( 19)进入夹套空腔,预热后,经预热空气出口(9)进入第一预热空气入口(6)及第二预热空气入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热回收腔的卧式空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设置在鞍式支撑座(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热回收腔的卧式空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里(3)包括内层的耐火层、中间的隔热层及外层的柔性耐火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热回收腔的卧式空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4)的左端设置火焰检测口(14)、火嘴喷枪(23)、看火孔(16)及点火孔(17),火嘴喷枪(23)的左端为燃烧器口(15),火焰检测口(14)及火嘴喷枪(23)、看火孔(16)通过连接法兰(20)、垫片(21)及法兰盖(23)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热回收腔的卧式空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的筒体中间部分开有人口( 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热回收腔的卧式空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圆筒状的外筒体(1)、设置在外筒体(1)腔内的内筒体(2)及与内筒体(2)贴合设置的衬里(3)组成的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左端伸入炉体内的燃烧器(4),其中:炉体的左端直径大右端直径小,炉体的外筒体(1)与内筒体(2)之间构成夹套空腔,衬里(3)的内壁构成炉膛,夹套空腔的左端面均匀设置至少二个夹套冷空气入口(19),外筒体(1)的右侧开有预热空气出口(9),炉膛的端面及燃烧器(4)上分别开有第一预热空气入口(6)及第二预热空气入口(13),冷空气经夹套冷空气入口(19)进入夹套空腔,预热后,经预热空气出口(9)进入第一预热空气入口(6)及第二预热空气入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春华李晚屏
申请(专利权)人:长岭炼化岳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