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性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8275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0:58
在将被处理水导入酸生成槽中,使该被处理水中的高分子成分分解成有机酸后,将该酸生成槽中的流出水导入到填充有流动性非生物载体的甲烷生成槽中进行甲烷发酵处理的厌氧性处理方法中,防止甲烷生成槽内的载体上浮且继续进行稳定的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流入甲烷生成槽中的酸生成槽的处理水中的有机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的CODCr浓度抑制在300mg/L以下,防止甲烷生成槽内的酸生成反应及因此造成的微生物增殖,防止载体彼此的固着、上浮或阻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被处理水导入酸生成槽将该被处理水中的高分子成分分解成有机酸后,将该酸生成槽的流出水导入填充有流动性非生物载体的甲烷生成槽进行甲烷发酵处理的。
技术介绍
作为有机性排水的,采用有在反应槽中以高密度形成沉降性的大的颗粒状污泥,使含有溶解性BOD的有机性排水以向上流的方式通水,以形成污泥床(Sluge blanket)的状态接触并进行高负荷高速处理的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Blanket:向上流式厌氧性污泥床)法。该方法中,使消化速度慢的固态有机物分离并另外处理,且通过使用厌氧性微生物密度高的颗粒状污泥,仅厌氧性地处理消化速度快的溶解性有机物,在高负荷进行高速处理。作为发展该UASB法的方法,也进行有使用高度高的反应槽以更高流速通水,以高展开率使污泥床展开,进一步在高负荷下进行厌氧性处理的EGSB(Expanded Granule Sludge Blanket:展开的颗粒状污泥床)法。UASB法、EGSB法等的使用颗粒状污泥的厌氧性处理中,使含有厌氧性微生物的污泥维持、增殖成颗粒状而进行处理。该,与利用使污泥保持于载体上的固定床或流动床的处理相比,可达成高的污泥保持浓度,因此,可高负荷运转。另外,这些方法通过从已运转中的处理系统中处置剩余的污泥,可在短期间启动而有效率。使用颗粒状污泥的这些方法,在排水的COD浓度较高(以C0D&浓度计大概为2000mg/L以上)时的效率非常高,但于COD浓度较低时(以C0D&浓度计大概为2000mg/L以下),产生必需于反应槽中流入大量水,而容易使颗粒流出,有时无法发挥稳定性能。以这些方法处理不易形成颗粒状的种类或组成的排水时,会有于初期投入的颗粒会缓慢解体,成为无法运转的情况。 相对于此,使用流动性的非生物载体的方法,能够以过滤网(screen)等机械方法防止载体从反应槽流出,且,可确保载体表面常时成为微生物的生育场所,因此,有即使是低浓度的COD排水或会使颗粒解体的排水仍可适用的优点。含有糖、蛋白质等的高分子成分的有机性排水,有通过使用酸生成槽及厌氧性反应槽的2相式厌氧性装置进行处理的情形。将有机性排水导入酸生成槽中,将该排水中的高分子分解成乙酸或丙酸的低分子有机酸后,于填充有颗粒或载体的反应槽中进行处理。仅包含甲醇、乙酸等的甲烷生成细菌可直接利用的化合物的排水时,能够不设置酸生成槽,使被处理水直接通过填充颗粒或载体的反应槽的I相式处理装置进行有效率的处理。含有较多高分子成分的被处理水,预先以酸生成槽将高分子成分分解而低分子化,由此,在后级的反应槽以高处理效率进行处理。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以酸生成槽处理有机性排水后,以向上流方式通入UASB法甲烷生成槽而进行处理的。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厌氧性处理,通过控制导入甲烷生成槽中的液体中的糖/C0D&比,而在UASB法甲烷生成槽内增殖高活性且沉降性良好的颗粒污泥。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以酸生成槽(原水调整槽)处理高浓度的啤酒废液后,稀释至C0D&浓度3000mg/L以下,并导入填充有载体的流动床式甲烷发酵槽,而对应于排液量及水质变动的啤酒废液的处理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5478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1100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使用流动性非生物载体的厌氧处理方法,能够稳定地处理于颗粒法中难以处理的低浓度排水或组成失衡的排水。然而,通过继续处理,会使附着于载体的生物膜肥大化而使载体彼此固着,且使固着的载体上浮。