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的闭合单元(1),其具有:固定板(2);活动板(3);主驱动器,所述活动板能通过主驱动器移动;能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的中央基座(4);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中央基座和上述两个板之一之间的、由两个模具半体(6、7)组成的模具(5),所述两个模具半体中的第一模具半体(6)固定在中央基座上,所述两个模具半体中的第二模具半体(7)能通过与主驱动器分开的驱动装置(8)相对于第一模具半体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这样的闭合单元的注塑机。所述闭合单元能灵活地使用并且可实现快速的不复杂的模具更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的闭合单元以及一种具有这样的闭合单元的注塑机。
技术介绍
这类可移动的中央基座(也称为转动立方体)已经在很长时间以来已知并且尤其用于支承多个不同模具半体,所述模具半体交替地与夹紧在夹模板上的其它模具半体对应。它们尤其用于制造多组分塑料模制件。这类用于制造多组分塑料模制件的注塑机例如从EP2004380B1中得知。在此重要的是,施加在中央基座上的四个模具半体中的每一个与设置在固定的和活动的夹模板上的两个模具半体对应。因此它们必须总是相互适配的。在这种已知的用于注塑机的闭合单元中不利的是,在更换单独的模具半体时,其它模具半体也必须适配于它。因此根据换掉的模具半体的改变的尺寸,可能存在相对高的更换耗费。此外不利的是,在每次转动中央基座时必须打开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的闭合单元以及一种具有这样的闭合单元的注塑机。所述闭合单元尤其应能灵活地使用并且可实现快速的不复杂的模具更换。这通过一种用于注塑机的闭合单元实现,其具有:固定板;活动板;主驱动器,所述活动板能通过主驱动器移动;能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的中央基座;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中央基座 和上述两个板之一之间的、由两个模具半体组成的模具,所述两个模具半体中的第一模具半体固定在中央基座上,所述两个模具半体中的第二模具半体能通过与主驱动器分开的驱动装置相对于第一模具半体移动。本技术的闭合单元的优点在于,第二模具半体不再夹紧在夹模板上,由此所述模具半体能与主驱动器无关地移动(相对移动),由此两个模具半体能总是随着中央基座一起运动。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模具半体经由驱动装置与第一模具半体或中央基座连接。可以设定,第二模具半体经由固定机构(例如棘爪机构)固定在第一模具半体上。当驱动装置由操作设备构成时,能通过所述驱动装置例如在抛出时松开固定机构并且移动或打开第二模具半体。在此有利的是,仅必须设有一个与主驱动器分开的驱动装置。为了相比之下能更节省空间、有效和独特地注塑,优选提出,第二模具半体经由驱动装置与第一模具半体或与中央基座连接。因此,每个模具具有自己的驱动装置。特别优选地能提出,在所述中央基座的至少两侧、优选四侧上设置有完整的模具连同驱动装置。因此能在不同的侧上设置有不同高度的且完全不同地构造的模具。重要的仅是,在所述模具上能经历类似长的周期时间,以至于所述模具能良好地使用在同一个闭合单元上。本技术的大优点还在于,在中央基座继续运动的情况下,模具半体不必强制性地打开。相反,所述模具半体能由于一起运动的第二模具半体而保持关闭,因此实现对于硬化中的部件而言更好的冷却效果。原则上不应排除,中央基座线性地或平移地运动。但是优选的是,中央基座例如可围绕竖直轴线转动。但是优选提出,中央基座可围绕水平轴线转动。中央基座例如能构成为变位板。优选中央基座构造为转动立方体。驱动装置能随着模具一起运动并且可实现模具的与主驱动器运动无关的打开和关闭。所述驱动装置例如能电地、磁地、机械地或电磁地构造。优选提出,驱动装置具有气动的或液压的活塞-缸单元。驱动装置一方面能固定在第一模具半体上并且另一方面能固定在第二模具半体上。为确保不复杂的更换,驱动装置也能直接固定在中央基座上,以及能经由运动构件可拆地固定在第二模具半体上。为实施模具更换,所述驱动装置仅必须从第二模具半体松开,以至于能更换整个模具。因此通向驱动装置的供给线也能在中央基座之上引导。借助本技术特别优选可能的是,在注入组分并且进一步移动中央基座之后,能进一步实施关于两个模具半体的主动的步骤。为此优选提出下述冷却装置,通过所述冷却装置能对至少一个模具半体进行冷却。这样的冷却装置能单独地靠近模具半体。但是优选提出,冷却装置至少集成在所述两个模具半体之一中。