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站燃煤W火焰锅炉的二次风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999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站燃煤“W”火焰锅炉的二次风箱结构,包括在“W”火焰锅炉的前、后墙分别独立设置的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设置在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两端的左、右主风道;所述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在宽度方向的一侧分别设有两个拱区二次进风口和拱下二次进风口,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设有拱区二次小风门和拱下二次小风门,所述拱区二次风箱的两个拱区二次进风口通过拱区风箱进风道与左、右主风道连通,所述拱下二次风箱的两个拱下二次进风口通过拱下风箱进风道与左、右主风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风量分配均匀、风压稳定、易于控制的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站锅炉风箱,具体涉及一种电站燃煤“W”火焰锅炉的二次风箱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无烟煤在我国动力用煤中的比例提高,我国投运的“W”火焰锅炉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燃烧器风箱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拱区、拱下二次风共用一个大风箱1,热风从大风箱I的左右两端进入,再由大风箱I两侧的拱区二次小风门2和拱下二次小风门3送出,风量由电动门4控制。长期的运行情况表明,这种拱区、拱下共用一个大风箱的布置方式存在着锅炉配风调节过程中拱区、拱下风之间相互影响,对燃烧干扰大问题。而左右两端的进风方式极容易引起锅炉左右燃烧器二次风量大,中间部位燃烧器二次风量小,造成炉膛中部确氧、炉膛温度不均匀、局部结焦和燃烧局部不稳定现象,而且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加(炉膛宽度增加),该问题更加突出,由于风门调节挡板存在死区和非线性区,即使采用左右两端开度小、中间大的风门挡板设置方式也难以纠正。巴威(B&W)公司在后期也对风箱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二次风布置方式如图2所示,将二次大风箱分为拱区二次风箱5与拱下二次风箱6,中间用隔板a分开,进风方式仍为两端进风,拱区二次小风门2称为内外二次风,拱下二次小风门3称为分级风门,但该种布置仍然没有解决风箱内风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且中间隔板a存在磨穿导致拱区二次风与拱下分级风互窜的问题。因此,现有二次风箱的结构对“W”火焰锅炉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量分配均匀、风压稳定、易于控制的电站燃煤“W”火焰锅炉的二次风 箱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电站燃煤“W”火焰锅炉的二次风箱结构,包括在“W”火焰锅炉的前、后墙分别独立设置的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设置在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两端的左、右主风道;所述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在宽度方向的一侧分别设有两个拱区二次进风口和拱下二次进风口,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设有拱区二次小风门和拱下二次小风门,所述拱区二次风箱的两个拱区二次进风口通过拱区风箱进风道与左、右主风道连通,所述拱下二次风箱的两个拱下二次进风口通过拱下风箱进风道与左、右主风道连通,各拱区二次进风口、拱下二次进风口、拱区二次小风门、拱下二次小风门的风量均由电动门控制。所述两个拱区二次进风口和两个拱下二次进风口的位置根据风量四等分原则确定:即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内沿宽度方向的二次小风门和拱下二次小风门开度完全一致情况下,两拱区二次进风口之间的风量占2/4,而左侧拱区二次进风口至拱区二次风箱左端部的风量和右侧拱区二次进风口至拱区二次风箱右端部的风量各占1/4 ;两拱下二次进风口之间的风量占2/4,而左侧拱下二次进风口至拱下二次风箱左端部的风量和右侧拱下二次进风口至拱下二次风箱右端部的风量各占1/4。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从空气预热器出口来的高温二次风通过左、右主风道分拱区、拱下两路分别进入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分别供给煤粉燃烧器的拱区二次风和燃烧器的拱下竖直墙二次风(或称分级风),同时,拱区、拱下二次风箱进风方式采用中部两点进风方式,两进风点的具体位置根据风量四等分原则确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I)拱区二次风箱与拱下二次风箱独立布置,使拱区二次风和拱下二次风能按要求进行精确控制,避免了燃烧调整过程中拱区二次风挡板与拱下二次风挡板调节过程中相互间干扰,提高调节品质和燃烧稳定性。