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惰气炉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013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惰气炉盖,包括炉盖支撑框架、炉盖炉环和炉盖上罩,所述炉盖炉环固定设置在炉盖支撑框架上,所述炉盖上罩固定设置在炉盖炉环顶端,所述炉盖上罩设置有主排烟管道,所述主排烟管道上设置有裙罩支路烟道,所述炉盖炉环外壁底部设置有炉盖裙罩Ⅰ、炉盖裙罩Ⅱ、炉盖裙罩Ⅲ、第一层烟道和第二层烟道,所述第一层烟道设置在炉盖裙罩Ⅰ和炉盖裙罩Ⅱ之间,所述第二层烟道设置炉盖裙罩Ⅱ和炉盖裙罩Ⅲ之间,所述第一层烟道与炉盖炉环内部相通,所述第二层烟道与第一层烟道相通,所述主排烟管道与第二层烟道通过裙罩支路烟道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整个炉内的烟气以及裙罩所吸入的外部空气被均匀抽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LF炉(即钢包精炼炉)炉盖
,具体涉及一种水冷惰气炉盖
技术介绍
水冷惰气炉盖是用于LF炉的核心关键设备,水冷惰气炉盖的结构和功能直接影响LF炉钢水精炼质量和除尘,它工作时位于钢包上方,并可随炉盖提升机构进行升降。目前,国内炼钢车间的LF炉常用水冷惰气炉盖如图1所示,炉盖结构为罩在钢包口上方的单层烟道结构,裙罩的单层烟道通过位于炉盖上部主排烟管道正下方的裙罩支路烟道连通,单层裙罩烟道下部设有I个环形吸烟口。炉内的部分烟气以及裙罩所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与炉盖上部主排烟管道正下方相连通的裙罩支路烟道直接汇入主排烟管道抽走。其存在的不足是:因裙罩单层烟道不是封密通道,且只有一个吸烟口与炉盖上部主排烟管道连通,因此离裙罩支路烟道吸烟口较远端的抽烟能力很弱,使LF炉精炼时的密封和除尘效果大大降低,从而直接影响LF炉钢水精炼质量和除尘。此外裙罩单层烟道顶部没有设置烟道活动清灰口,无法清除烟道内部堆集的烟尘,使烟气流通阻损较大。这种炉盖顶层设置为整体式水冷板,该结构只能适用于中、小型LF炉水冷惰气炉盖(如< 120tLF炉)精炼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惰气炉盖,能够保证离裙罩支路烟道吸烟口较远端处也具有抽烟能力,使整个炉内的烟气以及裙罩所吸入的外部空气能被均匀抽 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冷惰气炉盖,包括炉盖支撑框架、炉盖炉环和炉盖上罩,所述炉盖炉环固定设置在炉盖支撑框架上,所述炉盖上罩固定设置在炉盖炉环顶端,所述炉盖上罩设置有主排烟管道,所述主排烟管道上设置有裙罩支路烟道,所述炉盖炉环外壁底部设置有炉盖裙罩1、炉盖裙罩I1、炉盖裙罩II1、第一层烟道和第二层烟道,所述第一层烟道设置在炉盖裙罩I和炉盖裙罩II之间,所述第二层烟道设置炉盖裙罩II和炉盖裙罩III之间,所述第一层烟道与炉盖炉环内部相通,所述第二层烟道与第一层烟道相通,所述主排烟管道与第二层烟道通过裙罩支路烟道相通;进一步,所述炉盖裙罩I上设置有环形吸烟口,所述第一层烟道通过环形吸烟口与炉盖炉环内部相通;进一步,所述炉盖裙罩II上设置有3个矩形吸烟口,所述矩形吸烟口均布在炉盖裙罩II上,所述第二层烟道通过矩形吸烟口与第一层烟道相通;进一步,所述炉盖裙罩III上设置有清灰口,所述清灰口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盖板;进一步,所述炉盖炉环设置有炉盖上罩的端面上设置有扇形水冷板,所述扇形水冷板上还设置有冷却水阀门和用于温度检测的热电偶;进一步,所述水冷惰气炉盖还包括Z形安装支架,所述扇形水冷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Z形安装支架上,所述炉盖裙罩1、炉盖裙罩I1、炉盖裙罩II1、炉盖炉环、Z形安装支架和炉盖支撑框架焊接为一体形成炉盖上顶盖,所述炉盖上顶盖与炉盖上罩为螺栓连接;进一步,所述水冷惰气炉盖还包括水冷隔板1、水冷隔板II和耐火绝缘衬套,所述水冷隔板I和水冷隔板II分别可拆卸的设置在炉盖上罩的两端,所述水冷隔板I和水冷隔板II均设置有用于放置高温电极的圆孔,所述耐火绝缘衬套分别安放在水冷隔板I和水冷隔板II的圆孔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水冷惰气炉盖采用双层烟道结构,炉盖工作时以非接触方式罩住钢包上口,在除尘风机抽风作用下,烟气依次通过第一层烟道、第二层烟道和裙罩支路烟道,最后通过主排烟管道排出,两层烟道的结构能够保证离裙罩支路烟道吸烟口较远端处也具有抽烟能力,使整个炉内的烟气以及裙罩所吸入的外部空气能被均匀抽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国内典型水冷炉盖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3中E-E剖视图;图6为图3中F-F剖视图;图7为图3中M-M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所示,一种水冷惰气炉盖,包括炉盖支撑框架10、炉盖炉环4和炉盖上罩7,所述炉盖炉环4固定设置在炉盖支撑框架10上,所述炉盖上罩7固定设置在炉盖炉环4顶端,所述炉盖上罩7设置有主排烟管道11,所述主排烟管道11上设置有裙罩支路烟道12,所述炉盖炉环4外壁底部设置有炉盖裙罩I 1、炉盖裙罩II 2、炉盖裙罩III3、第一层烟道13和第二层烟道14,所述第一层烟道13设置在炉盖裙罩I I和炉盖裙罩II 2之间,所述第二层烟道14设置炉盖裙罩II 2和炉盖裙罩III 3之间,所述第一层烟道13与炉盖炉环4内部相通,所述第二层烟道14与第一层烟道13相通,所述主排烟管道11与第二层烟道14通过裙罩支路烟道12相通。