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343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零部件数量和组装工艺数量更少的、不趋于产生运行特性改变、且具有优良供电特性的电磁继电器。为了实现该目的,所述电磁继电器由可移动块(40)枢转板状枢转片(32),所述板状枢转片的一个端部支承在悬臂状态,所述可移动块基于外壳(10)中容纳的电磁铁块(20)的激励和去磁在上下方向上做往复运动,并使形成在所述板状枢转片(32)的另一端部的可移动触点(34)与设置在固定触点端子(35)的尖端部的固定触点(36)相接触或断开。特别地,在可移动触点端子(31)的上端部处,所述板状枢转片(32)的所述一个端部枢转地支承在悬臂状态,其中,支承弹簧(33)插在所述可移动触点端子和所述板状枢转片之间,所述支承弹簧包括导电弹簧片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通过大容量电流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通常,作为一种能够通过大容量电流的电磁继电器,例如,如专利文献I中的图8所示,已经存在一种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在三件套弹簧组件33的尖端部处设置有触点按钮37,该三件套弹簧组件33是通过叠加三个弹簧板38、39和40而构成的,以便减小电阻。使触点按钮37与触点按钮34相接触或断开,以便实现通电(electrification)。
技术介绍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710224A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电磁继电器中,由于三件套弹簧组件是通过叠加三个导电弹簧板而构成的,不仅需要大量零部件和大量组装工艺,而且装配误差的积累还容易引起运行特性的变化。此外,三件套弹簧组件需要实现弹性支承和通电这两种功能。因此,例如,如果增加各个导电弹簧板的横截面面积以加强通电特性,那么弹簧负载就会变大,这就需要更大的驱动能量进行驱动, 从而不利地制约了通电性能的加强。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通电特性、零部件数量和组装工艺数量更少的、且不趋于导致运行特性改变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弘泰小材裕二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