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57037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至少包括安装于地表下方的雨污分流管网、水质监控和分流装置、雨水弃流装置、集雨装置、沉淀池以及火山石处理池,雨污分流管网包括雨水收集管、雨水汇流管、污水排放管以及污水汇流管;可利用雨水进水管与集雨装置连接,所述集雨装置至少包括集雨池及挡沙板,沉淀池的出水口与火山石处理池连通,所述的火山石处理池中填充有火山石滤料,火山石处理池的出水口通向水质监控和分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能够对小区雨水、污水进行分流,集中收集雨水进行二次分流,进而对雨水进行处理,监测处理后的水质,分流排放及再利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具体为一种能够同时具备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处理、监测和分流排放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水资源的匮乏状况日益加剧,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天然雨水具有硬度低,污染物少等优点,因此它在减少城市雨洪危害,开拓水源方面正日益成为重要主题。比如居住区、建筑群体等屋面及地面雨水,经收集和一定处理后,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还可用于作物灌溉和地下水的回灌。但是,由于现今空气污染、屋面材料污染等问题的存在,天然雨水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TN、TP、重金属、有机物、悬浮物等含量明显增多。因此,想要更好地利用天然雨水,必须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通过总结前人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其一是小区雨水的收集处理方式只是简单地通过落雨管排入城市雨水管道,然后和生活污水一同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通过我们研究发现,雨水经过一定的处理以后,能够广泛应用与生活杂用用水。其二是小区雨水收集后没有进行二次雨污分流,前期雨水及雨强较小时的雨水水质都较差。可利用雨水弃流装置进行二次雨污分流。其三是天然雨水水质远好于城市生活污水,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处理,不仅浪费了可利用的雨水资源,也增加了城市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厂的负担,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该系统能够对小区雨水、污水进行分流,集中收集雨水进行二次分流,进而对雨水进行处理,监测处理后的水质,分流排放及再利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至少包括安装于地表下方的雨污分流管网、水质监控和分流装置、雨水弃流装置、集雨装置、沉淀池以及火山石处理池,雨污分流管网包括雨水收集管、雨水汇流管、污水排放管以及污水汇流管,雨水收集管均由地表通向雨水汇流管,污水排放管均由地表通向污水汇流管,雨水汇流管与雨水弃流装置连接,雨水弃流装置的下方设有雨水弃流管和可利用雨水进水管;地表下方还设有一根通向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管,排污管位于整个系统的最下端,污水汇流管以及雨水弃流管均与排污管连通;可利用雨水进水管与集雨装置连接,所述集雨装置至少包括集雨池及挡沙板,可利用雨水进水管的底端伸入集雨池内,且位于集雨池的一侧,集雨池的另一侧上设有出水口,挡沙板位于可利用雨水进水管与出水口之间,出水口处通过出水管A连接沉淀池,沉淀池的出水口上设有出水管B,沉淀池通过出水管B与火山石处理池连通,雨水由集雨池的出水口流向沉淀池并经沉淀池沉淀后流向火山石处理池,所述的火山石处理池中填充有火山石滤料,火山石处理池的进水口位于其一侧的上方,火山石处理池的出水口位于其另一侧的底部,火山石处理池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C通向水质监控和分流装置;水质监控和分流装置至少包括水质监控箱、传感器以及相连接的上位机和下位机,水质监控箱通过出水管C连接火山石处理池的出水口,传感器位于水质监控箱中并通过导线与上位机连接,水质监控箱的底部所设有的出水口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达标雨水管和非达标雨水管,达标雨水管的尾端通向再利用雨水贮存池,非达标雨水管的尾端通向排污管,非达标雨水管和达标雨水管上均设有电磁阀,分别为电磁阀A和电磁阀B,电磁阀A和电磁阀B均通过导线与下位机连接。