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205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包括锁模机构,射台机构以及相关驱动和控制机构;锁模机构上设置有定板与动板,其中定板与定模配合固定,动板与动模配合固定,动模上装配有子模,子模可以通过滑动或滚动机构或其他运动副机构在动模上相对运动,子模的相对运动由子模驱动装置驱动。通过子模驱动装置驱动子模适应不同工位需求,实现包括模内组装,或多色多物料注射的生产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把某些需要第二次加工的工序,尤其是活动部件;设计在模具内执行,塑胶件在离开模腔时已是最终的成品,提高了产品装配质量稳定性以及配合紧密性,以及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厂房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机型机,尤其是一种能实现模内组装工序以及多物料或多色注塑成型的注塑成型机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需要组装或带有活动部件的注塑件,往往需要多台或单台注塑机以及多套模具单一生产,然后进行人手或机械化组装。尽管随着技术发展出现了多物料多色注塑机可以一次成型多种物料或多色注塑,但仍无法进行那些需要第二次加工的活动部分的工序。这样需要更多的设备或人手进行二次加工组装,消耗了人力物力以及厂房空间,增加了投资成本。对于市面的双色机或多色机来说,均配置有转盘结构,只能对非活动部件进行注塑成型,有较大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简单的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其可以把某些需要第二次或多次加工的工序或多工位,尤其是活动部件;设计在模具内执行,塑胶件在离开模腔时已是最终的成品。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包括锁模机构,射台机构以及相关驱动和控制机构;锁模机构上设置有定板与动板,其中定板与定模配合固定,动板与动模配合固定,动模上装配有子模,子模可以通过滑动或滚动机构或其他运动副机构在动模上相对运动,子模的相对运动由子模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其特征是动模通过子模驱动装置驱动子模适应第一工位需求,然后锁模机构开始合模,动作完成后,射台机构进行注射,注射完成后开模,动模通过子模驱动装置驱动子模适应第二工位需求,然后再合模,此时可以实现的工序包括模内组装,或多色多物料再次注射,第二工位生产完成后,动模通过子模驱动装置驱动子模适应第三工位需求或更多工位需求,实现模位多工位生产目的。所述的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其特征是射台机构可以是单一机构,也可以是两个并行机构,或者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注射机构组合而成。射台机构可以同时注射,可以依次注射,也可以根据制品需求选择注射与不注射。所述的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其特征是子模驱动装置由旋转油马达驱动,或电动马达驱动,或油缸驱动。所述的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其特征是定板与定模固定配合,动板与动模固定配合,也可以是定板与动模固定配合,动板与定模固定配合。所述的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其特征是子模可以直接装配在定板与动板上,通过滑动或滚动机构或其他运动副机构固定在定板与动板上相对运动也可以实现模内多工位注塑需求,机构更简单,成本更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其通过子模驱动装置驱动子模适应不同工位需求,实现包括模内组装,或多色多物料注射的生产工序本专利技术把某些需要第二次加工的工序,尤其是活动部件;设计在模具内执行,塑胶件在离开模腔时已是最终的成品,提高了产品装配质量稳定性以及配合紧密性,以及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厂房空间。附图说明图I是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的主结构原理图。图中标记为1.锁模机构;2.射台机构;3.定板;4.动板;5.子模;6.动模;7.子模驱动装置;8.定模。图2是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的多工位工作示意图,从图2-1至图2-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包括锁模机构(1),射台机构(2)以及相关驱动和控制机构;锁模机构(I)上设置有定板(3)与动板(4),其中定板(3)与定模(8)配合固定,动板⑷与动模(6)配合固定,动模(6)上装配有子模(5),子模(5)可以通过滑动或滚动机构或其他运动副机构在动模(6)上相对运动,子模(5)的相对运动由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其特征是动模(6)通过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适应第一工位需求,然后锁模机构(I)开始合模,动作完成后,射台机构(2)进行注射,注射完成后开模,动模(6)通过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适应第二工位需求,然后再合模,此时可以实现的工序包括模内组装,或多色多物料再次注射,第二工位生产完成后,动模(6)通过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适应第三工位需求或更多工位需求,实现模位多工位生产目的。