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9640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边框、导光板及灯条,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灯条且所述灯条位于所述边框内,所述灯条包括基座及设于基座上的至少一发光元件,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对应所述灯条的位置具有一开口,所述边框对应所述开口设有一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设于边框上的至少两对卡块,所述每对卡块之间形成一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包括一收容槽和一卡固槽,所述卡固槽宽度小于所述灯条的基座的厚度,所述灯条的基座经由所述背光膜组底部的所述开口固定至所述卡合结构的收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无需拆除整个背光模组,使灯条的更换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是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请参阅图1,现有的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模组110及设于背光模组110上的显示面板120。其中,背光模组110包括背板111、边框112、前框113、导光板114、灯条115及至少一光学膜片116。背板111位于背光模组110的底部,导光板114设于背板111的上方,光学膜片116设于导光板114的上方,灯条115位于导光板114的一侧,且通过双面胶117固定至背板11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边框112盖设于背板111和导光板114上,并将光学膜片116夹设于导光板114和边框112的一支撑部112a之间。显示面板120设于边框112的支撑部112a上,前框113盖设于显示面板120和边框112上,并将显示面板120夹设于边框112的支撑部112a与前框113之间。在组装图1所示的显 示装置100时,需要先利用双面胶将灯条115固定至背板11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再将导光板114和光学膜片116组装至背板111上,接着将边框112固定至背板111上,再接着将显示面板120组装至边框112上,最后将前框113固定至边框112上,从而实现整个显示装置100的组装。但是,上述现有的显示装置中,用双面胶将灯条115固定在背板111的侧壁上,那么,组装完成后,灯条115就被封在背光模组110里,当灯条115因损坏或长时间使用而性能下降需要更换时,就必须先将背光模组110拆开后才能够进行灯条115的更换,然后再对背光模组110进行重组,这给灯条115的更换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更换灯条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本技术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边框、导光板及灯条,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边框内,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灯条且所述灯条位于所述边框内,所述灯条包括基座及设于基座上的至少一发光元件,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对应所述灯条的位置具有一开口,所述边框对应所述开口设有一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设于边框上的至少两对卡块,所述每对卡块之间形成一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包括一收容槽和一卡固槽,所述卡固槽宽度小于所述灯条的基座的厚度,所述灯条的基座经由所述背光膜组底部的所述开口固定至所述卡合结构的收容槽内。本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上述背光模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每对卡块上均设有凸耳,所述阶梯槽的卡固槽形成于所述凸耳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每对卡块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凸耳,所述阶梯槽的卡固槽形成于所述凸耳与对应的卡块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和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背光膜组底部的所述开口上且其两个相对端分别与所述边框和所述背板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板通过螺钉或黏胶固定至所述边框和所述背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板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至所述边框上,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凹槽和可卡设于所述凹槽内的弹片,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边框的其中之一上,所述弹片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边框的其中另一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扣结构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弹片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边框沿所述边框的侧壁方向的中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片和所述凹槽的其中之一设有卡孔,所述弹片和所述收容槽的其中另一设有凸块,所述盖板和边框通过所述卡孔和凸块固定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边框具有一支撑部,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盖设于所述边框上的前框,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夹设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边框的支撑部之间。在本技术中,组装灯条时,只需将灯条置于边框的卡块之间,再通过简单的按压动作即可将灯条组装至边框上,使灯条的组装非常方便。当灯条因损坏或性能下降而需要更换时,只需拆除盖板,然后通过治具顶住凸耳拔出灯条即可实现,而无需拆除整个背光模组,使灯条的更换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中边框的立体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3中的I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盖板与边框的连接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中去掉前框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请参阅图2,本技术的显示装置200包括背光模组210和显示面板220。其中,背光模组210包括边框211、导光板212、灯条213、背板214、盖板215、前框216及至少一光学膜片217。图3所示为图2中边框的立体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边框211大致呈矩形,其侧壁的顶端向边框211内部凸伸形成一凸伸部(图中未标号),凸伸部包括盖部211a和支撑部211b,边框211的侧壁、盖部211a以及支撑部211b均一体成形,盖部211a的一端与边框211的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211b相连接,并且盖部211a与边框211的侧壁垂直,支撑部211b与盖部211a平行,支撑部211b位于盖部211a—端的中部靠下的位置以形成一垂直段差。背板214位于背光模组210的底部,导光板212设于背板214上,光学膜片217设于导光板212上。边框211盖设于背板214和导光板212上,并将光学膜片217夹设于导光板212和边框211的支撑部211b之间。背板214的一端与边框211的侧壁之间形成一可使灯条213通过的开口 21 ld,且通过盖板215连接背板214与边框211,以密封开口 211d,并且,开口 211d位于背光膜组210底部与灯条213对应的位置。灯条213固定至边框211内,设于导光板212的一侧且位于盖板215的上方。前框216盖设于边框211上,使显示面板220固定于前框216和边框211的支撑部211b的顶面之间。图4所示为图3中的I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4,边框211大致呈矩形,边框21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的盖部211a上设有卡合结构211c,卡合结构211c正对背光膜组210底部的开口 211d,并位于开口 211d的上方。卡合结构211c包括两对卡块211e,两对卡块211e分别位于盖部211a的沿边框211侧壁方向的两端。灯条213包括一板状的基座213a及设于基座213a上的至少一发光元件213b。卡合结构211c在每对卡块21 Ie之间形成一阶梯槽21 lf,阶梯槽21 If包括一个可使灯条213的基座213a通过并固定灯条的卡固槽211Π和一个用于收容灯条213的基座213a端部的收容槽211f2。卡块211e的顶端均设有凸耳211g,每对卡块211e的其中一个卡块211e上的凸耳211g朝向对面的该对卡块21 Ie的另外一个卡块21 Ie延伸,使阶梯槽21 If的卡固槽211Π的宽度小于灯条213的基座213a的对应部分的厚度。灯条213的基座213a可经由开口 211d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边框、导光板及灯条,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边框内,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灯条且所述灯条位于所述边框内,所述灯条包括基座及设于基座上的至少一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对应所述灯条的位置具有一开口,所述边框对应所述开口设有一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设于边框上的至少两对卡块,所述每对卡块之间形成一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包括一收容槽和一卡固槽,所述卡固槽宽度小于所述灯条的基座的厚度,所述灯条的基座经由所述背光膜组底部的所述开口固定至所述卡合结构的收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莹李志锋白晓鸽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