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散热双级路灯,包括路灯灯壳和路灯灯杆,所述路灯灯壳顶部设置有用于接收周围光强的光强传感器,路灯灯壳远离路灯光源一侧设置有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装置上设置有散热肋片组;所述路灯灯杆路面之上的圆柱段包括两段,上圆柱段和下圆柱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解决了现有路灯无法智能调节,导致电能浪费,现有路灯散热结构不合理,导致散热效果差、部件质量体积均较大且加工成本高,以及现有路灯灯杆在遭受撞击弯折或折断后,需整体进行更换从而造成较大浪费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散热双级路灯。
技术介绍
现有公共照明的路灯,一般是由路灯管理机构在设定的时间段内直接打开,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随机性,每天的固定时间段内光照强度不一定相同,而目前的路灯并不存在光照强度调节结构,这样导致在光线较强的条件下与光线较弱的条件下,路灯照射强度均相同,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同时,路灯光源一般功率较大,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路灯光源和路灯电源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同时,现有的路灯散热壳体采用齿状散热肋片散热效果较差,因此质量重且体积大,这样对支撑路灯的灯杆强度要求就变的非常高,灯杆支撑强度较小时,恶劣天气下可能导致灯杆折断或路灯脱落,灯杆支撑强度较大时,灯杆自身制造加工成本则急剧攀升。现有路灯灯杆在遭受撞击弯折或折断时,一般据需要对整个路灯灯杆进行拆除更换,而撞击由于车辆高度的限制,往往发生在路灯灯杆底部或下半段,而直接更换灯杆整体较为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散热双级路灯,主要解决了现有路灯无法智能调节,导致电能浪费,现有路灯散热结构不合理,导致散热效果差、部件质量体积均较大且加工成本高,以及现有路灯灯杆在遭受撞击弯折或折断后,需整体进行更换从而造成较大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散热双级路灯,包括路灯灯壳和路灯灯杆,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路灯灯壳顶部设置有用于接收周围光强的光强传感器,光强传感器与设置在路灯壳体内的通过调节路灯电源供电量以调节路灯光源光照强度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设置在路灯灯壳内的路灯电源与路灯光源连接;路灯灯壳远离路灯光源一侧设置有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装置上设置有散热肋片组;所述液冷散热装置包括设置有流道的散热壳体,散热壳体上设置有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分别与储液腔连接,储液腔与液体进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液体压入散热壳体内的增压泵;所述各散热肋片上位置不同处随机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路灯灯杆路面之上的圆柱段包括两段,上圆柱段和下圆柱段,上圆柱段下端面设置有上连接法兰,下圆柱段上端面设置有下连接法兰,上连接法兰与下连接法兰的厚度为10 20cm,上连接法兰与下连接法兰通过螺钉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路灯光强可根据周围环境中光强进行匹配调节,有效地降低了电能的浪费,节能环保。本专利技术通过液冷散热和散热肋片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减小了路灯散热机构的体积和重量,从而降低了路灯灯杆的制造加工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路灯灯杆,在下段遭受撞击损坏后,可只对下段进行拆除更换,有效地节省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图2、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明细如下:1-灯壳;11-光强传感器;12-控制器;13-光源;3-散热壳体;4-增压泵;5-储液腔;51-液体进口 ;52_散热肋片;53_液体出口 ;24_上圆柱段;25_上连接法兰;26_下连接法兰;27_下圆柱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散热双级路灯,包括路灯灯壳和路灯灯杆。路灯灯壳顶部设置有用于接收周围光强的光强传感器,光强传感器设置在路灯灯壳顶部,尽可能的避免了路灯光源的光强以及外部其他人工设备的光强影响,尽可能的将路灯光源光强调节到最佳状态,光强传感器与设置在路灯壳体内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设置在路灯灯壳内的路灯电源与路灯光源连接,控制器接收到光强传感器测得的光强信号后调节路灯电源的供电量以控制路灯光源亮度。路灯灯壳远离路灯光源一侧设置有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装置上设置有散热肋片组,采用液冷散热装置和散热肋片结合的方式,即提高了散热装置整体的散热效果,又减小了散热机构的体积和重量;就液冷散热装置而言,首先,液体的密度低于现有散热壳体金属的密度,因此散热机构的质量得到了大幅降低,其次,液体热交换速率要明显高于现有散热肋片通过风冷热交换散热的速率,因此可以缩小散热机构的体积;液冷散热装置包括设置有流道的散热壳体,散热壳体上设置有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分别与储液腔连接,储液腔与液体进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液体压入散热壳体内的增压泵;各散热肋片上位置不同处随机设置有多个凹槽,该凹槽采用随机设置的方式,可以适应各种风向,经仿真软件测试,其散热效果也明显提高。路灯灯杆路面之上的圆柱段包括两段,上圆柱段和下圆柱段,上圆柱段下端面设置有上连接法兰,下圆柱段上端面设置有下连接法兰,上连接法兰与下连接法兰的厚度为10 20cm,法兰的厚度主要考虑了连接强度,,上连接法兰与下连接法兰通过螺钉连接,便于进行拆除更换。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散热双级路灯,包括路灯灯壳和路灯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灯灯壳顶部设置有用于接收周围光强的光强传感器,光强传感器与设置在路灯壳体内的通过调节路灯电源供电量以调节路灯光源光照强度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设置在路灯灯壳内的路灯电源与路灯光源连接;路灯灯壳远离路灯光源一侧设置有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装置上设置有散热肋片组;所述液冷散热装置包括设置有流道的散热壳体,散热壳体上设置有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分别与储液腔连接,储液腔与液体进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液体压入散热壳体内的增压泵;所述各散热肋片上位置不同处随机设置有多个凹槽; 所述路灯灯杆路面之上的圆柱段包括两段,上圆柱段和下圆柱段,上圆柱段下端面设置有上连接法兰,下圆柱段上端面设置有下连接法兰,上连接法兰与下连接法兰的厚度为10 20cm,上 连接法兰与下连接法兰通过螺钉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散热双级路灯,包括路灯灯壳和路灯灯杆,所述路灯灯壳顶部设置有用于接收周围光强的光强传感器,路灯灯壳远离路灯光源一侧设置有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装置上设置有散热肋片组;所述路灯灯杆路面之上的圆柱段包括两段,上圆柱段和下圆柱段。本技术主要解决了现有路灯无法智能调节,导致电能浪费,现有路灯散热结构不合理,导致散热效果差、部件质量体积均较大且加工成本高,以及现有路灯灯杆在遭受撞击弯折或折断后,需整体进行更换从而造成较大浪费的问题。文档编号F21V21/108GK203099603SQ20122064292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刘健 申请人:陕西朗威国际商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散热双级路灯,包括路灯灯壳和路灯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灯灯壳顶部设置有用于接收周围光强的光强传感器,光强传感器与设置在路灯壳体内的通过调节路灯电源供电量以调节路灯光源光照强度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设置在路灯灯壳内的路灯电源与路灯光源连接;路灯灯壳远离路灯光源一侧设置有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装置上设置有散热肋片组;所述液冷散热装置包括设置有流道的散热壳体,散热壳体上设置有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分别与储液腔连接,储液腔与液体进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液体压入散热壳体内的增压泵;所述各散热肋片上位置不同处随机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路灯灯杆路面之上的圆柱段包括两段,上圆柱段和下圆柱段,上圆柱段下端面设置有上连接法兰,下圆柱段上端面设置有下连接法兰,上连接法兰与下连接法兰的厚度为10~20cm,上连接法兰与下连接法兰通过螺钉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朗威国际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