2)拱区、拱下二次风箱采用中部两点进风方式后,沿风箱宽度方向的风压更加均匀,各煤粉燃烧器的二次小风门需要调节的范围明显减小,充分地利用了煤粉燃烧器风门挡板的有效调节区间,避开其调节特性差的区间,解决目前大容量“W”火焰锅炉中部燃烧器二次风门挡板全开后炉膛中部仍然缺氧问题,提高锅炉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燃烧器风箱布置方式不意图。图2是巴威(B&W)公司的风箱布置方式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二次风箱内流场压头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二次风箱内流场压头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3,电站燃煤“W”火焰锅炉的二次风箱结构,包括在“W”火焰锅炉的前、后墙分别独立设置的拱区二次风箱5和拱下二次风箱6、设置在拱区二次风箱5和拱下二次风箱6两端的左、右主风道11、12 ;所述拱区二次风箱5和拱下二次风箱6在宽度方向的一侧分别设有两个拱区二次进风口 7和拱下二次进风口 8,拱区二次风箱5和拱下二次风箱6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设有拱区二次小风门2和拱下二次小风门3,所述拱区二次风箱5的两个拱区二次进风口 7通过拱区风箱进风道9与左、右主风道连通11、12,所述拱下二次风箱6的两个拱下二次进风口 8通过拱下风箱进风道10与左、右主风道连通11、12,各拱区二次进风口 7、拱下二次进风口 8、拱区二次小风门2、拱下二次小风门3的风量均由电动门4控制。所述两个拱区二次进风口 7和两个拱下二次进风口 8的位置根据风量四等分原则确定:即拱区二次风箱5和拱下二次风箱6内沿宽度方向的二次小风门2和拱下二次小风门3开度完全一致情况下,两拱区二次进风口 7之间的风量占2/4,而左侧拱区二次进风口7至拱区二次风箱5左端部的风量和右侧拱区二次进风口 7至拱区二次风箱5右端部的风量各占1/4 ;两拱下二次进风口 8之间的风量占2/4,而左侧拱下二次进风口 8至拱下二次风箱6左端部的风量和右侧拱下二次进风口 8至拱下二次风箱6右端部的风量各占1/4。本专利技术在“W”火焰锅炉的前、后墙分别独立设置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后,拱区二次风量和拱下二次风量可以根据燃烧情况和煤质情况单独调节,做到拱区二次风和拱下二次风能按要求的比例进行控制,避免了锅炉燃烧调整过程中拱区二次风挡板与拱下二次风挡板调节过程中相互间干扰,提高调节品质、减少燃烧波动。拱区、拱下风箱采用中部两点进风方式后,拱区、拱下燃烧器二次风挡板需要调整的范围大大缩小,即沿宽度方向进行风量调平后各燃烧器二次风挡板的开度相差不大,充分地利用了二次风挡板的有效调节区间(在35%开度以下和75%开度以上风门挡板调节特性差,甚至存在死区)。如:对东方锅炉厂设计的600MW机组“W”火焰锅炉(采用两端进风的风箱设计)运行过程中,拱下沿宽度方向的18个F风挡板开度相差很大,中间的开度一般在85%以上,而两端的开度常常在5%以内,而且中部仍然处于缺氧状态,采用中部两点进风方式后,沿风箱宽度方向的风压均匀性大大提高,中间挡板与两端挡板就可以在有效的调节区间(如30% 50%)内运行。使各个燃烧器二次风量能按要求进行控制并实现风量调平,避免或大大减轻了 “W”火焰锅炉所目前普遍存在的炉膛中部缺氧、炉膛温度均匀性差和局部结焦现象,提高锅炉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改造前后二次风箱内风压分布对比如图4、图5所示,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二次风箱内沿风箱宽度方 向的风压均匀性好于改造前的二次风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站燃煤“W”火焰锅炉的二次风箱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在“W”火焰锅炉的前、后墙分别独立设置的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设置在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两端的左、右主风道;所述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在宽度方向的一侧分别设有两个拱区二次进风口和拱下二次进风口,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设有拱区二次小风门和拱下二次小风门,所述拱区二次风箱的两个拱区二次进风口通过拱区风箱进风道与左、右主风道连通,所述拱下二次风箱的两个拱下二次进风口通过拱下风箱进风道与左、右主风道连通,各拱区二次进风口、拱下二次进风口、拱区二次小风门、拱下二次小风门的风量均由电动门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站燃煤“W”火焰锅炉的二次风箱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在“W”火焰锅炉的前、后墙分别独立设置的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设置在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两端的左、右主风道;所述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在宽度方向的一侧分别设有两个拱区二次进风口和拱下二次进风口,拱区二次风箱和拱下二次风箱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设有拱区二次小风门和拱下二次小风门,所述拱区二次风箱的两个拱区二次进风口通过拱区风箱进风道与左、右主风道连通,所述拱下二次风箱的两个拱下二次进风口通过拱下风箱进风道与左、右主风道连通,各拱区二次进风口、拱下二次进风口、拱区二次小风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湘电试研技术有限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