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车,公开了一种具有升降装置的医疗车,包含一个车体、一个机电整合单元,及一个顶座。该机电整合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车体且可调整高度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具有:一个螺套、一个穿设于该螺套的螺杆、一个连接该螺杆的螺杆马达、一个螺杆驱动模组,及一个螺杆控制模组。该螺杆控制模组接收并根据一个上升信号、一个下降信号而控制该螺杆驱动模组、该螺杆马达连动该螺杆以带动该顶座上下调整高度,可应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调整高度,增加使用上的方便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升降装置的医疗车。
技术介绍
一般的医疗车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编号W02005072638A1所示,车身高度固定而只能适用于某范围身高内的护士,对于身高在此范围外的护士不但不方便使用,且会造成额外的体力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升降装置的医疗车。本技术医疗车,包含:一个车体、一个机电整合单元,及一个顶座。该机电整合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车体且可调整高度的升降装置。该顶座设置于该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具有:一个螺套、一个螺杆、一个螺杆马达、一个螺杆驱动模组,及一个螺杆控制模组。该螺杆穿设于该螺套,可相对于该螺套旋转而上升及下降。该螺杆马达连接该螺杆,接收并根据一个螺杆驱动信号带动该螺杆旋转而上下移动。该螺杆驱动模组电连接该螺杆马达,接受并根据一个螺杆控制信号输出该螺杆驱动信号。该螺杆控制模组电连接该螺杆驱动模组,接收并根据一个上升信号、一个下降信号而输出该螺杆控制信号。该顶座受该螺杆连动而可上下调整高度。本技术所述医疗车,该螺杆控制信号具有一个第一控制信号及一个第二控制信号。该螺杆驱动模组具有:一个第一开关、一个第二开关、一个第三开关、一个第四开关、一个第一反向电路、一个第二反向电路、一个第一加速电容,及一个第二加速电容。该第一开关具有一个第一端、一个电连接该螺杆马达一端的第二端及一个控制端,受该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于导通与不导通间切换。该第二开关具有一个电连接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的第一端、一个第二端及一个控制端,受该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于导通与不导通间切换。该第三开关具有一个电连接该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的第一端、一个电连接该螺杆马达另一端的第二端及一个控制端,受该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于导通与不导通间切换。该第四开关具有一个电连接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的第一端、一个电连接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的第二端及一个控制端,受该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于导通与不导通间切换。该第一反向电路具有一个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的反向输入端,及一个电连接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且输出反相的该第一控制信号的反向输出端。该第二反向电路具有一个接收该第二控制信号的反向输入端,及一个电连接该第三开关的控制端且输出反相的该第二控制信号的反向输出端。该第一加速电容具有一个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端,及一个电连接该第一反向电路的第二端,用于加速该第一开关导通与关闭速度。该第二加速电容具有一个接收该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一端,及一个电连接该第二反向电路的第二端,用于加速该第三开关导通与关闭速度。本技术所述医疗车,该螺杆驱动模组还具有:一个第一延迟电路及一个第二延迟电路。该第一延迟电路电连接该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接收该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延迟的该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二延迟电路电连接该第四开关的控制端,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并输出延迟的该第一控制信号。本技术所述医疗车,该第一延迟电路具有:一个第一延迟电阻、一个第一续流二极管、一个第一延迟电容、一个第一延迟晶体管,及一个第一电阻。该第一延迟电阻具有一个接收该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续流二极管并联该第一延迟电阻。该第一延迟电容具有一个电连接该第一延迟电阻的第二端的第一端,及一个接地的第二端,且其电容值与该延迟的该第二控制信号相关。