若载体上浮,则有在反应槽(填充载体的甲烷生成槽)上部会发生浮渣使处理能力降低,且载体累积于流路中而引起阻塞配管等的运转障碍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解决该等 课题的。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等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将被处理水导入酸生成槽中,使该被处理水中的高分子成分分解成有机酸后,将该酸生成槽中的流出水导入到填充流动性非生物载体的甲烷生成槽中进行甲烷发酵处理的厌氧性处理中,通过使该甲烷生成槽的流入水中的有机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的含量成为特定值以下,可防止甲烷生成槽内的载体上浮且继续进行稳定的处理。 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这些见解而完成的,其要旨如下。 一种,其是将被处理水导入酸生成槽中,使该被处理水中的高分子成分分解成有机酸后,将该酸生成槽中的流出水导入到填充有流动性非生物载体的甲烷生成槽中进行甲烷发酵处理的,其特征在于,将该甲烷生成槽的流入水中的有机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的C0D&浓度设为300mg/L以下。如所述的,其中,将该甲烷生成槽中的附着于载体上的微生物的单位负荷设为I 10kg-C0D&/kg-VSS/天。如或所述的,其中,前述有机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是碳数7以上的有机物。如至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其中,前述被处理水的C0D&浓度是300mg/L以上,该被处理水的全部C0D&中的源自有机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的C0D&是30%以上。如至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其中,前述载体的大小是1.0 5.0mm,沉降速度是200 500m/hr (hr是表不小时)。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将被处理水导入酸生成槽中使该被处理水中的高分子成分分解成有机酸后,将该酸生成槽中的流出水导入到填充流动性非生物载体的甲烷生成槽中进行甲烷发酵处理。通过使该甲烷生成槽的流入水中的有机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的COD&浓度成为300mg/L以下,通过以下作用机制,而防止因生物膜的肥大化而引起载体彼此固着、已固着载体的上浮、流路阻塞等的运转障碍,而可长期稳定地持续进行有效率的厌氧性处理。在酸生成槽中将高分子成分转化成有机酸,此时生成分散状菌体。分散状菌体即使流入填充有载体的甲烷生成槽也不会累积,朝处理水流出。在甲烷生成槽中增殖厌氧性原生动物时,分散状菌体被原生动物捕食。该原生动物为食物链中的高等生物,其增殖量也即剩余污泥的生成量非常少,故利用原生动物的增殖不会使载体固着、上浮。通过甲烷生成槽进行处理的酸生成槽的处理水中残留规定量以上的高分子成分时,在甲烷生成槽内部发生酸生成反应。已知会使负责酸生成的微生物增殖速度加快,相较于甲烷生成菌其污泥发生量也格外变多。因此,在甲烷生成槽内部进行较多酸生成反应时,微生物的增殖量变多,载体彼此因生物膜而容易固着,成为引起上浮或阻塞问题的原因。通过将导入甲烷生成槽的酸生成槽的处理水的有机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抑制在300mg/L以下,能够防止如上述的在甲烷生成槽内的酸生成反应以及因此造成的微生物的增殖,能够防止载体彼此的固着、上浮或阻塞。在颗粒法中,为维持颗粒,在甲烷生成槽流入水中需要若干量的高分子成分,但于本专利技术中,使甲烷生成菌在非生物载体表面上生育,因此,并无必要必须含有高分子成分,在300mg/L以下也可运转。也可进行对难以形成颗粒的不含有高分子成分的有机酸或低分子有机性排水进行处理的运转。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所用的厌氧性处理装置的构成的系统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将被处理水导入酸生成槽中使该被处理水中的高分子成分分解成有机酸后,将该酸生成槽中的流出水导入到充填有流动性非生物载体的甲烷生成槽中进行甲烷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进藤秀彰德富孝明
申请(专利权)人: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