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插座以及连接器,与插头的嵌合力强且能够实现低背化。插头(10)呈长方形状。在主体(21)设置有被边(k~n)包围并供插头(10)装配的开口(O)。保持部件(70~73)位于边(m、n)的两端,并固定插头(10)。弹簧端子(23a、23b)与插头(10)电连接,当从上方观察时,呈具有折回部分的U字状。折回部分的前端位于相比边(m)靠开口(O)的外侧的位置,接触部(90a、90b)当从上方观察时位于开口(O)内。固定部(92a、92b)当从上方观察时位于相比边(k)靠开口(O)的外侧的位置。在弹簧端子(23a、23b)中,与保持部件(71、73)对置的部分朝远离保持部件(71、73)的方向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座以及连接器,特别涉及在通过光纤传送信号时使用的插座以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连接器,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连接器。图12是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连接器500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2所示,连接器500由相互间装卸自如的插头侧连接器520以及插座侧连接器540、电气布线550以及IC驱动器560构成。插头侧连接器520设置在光纤502的一端。插座侧连接器540被安装于基板503。电气布线550将插座侧连接器540与IC驱动器560电连接。IC驱动器560是对沿光纤502传送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在以上的连接器500中,希望增强插头与插座的嵌合力,并且实现低背化。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08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与插头间的嵌合力,并且能够实现低背化的插座以及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插座,设置于光纤的一端且当从上方观察时呈长方形状的插头被装配于上述插座,上述插座的特征在于,上述插座包括:主体,该主体设置有长方形状的开口,该开口是供上述插头从上方装配的开口,当从上方观察时,该开口由第I边、第2边、第3边以及第4边包围;位于相互平行的上述第3边以及上述第4边的两端,并且固定上述插头的第I保持部件、第2保持部件、第3保持部件以及第4保持部件;以及第I弹簧端子,该第I弹簧端子是与上述插头电连接的第I弹簧端子,当从上方观察时形成为具有折回部的U字状,上述折回部的前端位于相比上述第3边靠上述开口的外侧的位置,上述第I弹簧端子的一端当从上方观察时位于上述开口内,上述第I弹簧端子的另一端当从上方观察时位于相比上述第I边靠上述开口的外侧的位置,在上述第I弹簧端子中,当从上方观察时,与位于距离该第I弹簧端子最近的位置的上述第I保持部件对置的部分朝远离该第I保持部件的方向弯曲。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具备上述插座以及从上述插座的上方装配的插头。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强了与插头间的嵌合力,并且能够实现低背化的插座以及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使插头从连接器分离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插头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主体以及电路部被安装于电路基板的样子的图。图5是插座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背面观察插座的图。图7是使用连接器的收发系统的简要结构图。图8中,图8(a)是对插头与插座以插头的四角嵌合的情况下的嵌合力进行说明中使用的图。图8(b)是对插头与插座以插头的四角以外的部位嵌合的情况下的嵌合力进行说明中使用的图。图9是表不相对 于插座插拔插头时使用的工具的前端部分的图。图10是表不相对于插座插拔插头时使用的工具的前端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使用其它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收发系统的简要结构图。图12是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座以及连接器进行说明。(连接器的简要结构)首先,对具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座的连接器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I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连接器I分离插头10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插头1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主体21以及电路部30安装于电路基板40的样子的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连接器I具有插头10、插座20、电路部30以及电路基板40。插头10被设置于光纤50的一端,用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以下,将光纤50延伸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上下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相互正交。电路基板40在表面以及内部具有电气电路,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有与xy平面平行的安装面43。另外,在电路基板40的安装面43设置有孔41。孔41在安装面43中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在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附近以及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附近。插座20以及电路部30以从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朝向负方向侧依次排列的方式设置在电路基板40。光纤50由包覆层52以及芯线54构成。芯线54包括由玻璃或者树脂构成的线芯以及包层。包覆层52为UV、氟、娃树脂中的任一个,用于包覆芯线54。在光纤50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如图3所示,将包覆层52除去而露出芯线54。插头10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上方)观察时形成为长方形状,如图3所示,具有光电转换元件12、搭载部13、金属箍(ferrule) 17以及金属部件18。光电转换元件12为光电二极管、VCSEL等半导体元件。搭载部13由基板11、密封树脂15、外部端子16a、16b、端子部19a、19b以及通孔(vias) V1、V2 构成。基板11为呈长方体状的树脂基板。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在基板11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上安装有光电转换元件12。外部端子16a、16b以从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朝向负方向侧依次排列的方式设置在基板11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端子部19a、19b以从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朝向正方向侧依次排列的方式设置在基板11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此处,外部端子16a与端子部19a对置,且借助通孔Vl连接在一起。外部端子16b与端子部19b对置,且借助通孔V2连接在一起。另外,在端子部19a上安装有光电转换元件12。进而,使用电线χ并利用引线接合法将端子部19b与光电转换元件12电连接。密封树脂15由透明的树脂构成,用于密封安装于基板11的光电转换元件12。由此,光电转换元件12被埋入搭载部13。金属箍17是形成为长方体状的树脂部件。金属箍17以使芯线54与光电转换元件12对置的状态固定光纤50与搭载部13。在金属箍17设置有凹部A以及孔H。凹部A是通过金属箍17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凹陷而形成的。由此,密封树脂15被嵌入凹部A,搭载部13被固定于金属箍17。孔H是形成为圆柱状的空洞,被设置成从金属箍17的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朝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延伸,且朝凹部A贯通。因此,通过芯线54从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插入孔H,使得光电转换元件12与光纤50对置且光连接。金属部件18被设置为从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覆盖光电转换元件12。金属部件18覆盖搭载部13以及金属箍17的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与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以及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金属部件18设置有凹部80、81、82、83。如图2所示,凹部80以及凹部81是通过金属部件18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凹陷而形成。凹部80设置成相比凹部81靠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如图3所示,凹部82以及凹部83通过金 属部件18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凹陷而形成。凹部82设置成相比凹部83靠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如图4所示,电路部30在插座20的主体21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安装于电路基板40的安装面43,对通过插头10传送的信号进行处理。电路部30具有电路元件31、金属罩33以及树脂部35。电路元件31是安装于电路基板40的安装面43的芯片型的电子元件,且是用于驱动光电转换元件12的元件。如图4所示,电路元件31被树脂部35密封。金属罩33是覆盖被树脂部35密封的电路兀件31的罩。金属罩33从ζ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谷力,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