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钢圈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191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钢圈扳手,包括扳手柄、扳手头、螺栓,所述扳手头为开叉的∪型,在扳手头的两叉上各固定一个螺栓。该扳手是通过螺栓作用于钢圈的孔中,操作人员手握扳手柄扳钢圈,就拆卸下来了。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钢圈表面的光洁度,提高钢圈质量,不存在对模具下钢圈的伤害。(*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下轮胎钢圈用的扳手。
技术介绍
原拆卸模具下钢圈使用的工具为管钳,其拆卸时是将钳口对准钢 圈表面用力拆卸,对模具下钢圈的伤害比较大,易造成模具下钢圈损 伤,在使用中,为了避免这种损伤,经过调整管钳口的材质由钢质调 整为黄铜,再由黄铜调整为紫铜,其材质的硬度在逐渐降低,但是对 下钢圈还是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利于保证钢圈表面的光滑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能快速拆卸模具钢圈,且对模具钢圈无损 伤的下钢圈扳手。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下钢圈扳手,包括扳手柄、扳手头、螺栓,所述扳手头为开叉的u型,在扳手头的两叉上各固定一个螺栓。所述扳手头的两叉上固定螺栓与螺栓之间的距离为90mm。 所述螺栓两头均露在扳手头外侧。以上结构的优点在于使用该扳手几乎就不存在对模具下钢圈的 伤害。因为该扳手是通过螺栓作用于钢圈的孔中,而不是用钳口作用 与钢圈的表面,所以,保证了钢圈表面的光洁度,提高钢圈质量。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下钢圈扳手包括扳手柄1、扳手头2,扳手柄1 与扳手头2整体铸造而成。所述扳手头2分成叉,呈开叉的U型;在扳手头2的两叉3、 4上各固定一个螺栓5,两螺栓之间的距离在 90mm。如图2所示,螺栓5的两端均露在扳手头2的外面,这样, 扳手可以正反两面用。使用时,在钢圈上成120。等份地打6个孔,下 钢圈时,将螺栓5卡在孔内,操作人员手握扳手柄l扳钢圈,就拆卸 下来了。权利要求1、一种下钢圈扳手,包括扳手柄、扳手头、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头为开叉的∪型,在扳手头的两叉上各固定一个螺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钢圈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 手头的两叉上固定螺栓与螺栓之间的距离为卯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钢圈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 栓两头均露在扳手头外侧。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钢圈扳手,包括扳手柄、扳手头、螺栓,所述扳手头为开叉的∪型,在扳手头的两叉上各固定一个螺栓。该扳手是通过螺栓作用于钢圈的孔中,操作人员手握扳手柄扳钢圈,就拆卸下来了。使用本技术保证了钢圈表面的光洁度,提高钢圈质量,不存在对模具下钢圈的伤害。文档编号B25B13/00GK201132297SQ20072018744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杜正华, 樊学锋, 章万友 申请人:双钱集团(如皋)轮胎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钢圈扳手,包括扳手柄、扳手头、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头为开叉的∪型,在扳手头的两叉上各固定一个螺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正华樊学锋章万友
申请(专利权)人:双钱集团如皋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