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金潭专利>正文

棘轮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06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棘轮驱动机构,包括:一本体、一调整环及一结合体。该本体的枢接座上设有二向外侧伸出的掣子,此二掣子可伸入调整环的调整槽内,并可卡住结合体上的内齿环。借调整环调整掣子可动作的方向,且借掣子具有较佳的强度,而可提供较大扭力。(*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提供较大扭力的棘轮驱动机构。如附图说明图11至图13所示,是现有用于起子柄8的棘轮机构,其在柄部81底端设有接头82,接头82可接上起子头83,且可随时更换不同功能的起子头83。此种起子柄的棘轮机构84是以调整片85内设有二分别可在不同方向卡住接头82齿部821的卡制片851,由于卡制片851为一较薄的片体,所以当柄部81的施力较大时常会使其弯曲,而产生滑脱的情形,甚至造成起子柄8的损坏。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棘轮驱动机构,借调整环调整掣子可动作的方向,且借掣子设于本体插槽内而具有较佳的强度,而可供较大扭力。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棘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其一端具有一圆形的枢接座,该枢接座的周缘一侧具有一挡体,且该枢接座周缘具有二向外侧端通空的插槽,该二插槽中分别插入一掣子,该掣子的外侧端则具有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该二掣子并分别被一设于插槽内的弹簧向外抵推;一调整环,套设在本体的枢接座外侧,该调整环的内缘一侧具有一用以卡住挡体的卡槽,而该调整环内侧具有二分别供掣子外侧端的第一段伸入的调整槽,该二调整槽分别具有一导引斜面;一结合体,枢设在本体的枢接座上,该结合体具有一套设在枢接座外侧且在调整环一端的内齿环,该内齿环内侧具有多数个可与掣子外侧端第二段相互卡住的齿部。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该本体的轴线上具有一贯穿顶、底端的轴孔,该本体的轴孔中穿入一螺钉与结合体枢接。本体上二掣子的内侧端分别具有一容纳弹簧的凹部。本体一端具有一与握柄结合的连结部。本体上的挡体为一钢珠,且该钢珠被一设在枢接座凹槽内的项推弹簧所推动。本体上的二掣子外侧端的第一段较第二段略为向外凸出。该结合体一端具有一可插接工具的套接部。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Ⅲ-Ⅲ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A-A剖面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5是图3所示的B-B剖面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的A-A剖面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7是图3所示的A-A剖面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11是习用棘轮机构用于起子柄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习用棘轮机构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3是习用棘轮机构用的组合剖视图。请参阅图1至图7,图中所示为本技术所选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本实施例是装设在一起子柄4上,包括一本体1,其轴线上具有一贯穿二端的轴孔11,该本体1的一端具有一与起子柄4结合的连结部12,该本体1的另一端具有一圆柱状的枢接座13。该枢接座13的一侧面具有一凹槽18,该凹槽18中具有一顶推弹簧19,该项推弹簧19的外侧端顶推一钢珠14,而该枢接座13的另一侧且在轴孔11的二侧位置分别具有一外侧端通空的插槽15,该二插槽15中分别插入一掣子16。该二掣子16的内侧端分别具有一凹部161,该凹部161中设有一可将其向外项推的弹簧17,二掣子16的外侧端则具有一第一段162及一第二段163,且第一段162较第二段163向外凸出。一调整环2,套设在本体1的枢接座13外侧,该调整环2的内缘一侧具有一用以卡住钢珠14的卡槽21,而该调整环2的内侧具有二分别供掣子16第一段162伸入的调整槽22,该二调整槽22的相邻侧分别具有一导引斜面23。