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现有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存在的维修或更换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和周期较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包括动盘底座、动针、动盘顶盖和衬环,采用螺栓依次将动盘底座、动针和动盘顶盖连接为一体,同时,在动盘底座上端面与动针之间和动盘顶盖下端面与动针之间设置有衬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衬环对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形成保护,磨损后只需更换衬环即可,大大降低了维修难度,降低了维修费用,缩短了维修周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立式针型冲击磨属于离心机产品的一种延伸类产品,主要用于淀粉类物料进行脱水分离前的破碎工序。其产品转动部件运行速度相对较高,一般大于3100r/min。动盘组合是该类产品转动部件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它与物料直接接触,通过主轴的高速旋转带动和定盘(固定不动的壳体组件)的相对作用,使物料进行高速冲击造成破碎效果。动盘组合包括动盘底座、动盘顶盖和动针,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组成了动针旋转的动力筐架。在工作状态,物料进入动盘组合后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动针方向运动,冲击动针而被破碎并从动针的间隙流出动盘组合。而高速旋转的动针形成的一道阻隔墙会阻碍部分物料流出动盘组合,转而在动盘组合上、下端面的边缘区域往返运动,从而导致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上、下端面的边缘区域被严重磨损,进而导致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需要维修或报废。通常,将被严重磨损的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上、下端面的边缘区域称为“反冲磨损区”。由于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的面积和体积均较大,且每一套动盘的锥孔都要在装配时与主轴配刮以消除加工中的锥度贴合误差,因此,在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时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周期较长。显然,现有 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存在着维修或更换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和周期较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存在的维修或更换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和周期较长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本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包括动盘底座、动针、动盘顶盖和衬环,采用螺栓依次将动盘底座、动针和动盘顶盖连接为一体,同时,在动盘底座上端面与动针之间和动盘顶盖下端面与动针之间设置有衬环。进一步的,本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的衬环厚度为3 5_。本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衬环对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形成保护,磨损后只需更换衬环即可,大大降低了维修难度,降低了维修费用,缩短了维修周期。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A局部放大意图和物料流向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附图1为本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A局部放大意图和物料流向示意图,图中,I为动盘底座,2为衬环,3为动针,4为螺栓,5为动盘顶盖。由图可知,本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包括动盘底座1、动针3、动盘顶盖5和衬环2,采用螺栓4依次将动盘底座1、动针3和动盘顶盖5连接为一体,同时,在动盘底座I上端面与动针3之间和动盘顶盖5下端面与动针3之间设置有衬环2。结合附图2可知,立式针型冲击磨在工作状态,物料进入动盘组合后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动针方向运动,冲击动针而被破碎并从动针的间隙流出动盘组合(如附图2中粗箭头所示)。而高速旋转的动针形成的一道阻隔墙会阻碍部分物料流出动盘组合,转而在动盘组合上、下端面的边缘区域往返运动(如附图2中细箭头所示),从而导致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上、下端面的边缘区域被严重磨损,进而导致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需要维修或报废。通常,将被严重磨损的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上、下端面的边缘区域称为“反冲磨损区”。本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在动盘底座上端面与动针之间和动盘顶盖下端面与动针之间设置有衬环,即在“反冲磨损区”增加了衬环,实际上是对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形成保护,冲击磨损时被磨损的是衬环,而非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因此,磨损后只需更换衬环即可,大大降低了维修难度,降低了维修费用,缩短了维修周期。结合加工成本和动针的更换频率等因素考虑,本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的衬环厚度为3 5_。显然,本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衬环对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形成保护,磨损后只需更换衬环即可,大大降低了维修难度,降低了维修费用,缩短了维修周期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动盘组合结构包括动盘底座、动针、动盘顶盖和衬环,采用螺栓依次将动盘底座、动针和动盘顶盖连接为一体,同时,在动盘底座上端面与动针之间和动盘顶盖下端面与动针之间设置有衬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衬环厚度为3 5m m ο专利摘要为解决现有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存在的维修或更换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和周期较长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本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包括动盘底座、动针、动盘顶盖和衬环,采用螺栓依次将动盘底座、动针和动盘顶盖连接为一体,同时,在动盘底座上端面与动针之间和动盘顶盖下端面与动针之间设置有衬环。本技术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衬环对动盘底座和动盘顶盖形成保护,磨损后只需更换衬环即可,大大降低了维修难度,降低了维修费用,缩短了维修周期。文档编号B02C7/12GK203090984SQ20132001050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9日专利技术者毛远剑 申请人:重庆江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针型冲击磨动盘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动盘组合结构包括动盘底座、动针、动盘顶盖和衬环,采用螺栓依次将动盘底座、动针和动盘顶盖连接为一体,同时,在动盘底座上端面与动针之间和动盘顶盖下端面与动针之间设置有衬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远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江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