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极细纤维及其熔融纺丝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6264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在单丝细度为0.10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的聚酰胺纤维中,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是1.0个以下。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使用冷却装置(3)将从具有以圆周状配设在纺丝喷丝头外周部的吐出孔的纺丝喷丝头纺出的熔融纺丝丝条冷却,再使用圆盘形的导引部和环状供油装置(4)进行供油后,通过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5)使丝条聚束并进行第2级的供油,所述冷却装置(3)处于上述纺丝喷丝头的中心部的下部,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或外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所述导引部在该冷却装置(3)的竖直方向下部,用圆盘的外周部接触单丝,所环状述供油装置(4)在导引部的正上方,具有沿着导引体的外周形成的油剂吐出用的环状缝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单丝细度极小的极细聚酰胺纤维,涉及能够给予编织物良好的柔软性、平滑性、悬垂性、高吸水性、高密度性、染色后的高品质的聚酰胺极细纤维。
技术介绍
聚酰胺纤维由于在机械特性上具有许多良好的特性,所以在衣料用途及工业材料用途中广泛地使用。在衣料用途中,假捻加工丝广泛地使用在纺织品、编织品等用途中,生产量也相当多。特别是,单丝细度为1.2dtex以下的极细假捻加工丝在做成布帛后,能够得到非常柔软的手感,并且保温性、吸水性也比通常的单丝细度的假捻加工丝高。由此,极细假捻加工丝的市场需求提高,正成为标准产品。作为上述那样的聚酰胺极细纤维,提出了通过在单丝细度为1.2dtex以下的由聚酰胺树脂构成的纤维中使用规定了摩擦系数、伸度、热水收缩率的假捻用聚酰胺极细纤维,能够给于布帛柔软感的假捻用聚酰胺极细纤维(专利文献I)。此外,提出了通过在单丝细度为1.2dtex以下的聚酰胺纤维中使用规定了丝条的15%伸长时的应力、交错开松部的开松长的假捻用聚酰胺纤维、能够得到柔软性良好的假捻卷缩丝的假捻用聚酰胺纤维(专利文献2)。作为对这些聚酰胺极细纤维均匀地添加油剂的方法,提出了使用将从以环状排列有吐出孔的纺丝喷丝头吐出的聚合物从丝条的内周或外周的全部方向喷吹冷风的冷却装置、所谓环状烟囱将单丝均匀地冷却、用夹着丝条面对的供油导引器添加油剂的方法(专利文献3)。此外,提出了在具备以环状配置的多个吐出孔的纺丝喷丝头的下游侧、通过使各个单丝接触在配置于从吐出孔吐出的多个长丝的内侧的板上、向单丝间均匀地供给油剂的方法(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5 - 320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9 - 847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7 - 12675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10 - 126846号公报。但是,如果要用上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方法制造单丝细度为0.5dtex以下更细的聚酰胺纤维,则均匀冷却及均匀添加油剂变得困难,所以得到的极细聚酰胺纤维的乌斯特不均度及绒毛品质较差,进而单丝间的纤维构造差变大,其结果,在提供给假捻加工的情况下发生加工丝断开、退绕不良,在提供给编织物的情况下,整经时的绒毛变得显著,有布帛的平滑性及品质下降、染色后的染斑显著地发生等缺点。若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采用专利文献3记载的供油方法,则成为将丝条聚束并添加油剂。在单丝细度为0.5dtex以下的极细聚酰胺纤维中,每I根单丝的强度降低,在丝条成束时单丝彼此擦过,油剂添加前的纤维有摩擦系数较大的特有的问题。因此,通过单丝彼此的擦过、或油剂添加前的单丝与导引器的擦过而发生单丝断开,或者难以将油剂均匀地添加到成束的丝条内层的单丝,在单丝间发生油剂及水分的附着差异,在单丝间发生纤维构造差异等,所以留有染色后的品质下降的缺点。进而,如果要采用专利文献4记载的方法,则虽然在单丝间的均匀添加油剂方面较好,但难以进行纤维长度方向上的均匀的油剂添加,发生长度方向上的油剂附着离差,长度方向上的纤维的构造差异或摩擦系数离差变大。因此,在纺丝工序及高阶加工工序中通过与丝道导引器之类等的擦过而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张力离差,在染色后发生染斑,留有不能得到高品质的布帛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以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给于编织物良好的柔软性、平滑性、悬垂性、高吸水性、高密度性、染色后的高品质的聚酰胺极细纤维。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结构。(1) 一种聚酰胺极细纤维,单丝细度为0.1O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其特征在于,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是1.0个以下。(2)如上述(1)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长丝的长度方向的乌斯特不均度是1.0%以下。(3)如上述(1)或(2)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总细度是15 300dtex,长丝数是30以上。(4)如上述(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长丝的截面形状是异形截面。(5)如上述(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在聚酰胺极细纤维中,具有长丝的截面形状是圆形的单丝,并且关于具有圆形截面形状的单丝的取向参数,单丝表面部的取向参数相对于单丝中央部的取向参数的比是1.10以上。