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薇菜中毛发去除装置,包括水槽和水槽内设置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由水平且平行布置的输送辊构成,输送辊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粘附毛发的毡毛,水槽槽底设置用于向水槽内鼓气防止薇菜下沉的鼓风管口,水槽的一侧设置用于向输送机构投料的投料口且该侧的水槽槽壁上设置有压力水进水管口,该进水管口的出水方向指向输送辊上部辊面处的线速度方向,水槽的另一侧为输送机构的出料口。通过上述方案构成的薇菜中毛发去除装置,可对薇菜进行连续的清洗和毛发去除操作,提高薇菜的加工效率,减少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薇菜中毛发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薇菜,学名紫箕(Osmunda Japonica Thunb),属多年生蕨类植物,在我国东北、陕西、甘肃等山区均有分布。薇菜采摘后需及时进行加工,否则薇菜会发生变质,影响薇菜的品质。因此需要将采回的鲜薇菜放入沸水中烫煮后捞出浙干;再将浙干的鲜菜撒入晒席上揉捻晾晒,使鲜菜逐渐失水变红得到干燥的毛菜,再将干燥的毛菜发泡选取加工成成品待食用。由于人工采摘以及在烫煮、揉捻过程中会引入毛发等杂质和造成薇菜折断、产生一些尺寸较小的不合格品,因此在发泡选取过程中需要将毛发等杂质和不合格品除去,但目前这些操作大多由人工手动挑选拣取完成,加工效率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些能够自动化进行清洗除杂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薇菜中毛发去除装置,能够对薇菜进行清洗和除去薇菜中毛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薇菜中毛发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和水槽内设置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由水平且平行布置的输送辊构成,输送辊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粘附毛发的毡毛,水槽槽底设置用于向水槽内鼓气防止薇菜下沉的鼓风管口,水槽的一侧设置用于向输送机构投料的投料口且该侧的水槽槽壁上设置有压力水进水管口,该进水管口的出水方向指向输送辊上部辊面处的线速度方向,水槽的另一侧为输送机构的出料口。通过上述方案构成的薇菜中毛发去除装置,可对薇菜进行连续的清洗和毛发去除操作,提高薇菜的加工效率,减少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槽底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薇菜中毛发去除装置,包括水槽21和水槽21内设置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由水平且平行布置的输送辊22构成,输送辊2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粘附毛发的租毛,水槽21槽底设置用于向水槽21内鼓气防止薇菜下沉的鼓风管口 24,水槽21的一侧设置用于向输送机构投料的投料口且该侧的水槽21槽壁上设置有压力水进水管口 23,该进水管口 23的出水方向指向输送棍22上部棍面处的线速度方向,水槽21的另一侧为输送机构的出料口。通 过上述方案可对薇菜进行连续的清洗和除去薇菜中的毛发,提高薇菜加工的效率。本技术中设置进水管口 23和鼓风管口 24的目的主要是保证薇菜在水槽21内可以沿着垂直于输送棍22棍长方向进行输送,鼓风管口 24鼓进的气体使得薇菜悬浮在水槽21内,进水管口 23输送的压力水以及输送辊22就会推送翻转着薇菜,使得薇菜被不断的打散、清洗且沿着垂直于输送辊22辊长方向进行移动,同时薇菜内毛发等杂质就会被输送辊22上设置毡毛粘附,从而实现对薇菜的清洗、输送、除毛等处理,其操作方便快速。具体的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的输送机构为上、下布置的两排输送辊22构成,上、下排输送辊22呈间隔交错状布置。所述的输送机构进料端和出料端处的上排输送辊22均排列设置至下排输送辊22的外侧,具体如图I所示,其上排输送辊22中的两个相邻辊体之间的下方布置下排输送辊22的辊体,可理解为上、下排输送辊22整体呈倒锥状布置。输送机构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倾斜布置的用于输送薇菜的第一输送带31,第一输送带31的进料端向下延伸至输送机构出料端的上、下输送辊22与水槽21槽底围合的区域内。所述的鼓风管口 24均匀布置在输送辊22沿铅垂方向在水槽21槽底的投影区域内,鼓风管口 24位于水槽21内的口部设置有隔网,第一输送带31正下方的水槽21槽底的槽底部21a设置成倾斜状布置,槽底部21a的倾斜方向与第一输送带31的倾斜方向一致。通过将输送机构设置成上、下交错布置的两排输送辊22构成,这样对薇菜翻动、输送、除毛的效果最佳。