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组装传送带的方法、其用途以及传送带技术

技术编号:8983121 阅读:3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缝合来组装包括胎体(4)和覆盖层(5)的传送带(1)的两个端部(2,3)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所述两个端部,以使所述两个端部具有合适的形状;移除在每一所述端部的预定长度上的覆盖层;沿着预定的缝合区域进行缝合,以组装两个胎体;以及设置覆盖层以覆盖接缝。所要组装的所述带的两个端部具有齿的形状或交错的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组装传送带的方法、其用途以及传送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传送带进行接合的组装方法。本专利技术首先涉及通过循着形成缝合区域的特定路径来缝合而对传送带进行组装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不同的工业领域中,例如在采矿、采石和食品加工业中,在传送带上输送货物。这些传送带按照工业规模来安装。传送带由用于输送负载的一个或多个织物材料层以及用于保护织物层不受磨损和冲击的橡胶覆盖层制成。由于涉及现场处理和输送的原因,带部分被制成可重达10吨的辊。这些辊的平均长度为200m。然后在安装有传送装置的场地对带部分进行组装以形成带,带的长度可以达到几万米。这需要大量的接合。在现有技术中,一些接合通过硫化(热接合)或添加部件(机械接合)或粘合(冷接合)来实现。这些类型的接和都需要花费时间。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接头破裂,则传送系统会失灵,而造成相当大的损失。组装是一个实际的问题,这容易导致带损坏。事实上,在最好的情况下,可实现标称抗拉强度为75%的带,而在许多情况下,只能实现标称抗拉强度为50%的带;接合是传送带的薄弱点。德国专利文件DE3933710A1公开了一种通过粘合来接合传送带的端部的方法。为了达到良好的附着粘合,需要非常大的表面。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将带的端部切成尽可能长的齿,齿的角度尽可能尖锐以增大表面区域。这种类型的接合方法的其它缺点与粘合剂(其是化学产品)和印压条件(取决于材料)有关。此外,周围环境中必须没有对粘合剂或印压条件的干扰。因此,操作人员必须特别细心,因为所述方法在接合带时可能会失败。现有技术还教导了机械接合的方法,例如装订。装订由以下步骤组成:对带的端部进行穿孔,然后使用重型金属紧固件、装订针来接合两个带中的孔,以对带进行组装。与粘合不同,这种方法允许使用小面积来进行接合。但是,装订针穿过孔会损坏带(德国专利文件DE4118946A1公开了适于装订的带中的孔,其中使用线(thread)而不是装订针来通过捆绑来接合带)。最后,申请人发现缝合的结果最好。缝合是一种在较长区域中使用线来接合的机械方法(见日本专利文件JP2002372106A)。在很长的区域中进行缝合可增强带的强度。因此,缝合可克服装订或捆绑的缺点,且不存在粘合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属于通过缝合来进行接合的领域。但是,当前已知的接合方法并不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尽可能少地损坏胎体(carcass)的方案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申请人通过进行实验发现有必要分散表面上的应力。例如,实验表明增加厚度并不能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本说明书中提到的实验表明申请人所发现的结构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改善这些接合部的抵抗性和强度来改善这些接合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满足这些需要,并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至少一部分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特别得到适合于所有类型的传送带胎体的通用的带接合方法。为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申请人使“公”胎体与“母”胎体接合且穿过“母”胎体的整个厚度,并通过以下步骤来分散应力:-制备带的端部,以使接口部具有合适的形状即齿的形状;-移除在每一所述端部的预定长度上的覆盖层;-在预定的缝合区域进行缝合以组装所述两个带端部的胎体(4);以及-设置覆盖层(5)以覆盖接缝。上面提到的专利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日本专利文件JP2002372106A中描述了通过缝合齿形的带端部来接合带。虽然这是申请人已知的最接近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文件,但是所述专利文件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不同的。本说明书涉及芳族聚酰胺带的接合。其是具有单层织物而不具有基质的很细的带。本说明书并不教导如何涵盖所有类型的带胎体。相反,本说明书介绍边缘到边缘的接缝。因此,拉力可能会导致胎体彼此拉开。本专利技术通过缝合表面区域和覆盖齿来分散应力。与本专利技术相比,专利文件JP2002372106A中的齿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用于避免铰链效应,而不是分散应力。它们并不与覆盖层相结合。因此,与本专利技术不同,所述已知的专利文件的目的不是要提供通用的接合;它仅仅限于一种特定类型的带。所述专利文件并不寻求通过覆盖带接合部来分散应力,而是提供端部接合。德国专利文件DE4118986A1描述了用于通过捆绑带中的孔来接合带,以对带进行组装。虽然所述接合部包括齿,但是孔不在齿上。根据装订的接合结构来定位孔。装订针由线取代。所述已知技术通过捆绑来接合。捆绑线只占装订针的空间的百分之几。但是,这种技术需要非常小心地设置孔的直径和捆绑线的直径之间的比例。这需要手动操作。