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物检测用传感条及其结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319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静电容量的变化来检测障碍物的接触的传感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感条包括:条状的传感器本体,其一侧具有与对象物相结合的基准面;条状电极,沿着长度方向埋设在上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且以宽度方向为基准从周边部越靠向中央部则离上述基准面越近,呈板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通过使传感条的检测区域向中心部一侧集中,来降低侧方灵敏度,由此能够解决将在车辆向上移动的窗口误判为障碍物而妨碍其工作的问题。并且,由于将薄的金属板利用为条状电极,因此与以往相比具有生产费用减少的效果,并且在传感器本体的内部不设有空腔,从而具有容易进行成型工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利用静电容量的变化来检测障碍物的系统的传感条(sensorstrip),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使用一侧所弯曲的板状的条状电极(strip electrode)来减少误动作的危险的传感条。
技术介绍
以往,在多数情况下,均以手动的方式来打开/关闭汽车的门,但最近,制作成能够通过按钮操作来自动地打开/关闭车门的情况逐渐增多。由此,为了防止手或身体的一部分夹在车门或车窗里的安全事故,对有障碍物时能够使车门或车窗的工作中断的障碍物检测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障碍物检测系统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是通过对因障碍物的接触而产生的电负荷的变化或气动的变化进行检测来判断障碍物是否存在的方法,非接触式是障碍物与门或窗口相接触之前判断障碍物是否存在的方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利用静电容量的方法。图1是表示检测静电容量的变化的以往障碍物检测系统的简要结构图,所述障碍物检测系统包括:静电容量检测组件12,用于检测静电容量;控制组件18,用于利用从静电容量检测组件12所输出的信号来判断障碍物是否存在;电源线20,用于将静电容量检测组件12的输出信号向控制组件18传递。静电容量检测组件12包括:一个以上的传感条14,所述一个以上的传感条14沿着门或窗口的周边部进行设置;静电容 量检测电路16,与上述各个传感条14的端部相结合,用于检测传感条14的静电容量。控制组件18具有如下作用:对静电容量检测电路16的输出信号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了公差范围,就判断为障碍物接近,便利用用于使门或窗口自动打开/关闭的开闭组件30来传输控制信号,从而使门或窗口的工作中断或使其向相反的一侧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如图2的剖视图所示,就以往的传感条14而言,在柔韧性突出的橡胶材质的传感器本体41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空腔(cavity)43,在上述空腔43的上部及下部设有相互对置的第一电极42和第二电极44。在传感条14的基准面45正好附着于车身的情况下,车身起到电极作用,因此也可以省略第二电极44。传感条14与静电容量检测电路16相连接,静电容量检测电路16在搭载于PCB基板上的状态下,插入于传感条14的空腔43之后利用橡胶材质来进行成型,从而与传感条14形成一体。在传感条14的第一电极42与第二电极44之间形成有预定的静电容量,这种静电容量从外部障碍物接近时,其值发生变化。由此,通过检测传感条14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判断障碍物是否接近。但是,以往的传感条14具有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以往的第一电极42和第二电极44具有编织有金属丝的金属网(metalmesh)结构,从而存在电极的厚度变厚,制作费用昂贵的缺点。第二,若电极的厚度变厚,静电容量则因在传感条14的侧方接近的物体而容易发生变化,由此往往会发生妨碍窗口的关闭工作的情况。具体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在传感条14沿着车身50的周边部,即插入有窗口 60的上端的填充部52的周边进行设置的情况下,若电极42、44的厚度太厚,侧方灵敏度则变高,从而借助于侧方向上移动的窗口 60来使静电容量发生变化,由此控制组件18误判为障碍物接近,便会使窗口 60的动作中断。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需要将传感条14设置成足够远离于车身50的端部,但现状是,在车身50很难确保其所需的区域。另外,若缩小电极42、44的宽度,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侧方灵敏度,但这样整体的灵敏度也会同时减少,因此具有无法正常地检测真正的障碍物的问题。第三,如上所述,为了连接搭载有静电容量检测电路16的PCB基板与传感条14的端部,需要将PCB基板插入于形成于传感条14的内部的空腔43并利用橡胶材质来进行成型,但在成型过程中,成型液流入空腔43的内部,因此存在成型工作难的问题。第四,安装于车辆的侧窗附近的传感条14,需要降低侧方灵敏度,但与此不同,自动被打开/关闭的侧门或后门,则需要总体上扩大检测区域。但是,利用以往的传感条14如果不延长电极的宽度,就没有使检测区域增加的方法,如果考虑传感条14的设置区域非常受限制,那么在 延长电极的宽度上也受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方便,生产费用低廉的传感条。并且,另一目的在于,减少传感条的误动作危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障碍物检测用传感条,所述障碍物检测用传感条包括:条状的传感器本体,其一侧具有与对象物相结合的基准面;条状电极,沿着长度方向埋设在上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且以宽度方向为基准从周边部越靠向中央部则离上述基准面越近,呈板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传感条中,上述条状电极的特征在于,以上述宽度方向为基准具有曲线形的剖面或者以上述中央部为基准具有既对称又对上述基准面倾斜的V字型的剖面。并且,上述条状电极的特征在于,包括以相互隔开的方式平行地配置的第一条状电极及第二条状电极。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障碍物检测用传感条,所述障碍物检测用传感条包括:条状的传感器本体,其一侧具有与对象物相结合的基准面;条状电极,沿着长度方向埋设在上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且以宽度方向为基准从周边部越靠向中央部则离上述基准面越远,呈板状。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障碍物检测用传感条,所述障碍物检测用传感条包括:条状的传感器本体,其一侧具有与对象物相结合的基准面,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无空腔地进行填充,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一个端部面具有插入槽;条状电极,沿着长度方向埋设在上述传感器本体的内部,且以宽度方向为基准从周边部越靠向中央部则离上述基准面越近或越远,呈板状;PCB基板,其搭载有静电容量检测电路,所述静电容量检测电路与上述条状电极电连接;导电性保护壳,其安装在上述PCB基板,用于覆盖上述静电容量检测电路,且所述导电性保护壳与上述PCB基板的接地端子相连接;成型部,以在上述PCB基板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上述传感器本体的上述插入槽的状态下包围上述PCB基板和上述导电性保护壳的方式形成,用于使得上述PCB基板和上述传感器本体形成一体。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障碍物检测用传感条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电性保护壳连接有接地部件,所述接地部件向上述成型部的外部突出并与车身相结合。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障碍物检测用传感条的结合结构,上述条状电极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上述第一条状电极在上述成型部的内部与形成于上述PCB基板的连接端子相连接,上述第二条状电极向上述成型部的外部突出并与车身相结合或者在上述成型部的内部与上述导电性保护壳电连接。并且,提供一种障碍物检测用传感条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传感器本体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的结合突起或结合槽,在检测区域安装有支座(carrier),所述支座包括与上述传感器本体的结合突起或结合槽相对应的结合槽或结合突起,上述传感器本体以可以滑动的方式与上述支座相结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通过使传感条的检测区域向中心部集中,来降低侧方灵敏度,以能够解决将从车辆向上移动的窗口误判为障碍物而妨碍其工作的问题。并且,将薄的金属板利用为条状电极,因此具有与以往相比减少生产费用的效果,并且在传感器本体的内部不设有空腔,从而具有容易进行成型工作的优点。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传感条的检测区域变宽,从而能够在侧门或后门改善障碍物检测的准确度。附图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胜元吴正基郑光石
申请(专利权)人:普斯特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