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负压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706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双腔负压引流管。一种双腔负压引流管,主要由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外管和两端开口的中空内管组成;内管长度大于外管,一端置于外管内,但二者底端不接触;另一端伸出外管;外管管壁开有若干引流孔。当腹腔内有肠液时,肠液将从外套管的引流孔中进入内外管间隙,再由具有负压的内管吸除。当腹腔内无液体时,吸引管抽吸自内外管间隙进入的空气。这样,腹腔内的组织、器官不与具有负压的内管直接接触,不致发生组织进入负压管而被损伤。(*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双腔负压引流管
技术介绍
肠外瘘的起因是瘘口部肠液的外溢。外溢的肠液不仅会侵蚀瘘周组织与腹壁皮肤,还可溢漏至腹腔形成腹腔脓肿、腹膜炎,合理有效的引流是控制感染的主要方法。现有的负压引流管一般由中等硬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可分为置于组织内的引流区域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引流孔的引流段和位于引流区域以外用于连接引流段与提供负压的管路的连通段,引流段与连通段自然连续,两者游离的一端分别为尾端和开口端。现有的负压引流管的改进多立足于加快引流速度、防止引流管阻塞,如增加引流管的引流孔数量,改变引流孔的形状,改变引流段的截面。但是这些结构的改进均不能避免在管内负压值较高时将局部的组织吸入引流孔内,造成引流孔的阻塞并可能对组织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一种双腔负压引流管。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腔负压引流管,主要由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外管和两端开口的中空内管组成;内管长度大于外管,一端置于外管内,但二者底端不接触;另一端伸出外管;外管管壁开有若干引流孔。所述的内管的外壁与外管的内壁间距优选为0.3 - 0.6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腔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外管(2)和两端开口的中空内管(1)组成;内管(1)长度大于外管(2),一端置于外管(2)内,但二者底端不接触;另一端伸出外管(2);外管(2)管壁开有若干引流孔(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介寿任建安赵允召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