相反,本专利技术不提供捆绑织物,但允许使用缝纫机和缝合织物。因此,专利文件DE4118986A1中描述的技术属于与本专利技术不相同的领域。在这种已知的技术中,与本专利技术不同,所述捆绑是浅显的,加固织物的一侧并未捆绑到另一侧,应力会穿过齿。捆绑限制在端部,且对齿从边缘到边缘进行接合。这与本专利技术中的覆盖层非常不同。这种捆绑的技术不能使表面上的应力分散,而不能得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果。因此,所述专利文件和专利文件JP2002372106A一样,它们的目的不是寻求本专利技术所需的齿的形状和尺寸。因此,文件DE4118986A1中描述的方法存在特定的困难(如比例),并且不能提供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的产品形状。此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没有任何可结合上述的两个专利文件中的技术的启示。另外,在上述两个文件所公开的技术中,齿并不具有与本专利技术相同的几何形状,线的韧性没有本专利技术的线的韧性高并且不覆盖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接合角度。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善接合部的抵抗性和强度来满足改善这些接合部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满足这些需求,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部分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特别得到适合于所有类型的传送带胎体的通用的带接合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循着形成缝合区域的特定路径来缝合以对两个带端部进行组装。两个带端部至少包括胎体和覆盖层。所述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除在每一端部的预定长度上的覆盖层;-制备带的端部,以使所述端部具有适于接合的合适的形状和状态即具有齿的形状;-在每一端部的预定长度上设置覆盖层;-根据预定的缝合区域进行缝合以组装两个胎体;以及-设置覆盖层以覆盖接缝。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根据传送带的类型预定的缝合区域执行缝合。传送带由一个或多个层(ply)构成。已知传送带中的一层(或层的组件)为胎体。可通过将两个端部切割成彼此匹配的齿的形状来对仅由一个层(称为单层)构成的带进行组装。缝合用于使材料接合,从而使材料组装在一起。由若干个层组成的胎体(称为多层胎体)可通过可替换的方法来组装。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要组装的两个带端部上,分别切割各层、错开每个层的位置,从而获得一种阶梯层的形式,每个端部彼此互补且穿过彼此的胎体。缝合使端部机械地接合,从而使得端部组装在一起。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由于缝合区域可使机械组装具有统一的形式。事实上,以垂直缝合线的形式或以锯齿形的形式的缝合并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组装。材料中的高密度的缝合线和穿孔会导致组装无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缝合区域的方案允许应力均匀地从一端部传输到另一端部。齿的性质和交错的形状用于获得良好的动力学性能,虽然我们知道,通过织物或非织物加固可以组装直线形或对角形的端部,但是这样接合的动力学性能不是很有效。作为一种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组装传送带的方法、其用途以及传送带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1.16 FR 10/04442;2011.01.18 FR 11/001401.一种通过缝合来组装至少包括胎体(4)和覆盖层(5)的传送带(1)的两个端部(2,3)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所述传送带的所述两个端部(2,3),以使所述两个端部(2,3)具有适于接合的合适形状即齿的形状;-移除在每一所述端部的预定长度上的覆盖层(5);-在预定的缝合区域中进行缝合,以组装所述两个端部(2,3)的胎体(4);-设置覆盖层(5)以覆盖接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至少包括胎体(4)、中间层以及覆盖层(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移除覆盖层(5)的步骤和缝合组装胎体(4)的步骤之间包括如下附加步骤:通过缝合来插入织物或非织物加固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要接合的所述传送带的厚度和宽度,所述齿的长度(b)介于10mm至5000m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的长度(b)为2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交错阶梯层具有根据所述传送带的层数、宽度和厚度限定的长度,其介于1mm至5000mm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为50mm。8.根据前述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要接合的所述传送带的厚度、宽度和类型,所述缝合的缝合密度(h)介于每厘米1线至100线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的缝合密度(h)为每厘米15线至20线。10.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马修D·勒斯纳JY·德雷昂JF·奥瑟兰
申请(专利权)人:眼镜蛇欧洲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