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相平衡换热器、空调器及热泵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802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相平衡换热器,包括翅片组、插设于翅片组中的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第一进出口管及第二进出口管,第一、第二换热管分别位于翅片组的第一换热区与第二换热区,使用时,第一换热区的换热效率高于第二换热区的换热效率,第二换热管具有分别与第一、第二进出口管相连接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在蒸发状态时分别作为进口端与出口端,在冷凝状态时分别作为出口端与进口端,由第二换热管的第二端通向第二进出口管的流道内设有阻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双向相平衡换热器能够平衡正向蒸发与反向冷凝的流体阻力,实现蒸发、冷凝双高效,从而提高换热器利用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双向相平衡换热器的空调器和热泵式热水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双向相平衡换热器,以及采用该双向相平衡换热器的空调器和热泵式热水器。
技术介绍
当前,节能已成为时代主题,受到人们高度关注。提高空调器(例如,家用空调器、中央空调器等)及热泵热水器(例如,空气源、水源及地源热泵等)的能效,一般可采用增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增加风量、加大箱体及风道尺寸、增大风叶直径等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或大大增加产品的成本,或增大产品噪音等,从而降低了产品舒适性,以及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性价比。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降低、维持或稍微增加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自然是人们所向往。在此基础上,提高现有产品各部件的利用率不失为一种上佳途径,对于空调器及热泵热水器等产品,提高换热器的利用率是最常见且相对较为经济的一种提高产品能效的途径。提高换热器利用率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就是平衡换热器内阻,实现均匀分流(一般以换热器进出口温度为参考)。目前,常见的换热器分流方法都是从流体的入口端入手,利用“分配器+小管径整流+延长低效区域流程”来实现流体合理分配,提高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相对于换热器分流不均造成的严重内损,采取上述方法进行分流是可以减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相平衡换热器,包括翅片组、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一进出口管及第二进出口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及第二换热管插设于所述翅片组中,所述翅片组包括第一换热区与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一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所述双向相平衡换热器在使用时,所述第一换热区的换热效率高于所述第二换热区的换热效率,所述第二换热管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出口管及第二进出口管相连接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双向相平衡换热器工作在蒸发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进口端与出口端,所述双向相平衡换热器工作在冷凝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端与进口端,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相平衡换热器,包括翅片组、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一进出口管及第二进出口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及第二换热管插设于所述翅片组中,所述翅片组包括第一换热区与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一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所述双向相平衡换热器在使用时,所述第一换热区的换热效率高于所述第二换热区的换热效率,所述第二换热管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出口管及第二进出口管相连接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双向相平衡换热器工作在蒸发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进口端与出口端,所述双向相平衡换热器工作在冷凝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端与进口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二端通向所述第二进出口管的流道内设有阻流结构,用以对由所述第二换热管经所述第二端流向所述第二进出口管的流体进行阻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相平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结构是通过对所述第二进出口管的端部进行缩口或向内翻边形成,所述缩口或翻边处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二端的管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相平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结构为设于所述流道内的挡板或挡环。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清高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