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无尘打磨机,包括机壳、驱动机构、吸尘机构以及打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机壳内的电机及二级减速单元,所述二级减速单元由所述电机驱动使所述打磨机构转动;所述吸尘机构由所述电机驱动来收集打磨的粉尘并将粉尘排出所述机壳外;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打磨机构的转动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吸尘效率高、重量轻、操作方便,能较好地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磨机,尤其是一种用于打磨墙面的无尘打磨机。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墙面、家具表面或地板等进行平整处理时,可以通过人工对需要平整的表面进行打磨,但是人工打磨工作效率低并且工作起来费时费力,已经逐渐由打磨机来代替人工,由于在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弥漫在整个空间,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些打磨机会设置有吸尘装置,但是吸尘装置的吸尘效率较低,往往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操作起来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吸尘效果较佳的多功能无尘打磨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多功能无尘打磨机,包括机壳、驱动机构、吸尘机构以及打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机壳内的电机及二级减速单元,所述二级减速单元由所述电机驱动使所述打磨机构转动;所述吸尘机构由所述电机驱动来收集打磨的粉尘并将粉尘排出所述机壳外;所述电机的输 出轴与所述打磨机构的转动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吸尘通道、吸尘叶轮以及连接于所述机壳底部的吸尘罩,所述吸尘通道的吸尘口开在所述吸尘罩沿圆周的边缘处,所述吸尘叶轮位于所述吸尘通道内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吸尘罩与所述机壳底部之间通过弹性装置连接,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多个设于所述吸尘罩顶部的弹簧柱以及一端抵在所述弹簧柱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在机壳内。所述机壳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双手握持的把手。所述把手为蝶形,其上设置有四个朝向所述吸尘罩方向的探照灯。所述机壳外的吸尘通道上套设有可转动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两端与一调节架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中部为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两侧的环壁上各延伸出一连接柱,连接柱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调节架杆转动配合的齿面。所述打磨机构包括一打磨盘、附着在所述打磨盘表面上的海绵层、附着在所述海绵层上的粘贴层以及粘贴在所述粘贴层上的砂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的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现有技术中打磨的转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通常不位于同一轴线上,转动时会产生重心偏移,不利于打磨机整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打磨效果,本技术中将打磨盘的转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设于同一轴线,可以使打磨机的传动更平稳,增加了运行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加打磨机的使用寿命。2、吸尘口设置在吸尘罩的圆周边缘处,使得受离心力作用的粉尘能大量被吸入位于边缘的吸尘口,从而保证了吸尘效果。3、蝶形把手的四个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四个探照灯,在打磨面积较大的时候,便于操作人员从整体上观察打磨面的打磨进程以及平整情况,有利于保持打磨表面平整度的延续性,多个探照灯可以多方位照明,不会因为光线不足带来视觉上的盲区从而影响打磨效果O4、机壳上设置有活动的调节架杆,可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作面,调节架杆通过一转动座与机壳连接,使机壳不仅可以相对调节架杆在30度的范围内左右转动,并且调节架杆与机壳之间的夹角也可以调节,更便于人员的操作,增强了本技术的实用性与多功能性。5、吸尘罩弹性地连接在机壳底部,使得在打磨过程中,吸尘罩边缘能与打磨盘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既保证了打磨效果,也使得在吸粉尘时,吸尘罩与打磨墙面之间具有良好的密闭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机壳内部的剖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弹性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从仰视角度看到的除尘罩内部(未安装打磨盘)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座套接在吸尘通道上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连接座与转动座相配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与图2所示,多功能无尘打磨机,包括机壳1、驱动机构、吸尘机构以及打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机壳内I的电机21、散热叶轮22及二级减速单元23,电机21位于机壳I的顶部,其电机的输出轴211往下依次连接散热叶轮22以及二级减速单元23,二级减速单元23包括各齿轮与传动轴等,其安装在机壳I下方的封闭空间内,其中电机的输出轴211带动二级减速单元23的一级大齿轮231转动,通过一级大齿轮231上的中间轴232的转动来带动二级大齿轮233转动,二级大齿轮233的输出轴234的一端连接打磨盘41,由输出轴234带动打磨盘41的转动,即输出轴234同时也为打磨盘41的转动轴,见图2所示,打磨盘41的转动轴234与电机的输出轴211位于同一轴线上,两轴具有同心度,克服了以往打磨的转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不位于同一轴线上所带来的重心偏移对打磨机整体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所造成的影响,同轴可以使得转动产生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抵消,使打磨机的传动更平稳,并有利于增强打磨效果。打磨盘41的表面上附着有一层海绵层42,海绵层42上再附着有一层粘贴层43,粘贴层43可为魔术贴,通过采用魔术贴将砂纸粘在打磨盘41上,一扯即可将砂纸从打磨盘41上分开,方便砂纸的更换。打磨时产生的粉尘由吸尘机构收集并排到机壳外的粉尘收集装置内,吸尘机构包括吸尘罩31、位于散热叶轮22下方的吸尘叶轮32以及吸尘通道33,其中吸尘通道33的前段位于机壳I外,后段位于机壳I内,吸尘罩31连接在机壳I的底部并罩在打磨盘41外,其沿圆周的边缘处开有两个吸尘口 331 (见图1与图4),机壳I的侧面开有两个与吸尘口331对应的进尘口 332,吸尘口 331与进尘口 332之间可连接一段管道(图中未示出)作为机壳I外的吸尘通道,机壳I内的吸尘通道33由进尘口 332连通至粉尘腔333,再往上连通至吸尘叶轮32的容置腔334,直至容置腔334开设的延伸至机壳I外的排尘口 335,排尘口335与一粉尘收集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打磨机构打磨时产生的粉尘受打磨盘41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从吸尘罩31内的吸尘口 331被吸入吸尘通道33,经过吸尘通道33内的吸尘叶轮32由排尘口 335进入粉尘收集装置内。如图3所示,吸尘罩31与机壳I底部之间连接有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尘罩31的罩顶的4个弹黃柱311以及套在弹黃柱311上的4个弹黃312,机壳I内形成4个与弹簧柱311相对应的空腔13,空腔13从机壳I的底部开口,弹簧312从底部开口处伸入空腔13,其一端抵在空腔13内,另一端抵在弹簧柱311上;机壳底部凸出的轴心处设有一卡环14,用于将吸尘罩31卡在机壳I底部使其不掉出,弹簧312靠弹力将吸尘罩31紧抵在卡环14处,打磨机未工作时,其打磨盘41的打磨表面与吸尘罩31的边缘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在打磨过程中,因打磨盘41需紧靠在墙面上,并且由于打磨盘41上设有具有弹性的海绵层42,打磨盘41可能会被压进吸尘罩31内,使得打磨面无法紧贴墙面从而影响打磨效果,但由 于本技术的吸尘罩31是靠弹簧312弹性地连接在机壳底部上,能随着打磨盘41前后动,吸尘罩31能始终保持与打磨盘41的打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保证了打磨效果与密封效果。如图4所示,机壳I的中部设置有蝶形把手5,便于操作时用双手握持,蝶形把手5的四个位置分别设置有四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无尘打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驱动机构、吸尘机构以及打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机壳内的电机及二级减速单元,所述二级减速单元由所述电机驱动使所述打磨机构转动;?所述吸尘机构由所述电机驱动来收集打磨的粉尘并将粉尘排出所述机壳外;?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打磨机构的转动轴位于同一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应理,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康博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