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换向的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211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旋转螺帽与螺栓的快速换向的棘轮扳手,主要是换向结构的改变,在棘轮扳手的组装槽前端设一定位块,末端设一限制块,在其旁侧藉弹簧脚钩连接一移动座,其上面则供突出的拨钮插入,移动座前端插设拨向弹片,使其前方的控制驱动端贴抵制动块的弯曲面,达到简易控制换向的目的。(*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旋转螺帽与螺拴的棘轮扳手,特别是一种快速换向的棘轮扳手。棘轮扳手为一种时常使用的必备工具,而大部份棘轮扳手的结构如图5所示,其变换卡制转向的变向钮41位置设于扳手40前端,在握持处与变向钮41之间距离较长,使用者在使用中,需要一手握持扳手40,另一手则拨动变向钮41以进行正、反转动作,此种扳手40需运用双手方能动作,在不良地形如狭槽中或当另一只手需握持其它东西或支撑身体时则有不便之处;因为如前所述,扳手40握持处与变向钮41的距离较长,单手操作时,手部需先握持前端拨转变向钮41,转向后,再退回至扳手40处握持操作,而使用时动作变换次数多,相对之下,工时加长与不利于操作,使用者感到不方便;而且此种现有的棘轮扳手,变向钮41上直接枢设制动块以转动棘轮,其间的摩擦阻力甚大,在螺帽或螺栓已略为松动状况下,旋动扳手40回转时,很容易产生套筒带动螺帽同步旋动,造成旋去与旋回的空转动作,实用性不强,此种棘轮扳手不便于操作,确有改良的必要。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而方便地换向的棘轮扳手,以便于不需手部移位而在原地推移即可操作。本技术的快速换向的棘轮扳手,其主要是在棘轮扳手内部,藉限制块以弹簧脚勾连接移动座,使其与突出上面的拨钮结合,同时移动座前端插设拨向弹片,以贴抵制动块旁侧的弯曲面,当使用换向时,直接于原点推移,而达到迅速换向、简易操作的目的。本技术的棘轮扳手除包括棘轮、拨钮、制动块外,还包括上片、基体、下片,基体前端穿空以安置棘轮及制动块,后端设一狭长的组装槽,上片与下片是对应贴置于基体上、下方,上片、下片前端相对棘轮设一大孔,相对制动块的枢轴各设一圆孔;所述组装槽前端相邻制动块突设一定位块,中段壁面突设一限制块,相对限制块旁侧置入移动座,并对应安置于限制块前方;所述移动座前端上面的插口,供突出上片的拨钮插置,移动座前端反向于限制块处插设拨向弹片的一端,移动座末端并与限制块以弹性元件连接,拨向弹片前端设为控制驱动端,以与制动块旁侧凹设的弯曲面接触,达到控制换向的目的。本技术的棘轮扳手中,所述移动座与限制块间的弹性元件,可借助于具有二脚部的弹簧脚勾相互插置连接。本技术的棘轮扳手中,所述拨向弹片末端可垂直折设成卡端,移动座一侧相对处设一夹槽,以相互嵌制。本技术的棘轮扳手中,所述上片相对拨钮底端的插块处可设一滑槽,以供插块插置于移动座的插口。本技术的棘轮扳手中,所述移动座末端可设一小孔,相对限制块前端设一小孔,以便弹簧脚勾方便安置。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快速换向的棘轮扳手元件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棘轮扳手未使用时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棘轮扳手使用中的结构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的棘轮扳手完成动作的结构状态图;图5为现有的棘轮扳手的外观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本技术是一种快速换向的棘轮扳手,主要是转向结构的改变;如图1、图2所示,本棘轮扳手包括上片30、基体10、下片36,基体10前端为穿空以供棘轮16、制动块15安置,后端设一狭长的组装槽11,其前端相邻制动块15位置横向突设一定位块13,组装槽11中段处侧壁又突起一L形限制块12,其前端设一小孔121,以便弹簧脚勾14一端插入;而相对限止块12旁侧置入移动座20,其形状恰对称符合限制块12的L形,前端较宽部份上面设一插口21,以供底端具有插块321的拨钮32插置,移动座20前端与限制块12相反方向处设置一夹槽22,移动座20后端呈细长形状,末端设一小孔23以容弹簧脚勾14另一端插置。