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组的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390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组的灯具,包括发光模块、第一卡合件及光学装置。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底座及发光单元,其中底座形成于发光单元的周围。第一卡合件设置于底座的顶面上,且第一卡合件具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的边缘对应于发光单元的外缘,其中第一卡合件具有多个嵌合部环设于第一卡合件的顶面上。所述光学装置具有第二卡合结构,其中第二卡合结构位于光学装置的底面,第二卡合结构具有第二穿孔以及多个嵌合槽,其中第二穿孔的边缘对应于第一穿孔的边缘,嵌合槽环设于第二卡合结构上用以供嵌合部置入后相对地旋转一角度,使得第二卡合结构可拆组地嵌合第一卡合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Detachable la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etachable lamp, which comprises a light emitting module, a first clamping piece and an optical device. The light emitting module comprises a base and a light emitting unit.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clamping piece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the first clamping member has a first perforation, perforation of the first edge corresponding to the outer edge of the light emitting unit, wherein the first clamping member has a plurality of fitting part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card member. The optical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clamping structure, wherei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econd clamping structure in the optical device, the second clamping structure with second perforation and a plurality of chimeric second perforated edg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hole edge, a fitting groove ring is arranged at the second clamping structure for embedding part after the placement of the relative the rotation angle of the second clamping structure detachable fitted the first clamping 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且特别涉及一种可拆组的灯具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设计灯具上,通常会使用常规熟知的光源,并调整其所发出的光,使得灯具的光输出效率、出光时的覆盖范围或出光时产生的效果可达到使用者的需求。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体积小、驱动电压低、反应速率快、耐震、寿命长及符合环保等特性,继而取代了传统的发光源。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LED的发光效率不仅早已超越了钨丝灯泡(效能约为10 201m/W),目前也已凌驾在日光灯管(效能约为60 801m/W)之上。再加上目前电子组件越来越要求轻薄短小化,使得发光二极管逐渐取代钨丝灯泡而大量且广泛应用在照明灯具上。另外,目前有一些灯具会在光源的周围外加一光学装置以增加灯具在发光时的光学变化。举例来说,一般常规的作法是在灯泡周围罩设一反光罩,以有效地将灯泡所发射的光线经由反光罩的反射而集中照射于照明区域上。然而,为了稳固地组合光学装置以及光源,灯具通常由许多组装零件使用螺丝来组合固定光学装置以及光源。但是,当灯具需要更换不同的光学装置时,需将组装零件逐一拆解而存在费时费工的缺点。另外,灯具由于具有许多额外的组装零件,同时也增加了灯具在制作上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拆组的灯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所造成的问题。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一种可拆组的灯具包括发光模块、第一卡合件以及光学装置。发光模块包括底座以及发光单元,其中底座形成于发光单元的周围。第一卡合件设置于底座的顶面上,且第一卡合件具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的边缘对应于发光单元的外缘,其中第一卡合件具有多个嵌合部环设于第一卡合件的顶面上。光学装置具有第二卡合结构,位于光学装置的底面,第二卡合结构具有第二穿孔以及多个嵌合槽,其中第二穿孔的边缘对应于第一穿孔的边缘,嵌合槽环设于第二卡合结构上用以供嵌合部置入后相对地旋转一角度,使得第二卡合结构可拆组地嵌合第一卡合件。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卡合结构与嵌合部可拆组地嵌合后,嵌合部的顶面高于第二卡合结构的顶面。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每一嵌合部具有延伸部与抵接部,延伸部自第一^^合件的顶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且每一嵌合部的抵接部自对应的延伸部的顶端沿同一方向并径向延伸形成。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卡合结构与嵌合部可拆组地嵌合后,抵接部的顶面高于第二卡合结构的顶面,且嵌合部的抵接部抵接第二卡合结构的顶面。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件为环形卡合件。在本技术 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结构为环形卡合件。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一种可拆组的灯具包括发光模块、第一卡合件以及光学装置。发光模块包括底座以及发光单元,其中底座形成于发光单元的周围,且底座具有第一卡合件,第一卡合件形成于底座的顶面,且第一卡合件具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的边缘对应于发光单元的外缘,其中第一卡合件具有多个嵌合部环设于第一卡合件的顶面上。光学装置具有第二卡合结构,位于光学装置的底面,第二卡合结构具有第二穿孔以及多个嵌合槽,其中第二穿孔的边缘对应于第一穿孔的边缘,嵌合槽环设于第二卡合结构上用以供嵌合部置入后相对地旋转一角度,使得第二卡合结构可拆组地嵌合第一卡合件。在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卡合结构与嵌合部可拆组地嵌合后,嵌合部的顶面高于第二卡合结构的顶面。在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每一嵌合部具有延伸部与抵接部,延伸部自第一卡合件的顶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且每一嵌合部的抵接部自对应的延伸部的顶端沿同一方向并径向延伸形成。