所述的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其特征是射台机构(2)可以是单一机构,也可以是两个并行机构,或者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注射机构组合而成。射台机构(2)可以同时注射,可以依次注射,也可以根据制品需求选择注射与不注射。所述的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其特征是子模驱动装置(7)由旋转油马达驱动,或电动马达驱动,或油缸驱动。所述的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其特征是定板(3)与定模(8)固定配合,动板(4)与动模(6)固定配合,也可以是定板(3)与动模(6)固定配合,动板(4)与定模(8)固定配合。所述的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其特征是子模(5)可以直接装配在定板(3)与动板(4)上,通过滑动或滚动机构或其他运动副机构在定板(3)与动板(4)上相对运动也可以实现模内多工位注塑需求,机构更简单,成本更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物料模内组装方法,主要应用于某些需要多次加工的工序,尤其是活动部件;设计在模具内执行,塑胶件在离开模腔时已是最终的成品。为了便此模内组装技术核心能获得审查委员及熟悉此
者,进一步了解分析,图式例则以一件包含模内三工位组装的塑胶件进行详述,但并非限定此三工位技术。如图2-1所示,设为第一工位,其中子模(5)对中,如图2-2所示,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后滑,转到第二工位,如图2-3所示,同样的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前滑动至第三工位。每一工位注塑机型机按制品或模具需求均可以实现开合模,注射,保压,冷却,顶出,模内组装,模内旋转的工序。工作原理该专利技术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包括锁模机构(I),射台机构(2)以及相关驱动和控制机构;锁模机构(I)上设置有定板(3)与动板(4),其中定板(3)与定模(8)配合固定,动板(4)与动模(6)配合固定,动模(6)上装配有子模(5),子模(5)可以通过滑动或滚动机构或其他运动副机构在动模(6)上相对运动,子模(5)的相对运动由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其特征是动模(6)通过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适应第一工位需求,然后锁模机构(I)开始合模,动作完成后,射台机构 (2)进行注射,注射完成后开模,动模(6)通过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适应第二工位需求,然后再合模,此时可以实现的工序包括模内组装,或多色多物料再次注射,第二工位生产完成后,动模(6)通过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适应第三工位需求或更多工位需求,实现模位多工位生产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包括锁模机构(I),射台机构(2)以及相关驱动和控制机构;锁模机构(I)上设置有定板(3)与动板(4),其中定板(3)与定模(8)配合固定,动板(4)与动模(6)配合固定,动模(6)上装配有子模(5),子模(5)可以通过滑动或滚动机构或其他运动副机构在动模(6)上相对运动,子模(5)的相对运动由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其特征是动模(6)通过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适应第一工位需求,然后锁模机构(I)开始合模,动作完成后,射台机构(2)进行注射,注射完成后开模,动模(6)通过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适应第二工位需求,然后再合模,此时可以实现的工序包括模内组装,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多工位注塑成型机,包括锁模机构(1),射台机构(2)以及相关驱动和控制机构;锁模机构(1)上设置有定板(3)与动板(4),其中定板(3)与定模(8)配合固定,动板(4)与动模(6)配合固定,动模(6)上装配有子模(5),子模(5)可以通过滑动或滚动机构或其他运动副机构在动模(6)上相对运动,子模(5)的相对运动由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其特征是:动模(6)通过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适应第一工位需求,然后锁模机构(1)开始合模,动作完成后,射台机构(2)进行注射,注射完成后开模,动模(6)通过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适应第二工位需求,然后再合模,此时可以实现的工序包括模内组装,或多色多物料再次注射,第二工位生产完成后,动模(6)通过子模驱动装置(7)驱动子模(5)适应第三工位需求或更多工位需求,实现模位多工位生产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土荣黄业勤
申请(专利权)人:博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