另外拨向弹片24是卡制于移动座20上,前端设为倾斜状的控制驱动端242,末端垂直向内折成一卡端241;制动块15与棘轮16的形状与现有棘轮扳手相同,但制动块15于一侧凹设一弯曲面151;而上片30与下片36是对应贴置于基体10上、下方,上片30、下片36前端相对棘轮16设一大孔34,相对制动块15的枢轴33则各设一圆孔35,且上片30相对拨钮32的插块321处纵向设一滑槽31。整体组装时,将下片36先贴置于基体10底面,使棘轮16底缘套置于大孔34中,而枢轴33底缘也插置于圆孔35,使枢轴33插入制动块15的中央穿孔枢轴33中,继而移动座20排放于限制块12旁侧对合,形成二小孔121、23为对角状态,使弹簧脚勾14两端插入于二小孔121、23中,以使移动座20定位,同时将拨向弹片24的卡端241插入移动座20的夹槽22中,使拨向弹片24前端的控制驱动端242前伸并抵触于制动块15旁侧的弯曲面151,并藉定位块13作为止挡移动座20的移动定点,此时拨钮32的插块321插穿于上片30的滑槽31中,再向左移便于定位,并使插块321插入移动座20的插口21中,形成上片30置于拨钮32与移动座20之间,并由上片30将拨钮32卡住,以不致掉落,再往后沿滑槽31拉退拨钮32,使上片30符合基体10的形状予以组贴,以便于上片30的大孔34、圆孔35对应棘轮16、制动块15上端套置,再配合螺栓37于上片30锁合基体10、下片36,使拨钮32突出于上片30之外,即组合成棘轮扳手。使用换向时,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使用者欲换向时,手部握持部位恰位于基体10相对拨钮32处,以转换棘轮16的方向,即手指在原地推移拨钮32,使其插块321连带移动座20,由于移动座20因弹簧脚勾14勾设于固定状态的限制块12,移动座20随拨钮32的推移,而沿组装槽直线移动,在移动中,拨向弹片24因卡端241卡制于移动座20的夹槽22,故拨向弹片24亦同步移动,而使控制驱动端242因本身的弹性与移动座20的推力,配合移动座20靠抵定位块13的支撑,而贴抵于制动块15的弯曲面151,迫使制动块15以枢轴33为支点而偏转卡制棘轮16,达到换向的目的;其中拨向弹片24的推抵行程,是由移动座20靠抵限制块12、定位块13之间以为定向行程。本技术的效果,在于换向结构确实、可靠,且变向动作迅速、灵敏、可靠;使用者以单手即可操作,能十分简便的达到目的;因拨钮32位置恰与握持处相近,手指只需在原地推移拨钮32就能轻易地换向,动作方便而简易,另外,移动座20连动拨向弹片24推抵制动块15,避免制动块15与棘轮16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其间配合拨向弹片24的控制驱动端242与制动块15的弯曲面151的面接触,得以在移动座20推移动作中,拨向弹片24引导制动块15一端弹跳,以使另一端卡制于棘轮16,使以弹性推抵方式克服以往直接接触而产生摩擦的情况,以便更为省力;且拨向弹片24由卡端241伸出后,可藉组装槽11的壁面,作拨向弹片24拨转时的支撑面,使拨向弹片24接触多个支撑面,使拨转动作可靠而迅速;另外,移动座20配合弹簧脚勾14与限制块12弹性连接,及定位块13的突设,可限制移动座20不致脱位,以确保更佳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换向的棘轮扳手,包括棘轮、拨钮、制动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片、基体、下片,基体前端穿空以供棘轮、制动块安置,后端设一狭长的组装槽,上片与下片对应贴置于基体上、下方,上片、下片前端相对棘轮设一大孔,相对制动块的枢轴各设一圆孔,拨钮突出在上片外面;组装槽前端相邻制动块突设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换向的棘轮扳手,包括棘轮、拨钮、制动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片、基体、下片,基体前端穿空以供棘轮、制动块安置,后端设一狭长的组装槽,上片与下片对应贴置于基体上、下方,上片、下片前端相对棘轮设一大孔,相对制动块的枢轴各设一圆孔,拨钮突出在上片外面;组装槽前端相邻制动块突设一定位块,中段壁面突设一限制块,相对限制块旁侧置入移动座,并对应安置于限制块前方;移动座前端上面的插口,供设置于拨钮底部的插块插置,移动座前端反向于限制块以插设拨向弹片一端,移动座末端并与限制块以弹性元件连接,拨向弹片前端设为控制驱动端,以与制动块旁侧凹设的弯曲面接触,达到控制换向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钜
申请(专利权)人:手工具设计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