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温换热器
,特别是一种高温热管式换热器,可以使冷流体有较高的出口温度。
技术介绍
我国工业存在着大量的耗能行业,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余热回收利用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现在余热回收领域中被大量使用的高温热管换热器存在着传热不匹配,总体换热系数低,设备笨重,各温区过渡段传热不合理衔接,以及低温区会由于高温引起爆管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热管式换热器,可用于高温流体换热,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换热系数低,设备笨重等不合理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温热管式换热器,其包括筒体、高温热管区、冷流体进口箱、冷流体出口箱、中温热管区、管路和外围接口 ;筒体内纵向平行设置高温热管区、中温热管区,高温热管区的高温热管为套管式结构,多根套管式高温热管构成高温热管束;中温热管区的换热管为普通热管,多根普通中温热管构成中温热管束;高温热管区、中温热管区的热管束相互平行设置;高温热管束上下端相对的筒体上下侧壁各有一通孔,上通孔密封覆有上隔板,下通孔密封覆有下隔板,上下隔板上有多数个通孔;上下隔板通孔内径与套管式高温热管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热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高温热管区、冷流体进口箱、冷流体出口箱、中温热管区、管路和外围接口;筒体内纵向平行设置高温热管区、中温热管区,高温热管区的高温热管为套管式结构,多根套管式高温热管构成高温热管束;中温热管区的换热管为普通热管,多根普通中温热管构成中温热管束;高温热管区、中温热管区的热管束相互平行设置;高温热管束上下端相对的筒体上下侧壁各有一通孔,上通孔密封覆有上隔板,下通孔密封覆有下隔板,上下隔板上有多数个通孔;上下隔板通孔内径与套管式高温热管内管外径相适配,每一套管式高温热管的内管上下端伸出上下隔板通孔,或内管上下端与上下隔板在同一平面,高温热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热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高温热管区、冷流体进口箱、冷流体出口箱、中温热管区、管路和外围接口 ; 筒体内纵向平行设置高温热管区、中温热管区,高温热管区的高温热管为套管式结构,多根套管式高温热管构成高温热管束;中温热管区的换热管为普通热管,多根普通中温热管构成中温热管束;高温热管区、中温热管区的热管束相互平行设置; 高温热管束上下端相对的筒体上下侧壁各有一通孔,上通孔密封覆有上隔板,下通孔密封覆有下隔板,上下隔板上有多数个通孔;上下隔板通孔内径与套管式高温热管内管外径相适配,每一套管式高温热管的内管上下端伸出上下隔板通孔,或内管上下端与上下隔板在同一平面,高温热管内管两端的外圆分别与上下隔板通孔内缘密封固接; 每一套管式高温热管的外管套于内管外周圆,外管长度小于上下隔板间距离,外管两端分别以上下堵头密封与内管外侧面,内外管间所围成封闭空腔内充有工质; 下隔板下方固接有冷流体进口箱,上隔板上方固接有冷流体出口箱,每一套管式高温热管的内管分别与冷流体进口箱、出口箱相通连;冷流体出口箱顶端有通孔,出口箱通孔外周圆密封固接连接管道入口; 普通热管束与筒体等长,每一普通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筒体上下侧壁固接,普通热管内腔里充有工质; 筒体内距筒体上侧壁为筒体长度1/4到1/2处,水平设有中隔板,中隔板上有多数个通孔,左侧的多数个通孔与普通热管一一对应,右侧的多数个通孔与套管式高温热管外管一一对应,每一中隔板通孔内径分别与普通热管外径,或与套管式高温热管外管外径相适配,中隔板通孔套设于热管外圆; 每一套管式高温热管外管外圆、或每一普通热管外圆分别与相对应的每一中隔板通孔内缘密封固接;中隔板外周圆与筒体内壁密封固接,使筒体内分为上下流道,上下流道左右两侧各有一开口; 上流道左侧开口外周圆密封固接连接管道出口,上流道右侧开口为冷流体出口 ; 下流道即为烟气流道。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达忠,李玉华,唐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