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加林专利>正文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7177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道路旁的空地或绿化带用地上,包括雨水口、弃流槽、下凹式绿地、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溢流井、雨水池、雨水利用结构和排水井;雨水口内设有格栅、其内部具有供雨水短时间停留及作沉砂池的容积空间,雨水口通过雨水管连通弃流槽;在弃流槽的顶部设有溢流口,弃流槽通过弃流管连通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下凹式绿地低于路面,在下凹式绿地下方设有透水回填层;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包括初期雨水储存池和处理湿地,初期雨水储存池和处理湿地之间设有带布水孔的隔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起到雨水减排、缓排功能,减小城市雨洪径流量,降低城市雨洪灾害发生的概率,同时可以有效控制下游排水系统的建设规模,具有明显的生态环保效果,为解决城市缺水提供新的途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Ecological road impact water utiliz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ecological road system impact rainwater utiliz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road next to the open space and green belt land, including rain, abandoned pit and sunken green space, initial rainwater storage treatment wetland, overflow well, rain water pool, rainwater utilization and rainwater drainage structure is arranged in the well; grid, with its internal for short time and space for rain sand pool volume, rainwater through the rain water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groove on the top of the abandoned abandoned; slot is provided with an overflow port, abandoned flow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rainwater storage tank through the waste treatment wetland; downgoinggrassland below the road, at the bottom of a sunken green space the pervious backfill layer; initial rainwater storage treatment wetland including initial rainwater storage tank and wetland, the initial rainwater storage partition with cloth ho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ond and wetland treatm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ain reduction and mitigation function, reduce city stormwater runoff,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rain and flood disasters occurred in the city, an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ownstream drainage system construction scale has obvious ecological effe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water shortage in the city to provide a new 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属于雨水综合利用、给水排水和环境保护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极端降雨有偏多偏强的趋势,强降雨形成的雨洪径流给城市带来极大的考验和环境冲击,给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形成很大威胁。而雨水又是宝贵的淡水资源,雨水受污染程度较轻,可以用于补充地下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后还可以作为杂用水源。同时,降雨初期,由于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作用,会把地面积淀的污染物质携带进入排水管网。