一结合体3,其以一穿过轴孔11的螺钉31枢设在本体1,该结合体3具有一套设于枢接座13外侧且贴靠在调整环2一端的内齿环32,该内齿环32内侧具有多数个可与掣子16第二段163相互卡住的齿部34,另外,该结合体3具有一套接部33,该套接部33用以套接起子头41。请参阅图2至图7所示,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在结合体3的套接部33中插入起子头41,并转动调整环2以调整其欲旋紧的方向,若顺时针方向为旋紧。在图4中,该调整环2被逆时针转动,使该本体1的钢珠14卡入调整环2右侧的卡槽21A,并使位于右侧的掣子16被调整槽22的斜面23顶回,完全缩入插槽15中,使其不接触结合体3内侧的齿部34。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顺时针转动起子柄4,该结合体3的齿部34抵住左侧的掣子16的左侧边,该齿部34对掣子16的作用力具有将其推出的分力,故该掣子16不会缩回插槽16中,而形成相互卡住的作用,如此,将可带动结合体3同步转动,并借以旋紧螺钉(图中未示)。而当使用者逆时针转动起子柄4时,该左侧掣子16的外侧端面抵住结合体3的齿部32,该齿部32即对掣子16产生将其推回的分力,使该掣子16可被推入插槽15中,如此二者不会相互卡住,故该结合体3不会跟随着转动,以达到单向带动的棘轮作用。若使用者欲使该结合体3与起子柄4在顺时针及逆时针皆可同步转动时,转动调整环2,使该钢珠14卡入中间的卡槽21B,并使该二掣子16可分别伸入调整槽22中(如图7所示)。如此,该二掣子16即可分别在顺时针转动及逆时针转动时,分别卡住结合体3的齿部32,以达到完全同步转动的作用。尤其重要的是上述二掣子16大部份皆容纳在插槽15中,仅有一小部份凸出,其承受的弯曲力矩很小,故本技术具有较大的抗弯强度,所以可用于需要较大扭力的场合,也因此本技术可用于扳手等工具上。请参阅图8所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是在本体5上加装一具有扭力控制功能的离合机构51,且该离合机构51上具有一结合杆52,借结合杆52可与起子柄53结合,使该起子在使用时,可控制扭力,避免螺钉或螺孔的损坏。请参阅图9、10所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是在该本体6的枢接座61相对侧具有一套接部62,该枢接座61的一侧具有一凸块64,且该枢接座61的二侧分别具有一向中心延伸的插槽65,该二插槽65中分别置入一掣子66及一可抵住掣子66的弹簧67,该调整环71则设有一用以容纳凸块64的滑动槽73,该结合体74一端具有可与掣子66相互做单向卡住的内齿环75,而该结合体74的另一端结合一具有扭力控制功能的离合机构76。权利要求1.一种棘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其一端具有一圆形的枢接座,该枢接座的周缘一侧具有一挡体,且该枢接座周缘具有二向外侧端通空的插槽,该二插槽中分别插入一掣子,该掣子的外侧端则具有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该二掣子并分别被一设于插槽内的弹簧向外抵推;一调整环,套设在本体的枢接座外侧,该调整环的内缘一侧具有一用以卡住挡体的卡槽,而该调整环内侧具有二分别供掣子外侧端的第一段伸入的调整槽,该二调整槽分别具有一导引斜面;一结合体,枢设在本体的枢接座上,该结合体具有一套设在枢接座外侧且在调整环一端的内齿环,该内齿环内侧具有多数个可与掣子外侧端第二段相互卡住的齿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轴线上具有一贯穿顶、底端的轴孔,该本体的轴孔中穿入一螺钉与结合体枢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二掣子的内侧端分别具有一容纳弹簧的凹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体一端具有一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其一端具有一圆形的枢接座,该枢接座的周缘一侧具有一挡体,且该枢接周缘具有二向外侧端通空的插槽,该二插槽中分别插入一掣子,该掣子的外侧端则具有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该二掣子并分别被一设于插槽内的弹 簧向外抵推;一调整环,套设在本体的枢接座外侧,该调整环的内缘一侧具有一用以卡住挡体的卡槽,而该调整环内侧具有二分别供掣子外侧端的第一段伸入的调整槽,该二调整槽分别具有一导引斜面;一结合体,枢设在本体的枢接座上,该结合体具有一套设在枢 接座外侧且在调整环一端的内齿环,该内齿环内侧具有多数个可与掣子外侧端第二段相互卡住的齿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潭
申请(专利权)人:黄金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