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手推小车。包括四条车架柱以及与四条车架柱固定连接的金属层板,金属层板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与金属层板垂直的第一悬挂板,金属层板与第一悬挂板相邻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围栏,四条车架柱的第一端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下端连接有车轮;第一悬挂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用于悬挂输液瓶的悬挂部件,位于悬挂部件下方的第一悬挂板上形成有与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这样将输液瓶依次悬挂在相应悬挂部件上,避免了医用手推小车在行走过程中输液瓶相互间发生碰撞易破裂及医护人员弄错患者输液瓶的问题,由于悬挂板上具有与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凹槽的存在限制了输液瓶的自由活动,进一步将输液瓶牢牢固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手推小车。
技术介绍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般每位护士平均每天至少要为8 12名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这样护士需要推着盛放有输液瓶的医用手推小车不停地行走在各个病房之间。目前的医用手推小车比较简单,只有一层金属层板用于盛放输液瓶和执行单。由于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量较大,金属层板台面上盛放的输液瓶较多,这样使得整个金属层板台面显得拥挤、凌乱。另外,医用手推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容易导致输液瓶之间相互碰撞破裂,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容易将输液瓶弄错,造成严重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医用手推小车,以解决目前的医用手推小车存在的易碰撞破裂和弄错输液瓶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用手推小车,包括四条车架柱以及与四条车架柱固定连接的金属层板,金属层板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与金属层板垂直的第一悬挂板,金属层板与第一悬挂板相邻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围栏,四条车架柱的第一端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下端连接有车轮;第一悬挂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用于悬挂输液瓶的悬挂部件,位于悬挂部件下方的第一悬挂板上形成有与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悬挂板和第三悬挂板,第二悬挂板和第三悬挂板分别设置在与第一悬挂板相邻的两个围栏上,第二悬挂板和第三悬挂板上均设置有悬挂部件,悬挂部件的下方形成有与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进一步地,金属层板上与第一悬挂板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围栏。进一步地,悬挂部件为钢管或钩子。进一步地,还包括弧形把手,弧形把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悬挂板相邻的两个围栏的远离第一悬挂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并列设置在金属层板下方的两个抽屉。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金属层板的第一侧面上设置与金属层板垂直的第一悬挂板,在金属层板上与第一悬挂板相邻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围栏,并在第一悬挂板上设置悬挂部件,在位于悬挂部件下方的悬挂板上形成与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这样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床号将输液瓶及执行单依次悬挂在第一悬挂板的相应悬挂部件上,避免了医用手推小车在行走过程中输液瓶相互间发生碰撞易破裂及医护人员弄错患者输液瓶的问题,由于悬挂板上具有与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凹槽的存在限制了输液瓶的自由活动,进一步将输液瓶牢牢固定,保证了输液瓶的安全。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种典型实施例的医用手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典型实施例的医用手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又一种典型实施例的医用手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手推小车,如图1所示,包括四条车架柱10以及与四条车架柱10固定连接的金属层板40,其中金属层板40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与金属层板40垂直的第一悬挂板60,与第一悬挂板60相邻的金属层板40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围栏50。其中四条车架柱10的第一端连接有支撑架20,支撑架20的下端连接有车轮30,第一悬挂板60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用于悬挂输液瓶的悬挂部件61,在第一悬挂板60上位于悬挂部件61下方的位置上形成有与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通过在金属层板40的第一侧面上设置与金属层板40垂直的第一悬挂板60,在金属层板40上与第一悬挂板60相邻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围栏50,并在第一悬挂板60上设置悬挂部件61,在位于悬挂部件61下方的第一悬挂板60上形成与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这样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床号将输液瓶及执行单依次悬挂在第一悬挂板60的相应悬挂部件61上,避免了医 用手推小车在行走过程中输液瓶相互间发生碰撞易破裂及医护人员弄错患者输液瓶的问题,由于第一悬挂板60上具有与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凹槽的存在限制了输液瓶的自由活动,进一步将输液瓶牢牢固定,保证了输液瓶的安全。不仅可以在医用手推小车上直接设置第一悬挂板60,也可以在金属层板40的其他侧面上设置悬挂板。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医用手推小车还包括第二悬挂板62和第三悬挂板63,其中第二悬挂板62和第三悬挂板63分别设置在与第一悬挂板60相邻的两个围栏50的上端,第二悬挂板62和第三悬挂板63上均设置有悬挂部件61,在第一悬挂板60上位于悬挂部件61下方的位置上形成有与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图2所示的医用手推小车可以悬挂更多的输液瓶和执行单,这样每位医护人员可以护理更多的患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输液瓶和执行单悬挂在悬挂板上,金属层板40被空余出来,医护人员可在空出的金属层板40上放置一些其他的医护用品,增加了医用手推小车的使用空间。为了放置较多的物品,可以设置多层金属层板40,其中图1示出了设置两层金属层板40的实施例。本技术中所采用的悬挂板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第一悬挂板60既可以与医用手推小车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活动连接拆卸时比较方便,便于清洗和存放。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还可以在金属层板40的与第一悬挂板60相对的侧面上设置围栏50。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象出该结构,此处不再用图示出。该结构的医用手推小车可使得金属层板40上放置较多的医护用品而不会滑落。本技术中的悬挂部件61为钢管或钩子。图1 2示出了采用钩子来悬挂输液瓶的情形,图3示出了采用钢管悬挂输液瓶的情形。为了更多地悬挂输液瓶,在保证钩子相互之间具有足够空隙的前提下可以设置成两排或多排的结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更清楚地标示出与患者对应的输液瓶和执行单,可以在悬挂板上与输液瓶对应的位置上注明患者的床号数字,如1,2,3,4等,这样将配置好的输液瓶按照顺序依次悬挂在悬挂部件61上,将执行单用文件夹夹好按照床号顺序挂在下层的与上述输液瓶对应的钩子上,将治疗盘放置在金属层板40上,这样在静脉输液时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整齐排列的液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了弄错输液瓶的医疗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为了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例,如图1 3所示,该医用手推小车还包括弧形把手70,该弧形把手7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悬挂板60相邻的两个围栏50的远离第一悬挂板60的一端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例,医用手推小车还包括并列设置在金属层板40下方的两个抽屉80。通过在金属层板40的下方位置设置抽屉,增加了医护用品的储藏空间。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在金属层·板的第一侧面上设置与金属层板垂直的第一悬挂板,在金属层板上与第一悬挂板相邻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围栏,并在第一悬挂板上设置悬挂部件,在悬挂部件的下方设有与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这样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床号将输液瓶及执行单依次悬挂在悬挂板的相应悬挂部件上,避免了输液瓶相互间发生碰撞易破裂及弄错患者输液瓶的问题,由于悬挂板上具有与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凹槽限制了输液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手推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条车架柱(10)以及与所述四条车架柱(10)固定连接的金属层板(40),所述金属层板(40)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金属层板(40)垂直的第一悬挂板(60),所述金属层板(40)上与所述第一悬挂板(60)相邻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围栏(50),所述四条车架柱(10)的第一端连接有支撑架(20),所述支撑架(20)的下端连接有车轮(30);所述第一悬挂板(60)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用于悬挂输液瓶的悬挂部件(61),位于所述悬挂部件(61)下方的所述第一悬挂板(60)上形成有与所述输液瓶相适配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金玲,黄宏伟,韩雅军,王娇,王冀琳,
申请(专利权)人:白金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