因此,初期雨水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所携带的污染物对排放水体的污染也不容忽视,道路初期雨水对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因此,研究如何将初期雨水进行截留处理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目前,城市的道路两旁一般都设有绿化带,但这些绿化带目前主要是作为绿化及景观作用,其地下空间还未被利用。如何利用好绿化带及其地下空间,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建设包括路面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雨水综合利用等设施,既可以治理污染、减小雨水径流补充地下水,又可以开辟新水源等作用,具有鲜明的生态环保特征。通过其职能控制结构,能进一步有效发挥其环保功能和实现雨水利用智能化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该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能把道路初期雨水截留处理,并且降低雨水径流,削减洪峰,有效利用雨水,具有明显的生态环保特征。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其结构特点在于:设置在道路旁的空地或绿化带用地上,包括雨水口、弃流槽、下凹式绿地、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溢流井、雨水池、雨水利用结构和排水井;雨水口内设有格栅、其内部具有供雨水短时间停留及作沉砂池的容积空间,雨水口通过雨水管连通弃流槽;在弃流槽的顶部设有溢流口,弃流槽2通过弃流管连通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下凹式绿地低于路面,在下凹式绿地下方设有透水回填层;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包括初期雨水储存池和处理湿地,初期雨水储存池和处理湿地之间设有带布水孔的隔墙;初期雨水储存池连接弃流管,处理湿地的出水通过穿孔管、湿地排水管和排水井连通市政雨水管;下凹式绿地内设置若干个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的顶部设有进水孔、该进水孔的高程高于下凹式绿地而低于弃流槽的溢流口 ;溢流井通过进水管连通雨水池,雨水池连通雨水利用结构;雨水利用结构包括供水泵、水阀和给水栓,供水泵设置在雨水池内,给水栓设置在地面上、形成取水口 ;排水井设在下凹式绿地内或边缘,其顶部设有进水孔,该进水孔高程高于溢流井的进水孔而低于弃流槽的溢流口,排水井的出水口连通市政雨水管。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进一步地,在雨水利用结构中可以设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可以设在地面上;在雨水池内可以设置液位计,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液位计的信号输出端,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供水泵的控制输入端、水阀的控制输入端,构成雨水回用的智能控制结构。进一步地,在雨水利用结构中可以设有自动洒水喷头和控制阀,在绿地系统中埋设土壤湿度感应器,土壤湿度感应器的输出端连接PLC控制器的一个输入端,PLC控制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控制阀的控制输入端。进一步地,在初期雨水储存池的上方可以设有清掏口、以定期清掏池内的沉泥,在处理湿地内设有填料层和湿地植被,填料层和湿地植被具备去除初期雨水中所含的各种污染物质并满足排放水质要求的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具有渗透功能的下凹式绿地、雨水池,起到雨水减排、缓排功能,减小城市雨洪径流量,降低城市雨洪灾害发生的概率,同时可以有效控制下游排水系 统的建设规模。2、本技术与道路景观工程相适应,设置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初期雨水就地处理,解决初期雨水的污染问题,大幅度减轻由于初雨径流造成的环境水体污染。而且处理设施小型化,分散灵活布置,无控制设备,利用两场降雨间的长时间吸收处理雨水,大幅度降低处理和维护成本。其初期雨水储存池和处理湿地的总有效容积经过计算确定,在设计降雨强度之内,均能使每场降雨的初期污染物截留处理达到要求后排放,超过设计降雨强度的降雨中也能截留处理绝大部分污染物,达到用较省的投资取得较大的环境效益。3、本技术设置具有渗透功能的下凹式绿地和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通过雨水下渗、绿地吸附过滤和初期雨水处理,可以将道路上产生的污染物截留,就地处理,达到道路污染物质的极低排放,具有明显的生态环保效果。4、本技术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绿化、道路冲洗等杂用水,充分利用天然降雨作为水源,为解决城市缺水提供新的途径。