(6) 一种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是单丝细度为0.1O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为1.0个以下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冷却装置将从具有以圆周状配设在纺丝喷丝头外周部的吐出孔的纺丝喷丝头纺出的熔融纺丝丝条冷却,再使用圆盘形的导引部和环状供油装置进行供油后,通过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使丝条聚束并进行第2级的供油,所述冷却装置处于上述纺丝喷丝头的中心部的下部,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或外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所述导引部在该冷却装置的竖直方向下部,用圆盘的外周部接触单丝,所述供油装置在导引部的正上方具有沿着导引体的外周形成的油剂吐出用的环状缝隙。(7)如上述(6)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是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的冷却装置。(8)如上述(6)或(7)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满足下述条件:(i)从纺丝喷丝头面到冷却装置的冷却开始位置的距离(L)是10mm≤L ≤ 70mm ; (ii)在冷却开始位置吹出的冷却风的风速是15 60m/min。(9) 一种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装置,是单丝细度为0.10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为1.0个以下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纺丝喷丝头,具有以圆周状配设在纺丝喷丝头外周部的吐出孔;冷却装置,处于该纺丝喷丝头的中心部的下部,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或外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还具有:圆盘形的导引部,在该冷却装置的竖直方向下部,用圆盘的外周部接触单丝;环状供油装置,在导引部的正上方具有沿着导引体的外周形成的油剂吐出用的环状缝隙;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在其下游用来使丝条聚束并进行第2级的供油。(10)如上述(9)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是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的冷却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如以下说明那样,在单丝细度为0.1O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的聚酰胺纤维中,通过使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为1.0个以下,能够得到能给与编织物通过以往的聚酰胺极细纤维不能得到的良好的柔软性、平滑性、悬垂性、高吸水性、高密度性、染色后的高品质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在更优选的方式中还能够添加良好的防透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生产方法的一例的 图2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生产中使用的喷丝孔形状的一例的 图3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生产中使用的喷丝孔形状的另一例的 图4是表示在生产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极细纤维时优选使用的环状供油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极细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1.29 JP 2010-2644751.一种聚酰胺极细纤维,单丝细度为0.1O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其特征在于, 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是1.0个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长丝的长度方向的乌斯特不均度是1.0%以下ο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 总细度是15 300dtex,长丝数是30以上。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 长丝的截面形状是异形截面。5.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 在聚酰胺极细纤维中,具有长丝的截面形状是圆形的单丝,并且关于具有圆形截面形状的单丝的取向参数,单丝表面部的取向参数相对于单丝中央部的取向参数的比是1.10以上。6.一种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是单丝细度为0.1O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为1.0个以下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冷却装置将从具有以圆周状配设在纺丝喷丝头外周部的吐出孔的纺丝喷丝头纺出的熔融纺丝丝条冷却,再使用圆盘形的导引部和环状供油装置进行供油后,通过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使丝条聚束并进行第2级的供油,所述冷却装置处于上述纺丝喷丝头的中心部的下部,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或外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所述导引部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健明小林靖希花冈纯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