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13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包括一扳手本体,于该扳手本体头部穿设一置放空间,在置放空间内凹设一凹圆弧,凹圆弧内部凹设一凹陷部以供卡制一制动体,另外设有弧形齿块固定于凹圆弧内部,另外设有一压缩弹簧分别套设于弧形齿块的凸柱及制动体的支柱上,一环形齿轮容置于置放空间内,本创作可承受较大的扭力,若有脏东西进入扳手而使弧形齿块无法动作时,该制动体上的压缩弹簧更能将弧形齿块弹回原来的位置,并起到强迫退齿的作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其主要用于职业极用的修护工作,其更可使专于修护汽车的职业技术员所方便使用,尤其是当脏东西侵入扳手本体内部而使弧形齿块不能立即脱离无法动作时,其能自动将该弧形齿块弹回原来位置,组成一动作容易、操作方便且无故障的棘轮梅花扳手。自螺丝专利技术以来,扳手在手工具领域就居于最重要的地位,扳手的种类很多,复合扳手、双开口扳手、双梅花扳手,棘轮扳手等,以棘轮扳手而言请参看图7所示,大部份的棘轮扳手可如图6所示,由于变换卡制转向的变向钮41位置设于扳手40前端,其在握扶处与变向钮41之间距离较长,使用者在使用中,其需要一手握持扳手40,另一手拨动变向钮41以操作正、反转动作,但此种棘轮扳手虽然具有扭力高、可正反转动,但其有一个先天性缺点因其内部构件复杂,故其头部必然很大,在小空间工作环境中无法使用,因为其必须配合套筒加上头部的尺寸过大,因此在小空间使用中,尤其专业级使用人会使用如图7所示复合扳手或双开口或双梅花扳手,但上述扳手皆有一个很大且无法克服的缺点,因为其每转动一小角度后必须自螺帽上拿起后再放入螺帽上再转动一小角度,如此周而复始方能旋紧一螺帽,此乃目前上述扳手最大且无法克服的缺点,后来有人设计出一种“可逆梅花扳手的制动机构改良”其申请案号为81203558号,此一专利案虽可解决复合扳手常须拿起再旋转的缺点,但其又产生二个缺点第一其主要靠单向棘块卡合棘轮体,其仅卡合一齿,故其扭力严重不足,再者如果施力过大,将使单向棘块遭到破坏。第二扳手喉部钻设一“斜向”孔槽,以供纳入包括伸缩弹簧和单向棘块的单向制动机构,试想在1公分的厚度内须钻设一“斜向”孔槽及置入伸缩弹簧及单向棘块是何等困难,且斜向的角度其误差必须相当小,仅在几条之内,否则单向棘块与棘轮体间的配合将会产生问题,此可能造成产业利用价值不高的情形,或许会有人说那就加大头部的厚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加大头部则又与棘轮扳手一样,又何必要设计梅花扳手的棘轮转向呢?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容易且装配方便的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其可用于职业级的修护工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脏东西进入扳手的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可以适时将脏东西自动清除于扳手本体外。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以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高扭图棘轮梅花扳手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分为一头部与一柄部,该头部穿设一置放空间以供容置一环形齿轮之用,该环形齿轮外围处环设一棘齿,另外在该头部往柄部处横向的凹设一凹圆弧,而在凹圆弧处容置一弧形齿块,该弧形齿块上更凸设一凸柱,另外该凹圆弧内部又设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则以供固定一制动体之用,该制动体主要由一弹性铁片所制成,且于制动体前端设有两凸点其左右两端凸设两翼片,而于制动体后端则设有一勾体,又于制动体中间凸设出一支柱,另外设有一压缩弹簧。组装时,首先将制动体由凹圆弧压入,并使该制动体两凸点压迫于凹圆弧内,由于该制动体为略具弹性的片体,所以可使该制动体的两凸点压入凹圆弧内,而勾体则卡于凹陷部内,另外依序将压缩弹簧及弧形齿块置入置放空间,并使该压缩弹簧一端套于制动体的支住上,另一端则套于弧形齿块的凸柱上,如此便装配完全。本技术采取如下结构本技术的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其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分为一头部及一柄部,其中头部中间穿设一置放空间并以容置一环形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头部内侧凹设一具有凹陷部的凹圆弧,以供放置一弧形齿块、制动体及弹簧,其中制动体两侧设有翼片,其中间部位设有支住,用以勾固所述弹簧。