系统中还设有反冲洗管网,所述的反冲洗管网包括反冲洗进水管、电磁阀、集雨池清污管、沉淀池清污管、处理池清污管以及电磁阀控制器,其中反冲洗进水管的顶端进水口位于地表上,反冲洗进水管的底端与出水管C连接,集雨池清污管、沉淀池清污管以及处理池清污管三者的顶端分别连接于集雨池、沉淀池以及火山石处理池的底部,且均安装于上述三个池子中与出水口相对的一侧,集雨池清污管、沉淀池清污管以及处理池清污管的底端均与排污管连接,电磁阀设有四个,分别为电磁阀C、电磁阀D、电磁阀E和电磁阀F,电磁阀C位于集雨池清污管上,电磁阀D位于沉淀池清污管上,电磁阀E位于处理池清污管上,电磁阀F位于反冲洗进水管上,四个电磁阀均通过导线连接电磁阀控制器。所述的雨水收集管由小区路面雨水收集管、小区绿地雨水收集管以及小区屋面雨水收集管组成。所述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调节器和分流控制器,雨水弃流管和可利用雨水进水管上分别设有单向阀A和单向阀B,分流控制器与单向阀A和单向阀B连接并控制单向阀A和单向阀B的开闭。所述的集雨装置中集雨池的底部为倾斜状,朝向出水口方向向上倾斜;集雨池中还设有减能器,减能器位于可利用雨水进水管的下方。沉淀池的上层填充有用于吸附雨水中的油污的果壳滤料,沉淀池的底部为倾斜状,朝向出水口方向向上倾斜,沉淀池的底板上还设有竖立的缓冲板。火山石处理池的内部沿进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上均匀设置有不少于4块的隔板,隔板将火山石处理池的内部分为若干腔室,火山石滤料填充于腔室内,且所有腔室的顶部均设有火山石更换口,隔板的顶部或底部设有导水口,相邻的两腔室之间通过导水口连通,且相邻的两隔板上的导水口一个位于隔板顶部,另一个位于隔板底部。出水管C上设有抽水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式雨水利用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是可以将小区雨水、生活污水进行分流,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其二是可以将小区分散的雨水进行收集,方便统一处理;其三是雨水弃流装置能够对水质较差的雨水进行弃流,即雨污的二次分流。其四是系统中的火山石处理池能够对雨水进行相关初步处理,吸附雨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杂质,且火山石价格便宜,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广雨水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其五是监控装置能够判别水质,进而对雨水进行分流,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担和成本,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天然雨水。该系统能够广泛适应于所有小区式降雨,应用广泛,对雨水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式雨水利用系统的示意图;图中:1 一地表,2—小区路面雨水收集管,3—滤网,4一小区绿地雨水收集管,5—小区屋面雨水收集管,6—污水排放管,7—污水处理厂,8—处理池清污管,9一反冲洗进水管,10—雨水汇流管,11 一污水汇流管,12—排污管,13—雨水弃流装置,14 一雨水弃流管,15—单向阀A, 16一单向阀B, 17一可利用雨水进水管,18—集雨池,19一减能器,20一挡沙板,21 一电磁阀控制器,22一出水管A, 23一沉淀池,24一油污吸附层,25一缓冲板,26一再利用雨水存池,27一出水管B, 28一火山石处理池,29一火山石滤料,30一导水口,31一隔板,32—火山石更换口,33 —出水管C,34—集雨池清污管,35—抽水泵,36—水质监控箱,37—电磁阀C,38 —电磁阀D,39 —电磁阀E,40 —电磁阀F,41一上位机,42—下位机,43 —电磁阀A,44一电磁阀B,45—沉淀池清污管,46—达标雨水管,47—三通管,48—非达标雨水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具体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雨污分流管网、水质监控和分流装置、雨水弃流装置、集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安装于地表下方的雨污分流管网、水质监控和分流装置、雨水弃流装置、集雨装置、沉淀池以及火山石处理池,雨污分流管网包括雨水收集管、雨水汇流管、污水排放管以及污水汇流管,雨水收集管均由地表通向雨水汇流管,污水排放管均由地表通向污水汇流管,雨水汇流管与雨水弃流装置连接,雨水弃流装置的下方设有雨水弃流管和可利用雨水进水管;地表下方还设有一根通向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管,排污管位于整个系统的最下端,污水汇流管以及雨水弃流管均与排污管连通;可利用雨水进水管与集雨装置连接,所述集雨装置至少包括集雨池及挡沙板,可利用雨水进水管的底端伸入集雨池内,且位于集雨池的一侧,集雨池的另一侧上设有出水口,挡沙板位于可利用雨水进水管与出水口之间,出水口处通过出水管A连接沉淀池,沉淀池的出水口上设有出水管B,沉淀池通过出水管B与火山石处理池连通,雨水由集雨池的出水口流向沉淀池并经沉淀池沉淀后流向火山石处理池,所述的火山石处理池中填充有火山石滤料,火山石处理池的进水口位于其一侧的上方,火山石处理池的出水口位于其另一侧的底部,火山石处理池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C通向水质监控和分流装置;水质监控和分流装置至少包括水质监控箱、传感器以及相连接的上位机和下位机,水质监控箱通过出水管C连接火山石处理池的出水口,传感器位于水质监控箱中并通过导线与上位机连接,水质监控箱的底部所设有的出水口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达标雨水管和非达标雨水管,达标雨水管的尾端通向再利用雨水贮存池,非达标雨水管的尾端通向排污管,非达标雨水管和达标雨水管上均设有电磁阀,分别为电磁阀A和电磁阀B,电磁阀A和电磁阀B均通过导线与下位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安装于地表下方的雨污分流管网、水质监控和分流装置、雨水弃流装置、集雨装置、沉淀池以及火山石处理池,雨污分流管网包括雨水收集管、雨水汇流管、污水排放管以及污水汇流管,雨水收集管均由地表通向雨水汇流管,污水排放管均由地表通向污水汇流管,雨水汇流管与雨水弃流装置连接,雨水弃流装置的下方设有雨水弃流管和可利用雨水进水管;地表下方还设有一根通向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管,排污管位于整个系统的最下端,污水汇流管以及雨水弃流管均与排污管连通;可利用雨水进水管与集雨装置连接,所述集雨装置至少包括集雨池及挡沙板,可利用雨水进水管的底端伸入集雨池内,且位于集雨池的一侧,集雨池的另一侧上设有出水口,挡沙板位于可利用雨水进水管与出水口之间,出水口处通过出水管A连接沉淀池,沉淀池的出水口上设有出水管B,沉淀池通过出水管B与火山石处理池连通,雨水由集雨池的出水口流向沉淀池并经沉淀池沉淀后流向火山石处理池,所述的火山石处理池中填充有火山石滤料,火山石处理池的进水口位于其一侧的上方,火山石处理池的出水口位于其另一侧的底部,火山石处理池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C通向水质监控和分流装置;水质监控和分流装置至少包括水质监控箱、传感器以及相连接的上位机和下位机,水质监控箱通过出水管C连接火山石处理池的出水口,传感器位于水质监控箱中并通过导线与上位机连接,水质监控箱的底部所设有的出水口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达标雨水管和非达标雨水管,达标雨水管的尾端通向再利用雨水贮存池,非达标雨水管的尾端通向排污管,非达标雨水管和达标雨水管上均设有电磁阀,分别为电磁阀A和电磁阀B,电磁阀A和电磁阀B均通过导线与下位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中还设有反冲洗管网,所述的反冲洗管网包括反冲洗进水管、电磁阀、集雨池清污管、沉淀池清污管、处理池清污管以及电磁阀控制器,其中反冲洗进水管的顶端进水口位于地表上,反冲洗进水管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奇彭浩和泽康王斌李秀文孙小溪张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