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分段施工的尾矿坝排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7055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段施工的尾矿坝排渗管,由导水管(1)、排渗管(2)组成。导水管(1)与排渗管(2)连通,排渗管(2)安装在距坝顶1/3至1/2处。排渗管(2)由内管(3)、排渗孔(4)、土工布(5)、预留接口(6)组成。排渗管(2)内层为内管(3),在内管(3)上均匀设置排渗孔(4),并在内管(3)外侧用土工布(5)包裹,在内管(3)上部有预留接口(6)与第二级排渗管相接,这既保证了排渗管良好的渗透性与可靠性,又能够阻止堆积细颗粒土的流失,避免渗透破坏,保证了坝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矿坝排渗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分段施工的尾矿坝排渗管及其施工方式。
技术介绍
随着尾矿库堆积坝的抬高,库水位会逐渐上升,尾矿坝坝体及坝基必将形成渗透水流,一旦浸润线过高,从坝面出逸,将可能产生渗流破坏,甚至造成尾矿坝失稳破坏。因此,为有效降低坝体浸润面,必须采取一定的排渗措施,降低浸润线,以防止尾矿坝发生失稳甚至溃坝问题的发生。目前工程上常用的降低浸润面的措施主要有设置土工布,排水褥垫,排渗墙、集水井和导水管等,但是这些措施都是在后期增设的,排渗效果并非十分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降低尾矿坝浸润线的预埋式排渗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段施工的尾矿坝排渗管,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导水管、排渗管,所述导水管预埋于坝体底部,所述排渗管竖向设置且与所述导水管相连通,排渗管伸到坝体中。所述排渗管包括有内管,内管上设有多个排渗孔内管(3)外部由土工布包裹。所述排渗管的顶部设有预留接口。所述导水管水平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排渗管由土工布作为主要材料,且在内管外侧设有排渗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根据尾矿泥的高度变化逐级铺设排渗管增加了排渗的有效性、可靠性,即使前期排渗管堵塞也能有效地起到排渗效果;另外,导水管上的排渗管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设置,显著提高了排渗效果。 本专利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排渗方式,是在建初期坝的同时就可以进行铺设,减少了施工次数和施工量。另外,这种排渗管能在多处设置,大大增强了排渗效果,以有效的降低坝体浸润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排渗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为一种分段施工的尾矿坝排渗管与尾矿坝的示意图,图中有浸润线7、初期坝8、反滤层9,本专利技术的预埋式排渗管由导水管1、排渗管2组成,导水管I与排渗管2相连通,工程上出逸点一般出现在距坝顶1/3至1/2处,故将排渗管安装在距坝顶1/3至1/2处,并将导水管铺设在坝底。所述导水管I可以为刚性垫座圆管,中小管径可预制,土基时垫座较大。导水管I水平预埋于坝体底部,所述排渗管2竖向设置且与所述导水管I相连通,排渗管2伸到坝体中。图2为排渗管2的详细说明,排渗管2由内管3、排渗孔4、土工布5,预留接口 6组成。其内层为内管3,内管3上有若干排渗孔4,在内管3外侧用土工布5包裹,在内管3上部设有预留接口 6,待尾矿泥高度将没过第一级排渗管时,将第二级排渗管的预留接口 6与第一级排渗管的预留接口 6相接,随着尾矿泥高度的增长依次逐级增加第三、第四级排渗管。逐级连接排渗管有效降低了每一级排渗管的长度,增强了排渗管的刚度,保证了排渗管的渗透性,又能够阻止堆积细颗粒土的流失,避免渗透破坏,保证了坝体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的 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段施工的尾矿坝排渗管,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导水管(1)、排渗管(2),所述导水管(1)预埋于坝体底部,所述排渗管(2)竖向设置且与所述导水管(1)相连通,排渗管(2)伸到坝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施工的尾矿坝排渗管,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导水管(I )、排渗管(2),所述导水管(I)预埋于坝体底部,所述排渗管(2)竖向设置且与所述导水管(I)相连通,排渗管(2)伸到坝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施工的尾矿坝排渗管,其特征是所述排渗管(2)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赖豪杰徐力群杨兰兰谭箐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