所述的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齿块的一侧凸设一固定所述弹簧的凸柱。所述的高扭图棘轮梅花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体前端设有两凸点,后端设有一勾体,并利用凸点及勾体固定至所述凹陷部内。配合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一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的立体组合图3为本技术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的动作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的动作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的动作示意图(三);图6为一种习用的棘轮扳手立体图;图7为一种习用的复合扳手立体图。本技术的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1,该扳手本体1分为一头部10与一柄部11,而头部10穿设一置放空间12以供容置一环形齿轮20之用,环形齿轮20的外围处环设有一棘齿21,另外在头部10往柄部11处横向的凹设一凹圆弧13,而在凹圆弧13处容置一弧形齿块14,弧形齿块14上凸设一凸柱141,另外凹圆弧13内部又设有一凹陷部131此部份请参看图3所示,凹陷部131则以供固定一制动体15之用,制动体15主要由一弹性铁片所制成,且于制动体15前端设有两凸点151、152其左右两端凸设两翼片153、154,而于制动体15后端则设有一勾体155,又于制动体15中间凸设出一支柱156,另外设有一压缩弹簧16。当本创作欲组装在一起时请配合参看图1、3,首先将制动体15由凹圆弧13压入,并使该制动体15的两凸点151、152压迫于凹圆弧13内由图3可以明显看出凸点151、152紧紧的地压合于凹圆弧13内部,而制动体的勾体155则使其恰好勾设于凹陷部131内,由于制动体15为略具弹性的片体,所以其并使制动体15的两凸点151、152压入凹圆弧13内,而勾体155则卡于凹陷部131内,另外依序将压缩弹簧16及弧形齿块14置入置放空间12,并使压缩弹簧16的一端套于制动体15的支柱156上,而另一端则套于弧形齿块14的凸柱141上,如此便装配完毕,当其整个结构装配后请参看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该图为本创作的动作示意图;而当本创作的环形齿轮20带动螺帽扳动时,其欲往逆时针转动时,其环形齿轮20的棘齿21带动弧形齿块14相啮合时,该弧形齿块14便由圆中的实线部位移至虚线部位,此时弹簧16利用其弹力立即又将弧形齿块14推回原来位置,而如此一连串的动作便能使得本创作以高扭力的方式带动工作物。但由于专用于修护工作的时候,该板手常常会有脏东西侵入扳手内部,而当脏东西跑入扳手时,脏东西便会使得弧形齿块14无法如上述动作立即跳开环形齿轮20,而受环形齿轮20继续带动时,弧形齿块14便会跟着环形齿轮20往前移动,请再配合参看图4所示,当弧形齿块14移动至制动体15的翼片153、154前方时,由于环形齿轮20继续动作的关系,而使得制动体15所产生的横向力进而产生一正向力及一纵向力,故弧形齿块14由翼片153、154的滑面1531、1541滑落一段距离,此时弧形齿块14已和环形齿轮20分离,而弹簧16立即由弹力作用将弧形齿块14推回原来凹圆弧13位置,如图5所示,弧形齿块14所移动的距离如图中的实线部份,由上述情形观之,本设计可使梅花棘轮扳手完全无故障,实为一相当实用的设计。由上述动作可以知道,本创作的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改良结构,其透过制动体15使弧形齿块14达到强迫退齿的功效,即为图中的虚线部份,而如此一连串的传动之后,便可以使本创作受到脏东西的侵入后依然能达到带动的作用,更能使本创作在使用于修护工作时相当的便捷且零故障,为一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扭力棘轮梅花扳手,其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分为一头部及一柄部,其中头部中间穿设-置放空间并以容置一环形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头部内侧凹设一具有凹陷部的凹圆弧,以供放置一弧形齿块、制动体及弹簧,其中制动体两侧设有翼片,其中间部位设有支柱,用以勾固所述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乃林
申请(专利权)人:手工具设计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