在集成在两个模具半体中的冷却装置的情况下能实现特别良好的冷却能力并且由此实现更短的周期时间。恰恰这个优点仅在本技术中是可能的,因为两个模具半体总是与中央基座一起运动。也要求保护一种注塑机,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注入塑料组分的注射总成并且具有本技术的闭合单元。为了可实现双组 分注塑,为此还更优选地提出,所述注塑机具有两个注射总成,经由这两个注射总成能至少部分同时地在两个模具中注入塑料组分。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后续说明参考在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详细解释本技术的其它细节和优点。附图如下:图1具有中央基座和一个注射总成的闭合单元;图2具有两个注射总成的闭合单元;以及图3用于双组分注塑的闭合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具有在框架15上固定的固定板2的闭合单元I。活动板3经由轨16可移动地支承在框架15上。所述活动板3能由未示出的主驱动器移动。所述主驱动器例如能构造为肘杆机构。中央基座4可移动地、优选可转动地支承在保持装置14上。四个模具5经由其相应的第一模具半体6固定在所述中央基座4上。第一模具半体6能经由未示出的电的、液压的、机械的或类似的快速夹紧系统固定在中央基座4上。第二模具半体7又分别经由驱动装置8与第一模具半体6连接。因此,所述第二模具半体7不夹紧在板2和3上。因为第一模具半体6总归固定在中央基座4上,因此驱动装置8也能一方面直接固定在中央基座4上并且另一方面能可松开地固定在第二模具半体7上。注射总成9具有可移动和可转动地支承在注射缸10中的螺杆11,由所述螺杆经由注射喷嘴12能将塑料组分注入构造在模具5中的腔中。相应地,在图1的侧I上正好将塑料注入腔13中。在中央基座4转动90°之后,注塑构件位于中央基座4的侧II上以用于冷却。同样情况适用于侧III。然后在侧IV上,通过第二模具半体7经由驱动装置8的运动打开所述腔13,并且取出或抛出已冷却的且已制成的注塑件17。未示出的抛料器能固定在中央基座4上或固定在模具本身上。也能设有单独的操作设备。显而易见的是,在中央基座4的四个侧中的每一侧上在每四分之一转之后再次开始一个周期。因此四个周期同时进行。在图2中示出根据本技术的闭合单元I的另一可能的变形方案。在此除了周期相同性以外,两个注塑件17经由闭合单元I彼此独立地制成。相应在能围绕轴线X转动的中央基座4的两侧I上由两个注塑总成9分别将塑料熔体注入相应的模具5的腔13中。在四分之一转之后,模具5到达中央基座4的侧II上,在那里驱动装置8通过活塞18从缸19向外的运动打开第二模具半体7。由此能同步地在两侧II上分别将已制成的注塑件17取出。在图3中 示出用于多组分注塑的闭合单元I。在侧I上经由浇注通道22注入第一塑料组分17a,其中腔13通过柱塞20限定。在四分之一转之后模具5到达中央基座4的侧II上,在那里能使第一注塑组分17a硬化。与此同时,柱塞20还停留在其位置上。相反,柱塞20在侧III上经由驱动机构21运动离开其第一位置并且空出腔13的一部分。然后在腔13的所述空出的部分中经由浇注通道23由设置在左侧上的注射总成9注入另一塑料组分17b,所述另一塑料组分与第一塑料组分17a连接。然后,在中央基座4的侧IV上通过打开第二模具半体7取出或抛出双组分注塑件17。在所述图3中未示出驱动装置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尤其如下改进,即本技术允许在制造不同的注塑构件时的较大的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注塑机的闭合单元(1),其具有:固定板(2);活动板(3);主驱动器,所述活动板(3)能通过主驱动器移动;能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板(2)和活动板(3)之间的中央基座(4);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中央基座(4)和上述两个板(2、3)之一之间的、由两个模具半体(6、7)组成的模具(5),所述两个模具半体中的第一模具半体(6)固定在中央基座(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模具半体中的第二模具半体(7)能通过与主驱动器分开的驱动装置(8)相对于第一模具半体(6)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蔡德尔霍费尔,G·施泰因比希勒,H·纳德希恩,
申请(专利权)人:恩格尔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