在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卡合结构与嵌合部可拆组地嵌合后,抵接部的顶面高于第二卡合结构的顶面,且嵌合部的抵接部抵接第二卡合结构的顶面。在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件为环形卡合件。 在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结构为环形卡合件。在本技术上述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可拆组的灯具透过第一^^合件与第二卡合结构,以彼此相对转动的方式,将光学装置以及发光模块彼此组合或拆解。因此,可拆组的灯具中用以组装光学装置以及发光模块的组件仅有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结构,使得灯具整体的组件较少,故灯具整体的重量较轻。另外,可拆组的灯具组装方式仅需透过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结构相对转动即可快速地组合或拆解发光模块与光学装置,而可快速地替换不同的光学装置,使得灯具可因所组装的光学装置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光学效果。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叙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提供附图,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可拆组的灯具组装后的外观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图1的可拆组的灯具拆解后的外观示意图。图3绘示依照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可拆组的灯具拆解后的外观示意图。图4绘示依照图1的可拆组的灯具的光学装置置入第一卡合件且未嵌合时的上视图。图5绘示依照图4的可拆组的灯具的光学装置置入第一卡合件且未嵌合时的A部分的部分放大侧视图。图6绘示依照图1的可拆组的灯具的光学装置置入第一卡合件且嵌合后的上视图。图7绘示依照图6的可拆组的灯具的光学装置置入第一卡合件且嵌合后的B部分的部分放大侧视图。图8绘示依照图4的可拆组的灯具的光学装置置入第一卡合件且未嵌合时的A部分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放大侧视图。图9绘示依照图6的可拆组的灯具的光学装置置入第一卡合件且嵌合后的B部分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放大侧视图。图10绘示依照图6的可拆组的灯具的光学装置置入第一卡合件且嵌合后的B部分的再一实施例的部分放大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精神,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后,可由本技术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组件与步骤并未描述于实施例中,以避免对本技术造成不必要的限制。同时参照图1以及图2,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可拆组的灯具100组装后的外观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图1的可拆组的灯具100拆解后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一种可拆组的灯具100包括发光模块110、第一卡合件120以及光学装置130。发光模块110在外接电源并通电后,发光模块110为一发光光源并得以发出光线。然而,发光模块110可通过结合第一卡合件120,并经由第一卡合件120组合光学装置130而共同形成可拆组的灯具100。另外,由于光学装置130可调整发光模块110所发出的光线,使得发光模块Iio发出的光线透过光学装置130出光后可产生不同的光学效果。再者,发光模块110包括底座112以及发光单元114,其中底座112形成于发光单元114的周围。举例来说,在底座112形成于发光单元114的周围后,底座112与发光单元114形成凹口 113,发光单元114可自凹口 113处发出光线,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14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的叙述,发光单元114可为经由芯片直接封装(Chip On Board,COB)方式制成的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模块110可为面光源发光模块。在其它实施例中,发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组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模块,包括底座以及发光单元,该底座形成于该发光单元的周围;第一卡合件,设置于该底座的顶面上,该第一卡合件具有第一穿孔,且该第一穿孔的边缘对应于该发光单元的外缘,其中该第一卡合件具有多个嵌合部环设于该第一卡合件的顶面上;光学装置,具有第二卡合结构,位于该光学装置的底面,该第二卡合结构具有第二穿孔以及多个嵌合槽,其中该第二穿孔的边缘对应于该第一穿孔的边缘,所述嵌合槽环设于该第二卡合结构上,用以供所述嵌合部置入后相对地旋转一角度,使得该第二卡合结构可拆组地嵌合该第一卡合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组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模块,包括底座以及发光单元,该底座形成于该发光单元的周围; 第一卡合件,设置于该底座的顶面上,该第一卡合件具有第一穿孔,且该第一穿孔的边缘对应于该发光单元的外缘,其中该第一卡合件具有多个嵌合部环设于该第一卡合件的顶面上; 光学装置,具有第二卡合结构,位于该光学装置的底面,该第二卡合结构具有第二穿孔以及多个嵌合槽,其中该第二穿孔的边缘对应于该第一穿孔的边缘,所述嵌合槽环设于该第二卡合结构上,用以供所述嵌合部置入后相对地旋转一角度,使得该第二卡合结构可拆组地嵌合该第合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组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卡合结构可拆组地嵌合所述嵌合部后,所述嵌合部的顶面高于该第二卡合结构的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组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嵌合部具有延伸部与抵接部,该延伸部自该第一^^合件的顶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且每一该嵌合部的该抵接部自对应的该延伸部的顶端沿同一方向并径向延伸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组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卡合结构可拆组地嵌合所述嵌合部后,所述抵接部的顶面高于该第二卡合结构的顶面,且所述嵌合部的所述抵接部抵接该第二卡合结构的顶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组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件为环形卡合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组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结构为环形卡合件。7.一种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世典张皓云沈建佑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艾笛森光电有限公司艾笛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