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造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84130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海底造礁装置,包括混凝土构件礁(1)和贝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构件礁(1)为三棱柱体,其断面为三角形,混凝土构件礁(1)的纵向贯通,其三个侧面上均开设有透水孔(2),所述的贝壳包为装有贝壳的网袋,由多个混凝土构件礁(1)组成的混凝土构件礁堆和贝壳包堆在海底同一直线上间隔设置,间隔距离8-15米;所述的贝壳包堆由至少15袋贝壳包组成,每袋贝壳包的重量至少为150斤。这是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见效快,兼顾成本与造礁效果的海底造礁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底造礁装置,特别是一种混凝土构件与贝壳包混合排列的海底造礁装置。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趋向极限的边缘,特别是近海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近海传统渔场的酷渔滥捕,使经济动物资源越来越少,动物个体越捕越小,质量下降,资源几近枯竭。而人工鱼礁建设,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提高渔获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人工鱼礁建设就是在海中设置构造物,给海洋经济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发育、索饵等栖息场所,达到保护、增殖经济生物,提高渔获量的目的。人工鱼礁材质形态多种多样,已知的有混凝土鱼礁、轮胎鱼礁、钢制鱼礁、塑料鱼礁等等;常见的形状有三角形、圆筒形、多面体、半球形、漏斗形等等。在以增殖鲍鱼、海参、海胆等海珍品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渔礁建设中,三角形混凝土构件礁最为常见。该种渔礁稳固性好、透光性强,易于海珍品的生息繁衍。但成本较高,见效期长。目前,许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利用废弃贝壳进行造礁。贝壳包虽然具有造礁成本低,生物繁殖较快等优点,但缺点是不稳固,易随海流发生移动,甚至破碎。如果贝壳包在海底发生移位,不仅不利于经济动物的附着生息;而且若贝壳包在动植物大量繁殖附着前破碎,大量贝壳易将局部海底覆盖住,形成小区域的“死底”。因此现在迫切需要一种成本低、见效快、稳定且无危害的新型海底造礁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见效快,兼顾成本与造礁效果的海底造礁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海底造礁装置,包括混凝土构件礁I和贝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构件礁I为三棱柱体,其断面为三角形,混凝土构件礁I的纵向贯通,其三个侧面上均开设有透水孔2,所述的贝壳包为装有贝壳的网袋,由多个混凝土构件礁I组成的混凝土构件礁堆和贝壳包堆在海底同一直线上间隔设置,间隔距离8-15米。所述的贝壳包堆由至少15袋贝壳包组成,每袋贝壳包的重量至少为150斤。所述的贝壳包中的贝壳为海贩子壳和扇贝壳。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传统的人工造礁结构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贝壳包造礁重量轻,受潮流和海底状况的影响大,易破碎;而混凝土构件造礁则成本高,见效慢。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的海底造礁结构。它兼具贝壳包造礁的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同时又具备混凝土构件造礁的受潮流影响小的特点,可以说它综合了这两种鱼礁的优点,取长补短,优势明显。它特别适合于在鲍鱼、海参、海胆等海珍品底播增殖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混凝土构件礁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海底造礁装置,包括混凝土构件礁I和贝壳包,所述的混凝土构件礁I为三棱柱体,这个三棱柱体的断面为三角形,混凝土构件礁I的纵向完全贯通,即三棱柱体为空心,在三棱柱体的三个面上均开设有透水孔2,而所述的贝壳包为装有贝壳的网袋,每袋贝壳包的重量至少为150斤,由多个混凝土构件礁I堆砌而成的混凝土构件礁堆和贝壳包堆在海底同一直线上间隔设置,并且间隔的距离为8-15米,贝壳包堆由至少15袋贝壳包组成,这里的贝壳为海蛎子壳、扇贝壳或其他种类的贝壳。这种混凝土构件礁堆和贝壳包堆间隔设置的人工渔礁建设方式,由于混凝土构件礁堆的阻挡,能够避免贝壳包堆中的贝壳包随洋流发生移位、破碎,以便于海洋生物在混凝土构件礁I与贝壳包上迅速附着、繁衍生息,特别是有利于鲍鱼、海参、海胆等海珍品的增 殖。权利要求1.一种海底造礁装置,包括混凝土构件礁(I)和贝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构件礁(I)为三棱柱体,其断面为三角形,混凝土构件礁(I)的纵向贯通,其三个侧面上均开设有透水孔(2),所述的贝壳包为装有贝壳的网袋,由多个混凝土构件礁(I)组成的混凝土构件礁堆和贝壳包堆在海底同一直线上间隔设置,间隔距离8-15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造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贝壳包堆由至少15袋贝壳包组成,每袋贝壳包的重量至少为150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底造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贝壳包中的贝壳为海蛎子壳和扇 贝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海底造礁装置,包括混凝土构件礁(1)和贝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构件礁(1)为三棱柱体,其断面为三角形,混凝土构件礁(1)的纵向贯通,其三个侧面上均开设有透水孔(2),所述的贝壳包为装有贝壳的网袋,由多个混凝土构件礁(1)组成的混凝土构件礁堆和贝壳包堆在海底同一直线上间隔设置,间隔距离8-15米;所述的贝壳包堆由至少15袋贝壳包组成,每袋贝壳包的重量至少为150斤。这是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见效快,兼顾成本与造礁效果的海底造礁装置。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087268SQ2013200221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6日专利技术者韩建升, 刘明泰, 李丹, 张喜昌, 从贵滨 申请人: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底造礁装置,包括混凝土构件礁(1)和贝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构件礁(1)为三棱柱体,其断面为三角形,混凝土构件礁(1)的纵向贯通,其三个侧面上均开设有透水孔(2),所述的贝壳包为装有贝壳的网袋,由多个混凝土构件礁(1)组成的混凝土构件礁堆和贝壳包堆在海底同一直线上间隔设置,间隔距离8?15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建升刘明泰李丹张喜昌从贵滨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