本实施例中,水冷惰气炉盖采用双层烟道结构,炉盖工作时以非接触方式罩住钢包15上口,在除尘风机抽风作用下,烟气依次通过第一层烟道13、第二层烟道14和裙罩支路烟道12,最后通过主排烟管道11排出,两层烟道的结构能够保证离裙罩支路烟道吸烟口12a较远端处也具有抽烟能力,使整个炉内的烟气以及裙罩所吸入的空气能被均匀抽走。本实施例中,所述炉盖裙罩I I上设置有环形吸烟口 la,所述第一层烟道通过环形吸烟口与Ia炉盖炉环内部相通;环形吸烟口通风能力强,吸烟效果好,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形式的吸烟口。本实施例中,所述炉盖裙罩II 2上设置有3个矩形吸烟口 2a,所述矩形吸烟口 2a均布在炉盖裙罩II 2上,所述第二层烟道通过矩形吸烟口与第一层烟道相通;本实施例中,在除尘风机抽风作用下,进入第一层烟道的烟气利用炉盖裙罩II上的3个矩形吸烟口进入第二层烟道,由于3个矩形吸烟口均匀布置,因此可以将裙罩支路烟道的吸烟口与3个矩形吸烟口的其中一个吸烟口对称设置,如此相当于在离裙罩支路烟道的吸烟口最远端有一个矩形吸烟口,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整个炉内的烟气以及裙罩所吸入的空气能被均匀抽走,当然在两层烟道结构的基础上吸烟口的形状与分布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均能达到很好的排烟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炉盖裙罩III 3上设置有清灰口 3a,所述清灰口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盖板;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很好的清除烟道内部堆集的烟尘,使烟气流通阻损较小。本实施例中,所述炉盖炉环4设置有炉盖上罩7的端面上设置有扇形水冷板5,所述扇形水冷板5上还设置有冷却水阀门和用于温度检测的热电偶;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多块扇形水冷板5,因此特别适用于大型LF炉(如> 300tLF炉)精炼作业,此外,每个扇形水冷板安装了用于温度检测的热电偶及冷却水阀门,通过该阀门调节水量,可使各块扇形水冷板温度接近一致,以延长扇形水冷板工作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冷惰气炉盖还包括Z形安装支架16,所述扇形水冷板5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Z形安装支架16上,所述炉盖裙罩I 1、炉盖裙罩II 2、炉盖裙罩III 3、炉盖炉环4、Z形安装支架16和炉盖支撑框架10焊接为一体形成炉盖上顶盖,所述炉盖上顶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惰气炉盖,包括炉盖支撑框架、炉盖炉环和炉盖上罩,所述炉盖炉环固定设置在炉盖支撑框架上,所述炉盖上罩固定设置在炉盖炉环顶端,所述炉盖上罩设置有主排烟管道,所述主排烟管道上设置有裙罩支路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炉环外壁底部设置有炉盖裙罩Ⅰ、炉盖裙罩Ⅱ、炉盖裙罩Ⅲ、第一层烟道和第二层烟道,所述第一层烟道设置在炉盖裙罩Ⅰ和炉盖裙罩Ⅱ之间,所述第二层烟道设置炉盖裙罩Ⅱ和炉盖裙罩Ⅲ之间,所述第一层烟道与炉盖炉环内部相通,所述第二层烟道与第一层烟道相通,所述主排烟管道与第二层烟道通过裙罩支路烟道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惰气炉盖,包括炉盖支撑框架、炉盖炉环和炉盖上罩,所述炉盖炉环固定设置在炉盖支撑框架上,所述炉盖上罩固定设置在炉盖炉环顶端,所述炉盖上罩设置有主排烟管道,所述主排烟管道上设置有裙罩支路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炉环外壁底部设置有炉盖裙罩1、炉盖裙罩I1、炉盖裙罩II1、第一层烟道和第二层烟道,所述第一层烟道设置在炉盖裙罩I和炉盖裙罩II之间,所述第二层烟道设置炉盖裙罩II和炉盖裙罩III之间,所述第一层烟道与炉盖炉环内部相通,所述第二层烟道与第一层烟道相通,所述主排烟管道与第二层烟道通过裙罩支路烟道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惰气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裙罩I上设置有环形吸烟口,所述第一层烟道通过环形吸烟口与炉盖炉环内部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惰气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裙罩II上设置有3个矩形吸烟口,所述矩形吸烟口均布在炉盖裙罩II上,所述第二层烟道通过矩形吸烟口与第一层烟道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