雨水的利用可以实现智能化自动控制,运行安全可O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功能框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涉及的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设置在道路一侧的空地或绿化带用地上,包括雨水口 1、弃流槽2、下凹式绿地3、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4、溢流井5、雨水池6、雨水利用结构7和排水井8 ;雨水口 I内设有格栅、其内部具有供雨水短时间停留及作沉砂池的容积空间,雨水口 I通过雨水管10连通弃流槽2 ;在弃流槽2的顶部设有溢流口,弃流槽2通过弃流管11连通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4 ;下凹式绿地3低于路面,在下凹式绿地3下方设有透水回填层;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4包括初期雨水储存池4-1和处理湿地4-2,初期雨水储存池4-1和处理湿地4-2之间设有带布水孔4-4的隔墙4-3 ;初期雨水储存池4_1连接弃流管11,处理湿地4-2的出水通过穿孔管4-8、湿地排水管12和排水井8连通市政雨水管14 ;下凹式绿地3内设置若干个溢流井5,所述溢流井5的顶部设有进水孔、该进水孔的高程高于下凹式绿地3而低于弃流槽2的溢流口 ;溢流井5通过进水管13连通雨水池6,雨水池6连通雨水利用结构7 ;雨水利用结构7包括供水泵15、水阀和给水栓16,供水泵15设置在雨水池6内,给水栓16设置在地面上、形成取水口 ;排水井8设在下凹式绿地内或边缘,其顶部设有进水孔,该进水孔高程高于溢流井5的进水孔而低于弃流槽2的溢流口,排水井8的出水口连通市政雨水管14。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雨水利用结构7中设有PLC控制器9,PLC控制器9设在地面上;在雨水池6内设置液位计17,PLC控制器9的输入端连接液位计17的信号输出端,PLC控制器9的输出端连接供水泵15的控制输入端、水阀的控制输入端,构成雨水回用的智能控制结构。可以在初期雨水储存池4-1的上方设有清掏口 4-5、以定期清掏池内的沉泥,在处理湿地4-2内设有填料层4-7和湿地植被4-6,填料层4-7和湿地植被4-6具备去除初期雨水中所含的各种污染物质并满足排放水质要求的结构。所述道路可以是主干道马路、非主干道马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或其他人行道。雨水口 I是设在道路两旁收集雨水的设施。雨水口内设有格栅,去除个体较大的漂浮物。雨水口内部有一定的容积,雨水进入后经短时间停留,起到兼作沉砂池的作用。雨水口 I的雨水经雨水管10流经弃流槽2。弃流槽2用于初雨弃流,是顶部设有溢流口的排水槽,溢流口高程低于路面高程。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道路旁的空地或绿化带用地上,包括雨水口(1)、弃流槽(2)、下凹式绿地(3)、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4)、溢流井(5)、雨水池(6)、雨水利用结构(7)和排水井(8);雨水口(1)内设有格栅、其内部具有供雨水短时间停留及作沉砂池的容积空间,雨水口(1)通过雨水管(10)连通弃流槽(2);在弃流槽(2)的顶部设有溢流口,弃流槽(2)通过弃流管(11)连通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4);下凹式绿地(3)低于路面,在下凹式绿地(3)下方设有透水回填层;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4)包括初期雨水储存池(4?1)和处理湿地(4?2),初期雨水储存池(4?1)和处理湿地(4?2)之间设有带布水孔(4?4)的隔墙(4?3);初期雨水储存池(4?1)连接弃流管(11),处理湿地(4?2)的出水通过穿孔管(4?8)、湿地排水管(12)和排水井(8)连通市政雨水管(14);下凹式绿地(3)内设置若干个溢流井(5),所述溢流井(5)的顶部设有进水孔、该进水孔的高程高于下凹式绿地(3)而低于弃流槽(2)的溢流口;溢流井(5)通过进水管(13)连通雨水池(6),雨水池(6)连通雨水利用结构(7);雨水利用结构(7)包括供水泵(15)、水阀和给水栓(16),供水泵(15)设置在雨水池(6)内,给水栓(16)设置在地面上、形成取水口;排水井(8)设在下凹式绿地内或边缘,其顶部设有进水孔、该进水孔高程高于溢流井(5)的进水孔而低于弃流槽(2)的溢流口,排水井(8)的出水口连通市政雨水管(14)。...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道路旁的空地或绿化带用地上,包括雨水口( I)、弃流槽(2 )、下凹式绿地(3 )、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4)、溢流井(5 )、雨水池(6)、雨水利用结构(7)和排水井(8);雨水口(I)内设有格栅、其内部具有供雨水短时间停留及作沉砂池的容积空间,雨水口( I)通过雨水管(10)连通弃流槽(2);在弃流槽(2)的顶部设有溢流口,弃流槽(2)通过弃流管(11)连通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4);下凹式绿地(3)低于路面,在下凹式绿地(3)下方设有透水回填层;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4)包括初期雨水储存池(4-1)和处理湿地(4-2),初期雨水储存池(4-1)和处理湿地(4-2)之间设有带布水孔(4-4)的隔墙(4-3);初期雨水储存池(4-1)连接弃流管(11),处理湿地(4-2)的出水通过穿孔管(4-8)、湿地排水管(12)和排水井(8)连通市政雨水管(14);下凹式绿地(3)内设置若干个溢流井(5),所述溢流井(5)的顶部设有进水孔、该进水孔的高程高于下凹式绿地(3)而低于弃流槽(2)的溢流口 ;溢流井(5)通过进水管(13)连通雨水池(6),雨水池(6)连通雨水利用结构(7);雨水利用结构(7)包括供水泵(15)、水阀和给水栓(16 ),供水泵(15 )设置在雨水池(6 )内,给水栓(16 )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池朱加林
申请(专利权)人:朱加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