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薇菜中杂质,以及尺寸较小的薇菜会下沉,因此容易造成鼓风管口 24堵塞,因此,本技术中在鼓风管道24的口部设置隔网,这样就可防止短薇菜和杂质对鼓风管道24的影响。由于在连续化生产过程中,人工手动的从水槽21中捞出清洗、除毛后的薇菜并不容易,因此,通过设置的上述第一输送带31,这样从输送机构清洗好的薇菜就会自动的落至第一输送带31的带面上,被输送出去,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其他操作。由于第一输送带31的设置,位于第一输送带31下侧的槽底就成为物料堆积的死区,为防止薇菜堆积在第一输送带31下侧的槽底上,无法被及时输送走,因此将第一输送带31下侧的槽底设置成倾斜状,这样位于槽底部21a上的薇菜就会顺延滑落,再次被输送辊22翻动输送至第一输送带31上,防止水槽21内存在物料死区。具体实施时,所述的进水管口 23设置在上、下排输送辊22之间,进水管口 23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堆置薇菜的托料台25,第一输送带31的带宽、输送辊22的辊长均与水槽21的槽宽相一致,进一步保证物料都能够被及时的清洗、除毛和输送。薇菜在加工过程中,除需除去人工采摘和前序加工中引入的毛发等杂质还需要对薇菜进行再次清洗以及对尺寸较短 的薇菜段和较长的薇菜的进行捡取和剔除。因此在本技术中,可将第一输送带31的落料端与下一清洗装置相连,该清洗装置包括水平且平行布置的对薇菜进行输送和对薇菜外表进行洗刷的辊刷11,辊刷11转动固定在机架上且辊刷11的轴向垂直于薇菜的输送方向,辊刷1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向薇菜喷淋洗刷用水的供水机构。通过上述清洗装置,可在对薇菜进行连续清洗的同时,还对薇菜进行输送,适应薇菜的连续化加工。更为具体的方案为,所述的供水机构为沿辊刷11长度范围布置的喷水管13,喷水管13的管壁上沿其管长方向均匀开设喷淋孔。所述辊刷1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洗刷用水的集水板17。通过上述设置的清洗装置就可对薇菜进行快速的再次清洗,清洗后的薇菜就可通过清洗装置出料口处设置的第二输送带41输送至包装工序进行包装。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清洗装置和第一输送带31之间设置对薇菜进行分拣的分拣装置,分拣装置包括清洗装置的进料端上方设置的用于分拣长尺寸薇菜和向清洗装置均匀布料的横杆12,该横杆12设置在薇菜从第一输送带31落料端下落至清洗装置入料端的下落路径上,该横杆12沿辊刷11的长度范围设置。清洗装置进料端端部辊刷11的外侧设置有外周面光滑的导棍15,导棍15平行于棍刷11布置,导棍15与第一输送带31的下部外带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刮去第一输送带31外带面上粘附的薇菜与杂质的刮板16,刮板16向下延伸设置并与导辊15的上部外周面构成间隙配合,导辊15与清洗装置进料端端部辊刷11间的间隙构成短薇菜和杂质的下落口,下落口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收集短薇菜和杂质的料斗18。由于毛发去除装置通过第一输送带31与清洗装置相连,因此在第一输送带31向清洗装置送料时,需要防止薇菜在辊刷11的小区域范围内堆积成层,因此通过设置上述横杆12,这样薇菜在从第一输送带31落料端下落过程中,会先掉落到横杆12上,然后再从横杆12上滑落至清洗装置的辊刷11上,使得薇菜沿辊刷11的长度方向均匀的呈单层布设,防止薇菜堆积成层和相互缠绕为一体而造薇菜在清洗装置上洗刷不充分。由于被发泡后的薇菜具有一定的柔性,因此,一些长度较大的薇菜就会吊挂在横杆12上,操作人员就可以将吊挂在横杆12上的尺寸长的薇菜取下,实现对长度较大的薇菜的分拣。而设置的刮板16和导辊15主要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薇菜中毛发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21)和水槽(21)内设置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由水平且平行布置的输送辊(22)构成,输送辊(2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粘附毛发的毡毛,水槽(21)槽底设置用于向水槽(21)内鼓气防止薇菜下沉的鼓风管口(24),水槽(21)的一侧设置用于向输送机构投料的投料口且该侧的水槽(21)槽壁上设置有压力水进水管口(23),该进水管口(23)的出水方向指向输送辊(22)上部辊面处的线速度方向,水槽(21)的另一侧为输送机构的出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秉政,郭锐,李元元,郭立兵,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元政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