该第一延迟晶体管具有一 个电连接该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的第一端、一个电连接该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的第二端,及一个电连接该第一延迟电阻的第二端的控制端。该第一电阻具有一个电连接该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的第一端,及一个接地的第二端。该第二延迟电路具有:一个第二延迟电阻、一个第二续流二极管、一个第二延迟电容、一个第二延迟晶体管,及一个第二电阻。该第二延迟电阻具有一个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二续流二极管并联该第二延迟电阻。该第二延迟电容具有一个电连接该第二延迟电阻的第二端的第一端,及一个接地的第二端,且其电容值与该延迟的该第一控制信号相关。该第二延迟晶体管具有一个电连接该第四开关的第一端的第一端、一个电连接该第四开关的控制端的第二端,及一个电连接该第二延迟电阻的第二端的控制端。该第二电阻具有一个电连接该第四开关的控制端的第一端,及一个接地的第二端。本技术所述医疗车,该螺杆驱动模组还具有:一个第一测试保护电路及一个第二测试保护电路。该第一测试保护电路电连接该第二加速电容的第一端,用于隔离测试信号。该第二测试保护电路电连接该第二延迟电阻的第一端,用于隔离测试信号。本技术所述医疗车,该机电整合单元还包括一个人机介面装置,该人机介面装置具有:一个显示器、一个操作模组,及一个控制模组。该显示器设置于该顶座,接收并根据一个显示信号显示信息。该操作模组接收使用者操作以分别输出一个操作信号、该上升信号、该下降信号。该控制模组接收该操作信号并输出对应的该显示信号。本技术所述医疗车,该顶座还包括一个可上锁的药箱。该机电整合单元还包括一个药箱电控锁装置,该药箱电控锁装置具有:一个药箱锁、一个药箱马达、一个药箱驱动模组,及一个药箱控制模组。该药箱马达连接该药箱锁,接收并根据一个药箱驱动信号带动该药箱锁转动以上锁及解锁该药箱。 该药箱驱动模组电连接该药箱马达,接受并根据一个药箱控制信号输出该药箱驱动信号。该药箱控制模组电连接该药箱驱动模组,接收并根据一个药箱控锁信号而输出该药箱控制信号。该控制模组电连接药箱控制模组,接收该操作信号并输出对应的该药箱控锁信号。本技术所述医疗车,该升降装置还具有:一个限位电路。该限位电路电连接该螺杆控制模组,于该螺杆到达预定位置时输出一个极限信号。该螺杆控制模组接收并根据该上升信号、该下降信号、该极限信号输出该螺杆控制信号,接收并根据该极限信号输出对应的一个极限位置信号。本技术所述医疗车,该机电整合单元还包括:一个电量信号处理电路、一个提不器,及一个发光模组。该电量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该控制模组,接收一个电量信号并输出一个电源电量信号。该提示器电连接该控制模组,接收并受一个警示信号控制发出声响。该发光模组电连接该控制模组,受一个灯光信号控制而开启及关闭。该控制模组接收并根据该电源电量信号输出该警示信号、接收并根据该操作信号输出该灯光信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调整该升降装置带动该顶座上升或下降,能因应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调整高度,增加使用上的方便性,也避免因医护人员与医疗车的高度落差而产生额外的体力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医疗车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电路方块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螺杆驱动模组的电路图;及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药箱驱动模组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医疗车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车体2、一个机电整合单元3,及一个包括一个可上锁的药箱81的顶座8。该机电整合单元3包括:一个设置于该车体2且可调整高度的升降装置4、一个人机介面装置5、一个药箱电控锁装置6、一个电连接一个逆变器9的电量信号处理电路71、一个提示器72,及一个发光模组73。该升降装置4具有:一个螺套41、一个螺杆42、一个螺杆马达43、一个螺杆驱动模组44、一个螺杆控制模组45,及一个限位电路46。该螺杆42穿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疗车,包含:一个车体、一个机电整合单元,及一个顶座;所述机电整合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车体且可调整高度的升降装置;所述顶座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具有:一个螺套、一个螺杆、一个螺杆马达、一个螺杆驱动模组,及一个螺杆控制模组;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螺套,可相对于所述螺套旋转而上升及下降;所述螺杆马达连接所述螺杆,接收并根据一个螺杆驱动信号带动所述螺杆旋转而上下移动;所述螺杆驱动模组电连接所述螺杆马达,接受并根据一个螺杆控制信号输出所述螺杆驱动信号;所述螺杆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螺杆驱动模组,接收并根据一个上升信号、一个下降信号而输出所述螺杆控制信号;所述顶座受所述螺杆连动而可上下调整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钦瑞,
申请(专利权)人:青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