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重组钝齿棒杆菌以葡萄糖为底物一步法合成γ-氨基丁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5625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1:11
利用重组钝齿棒杆菌以葡萄糖为底物一步法合成γ-氨基丁酸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工程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将钝齿棒杆菌SYPA5-5基因argB敲除,获得能够积累谷氨酸的安全菌株钝齿棒杆菌E01;从L.Plantarum?GB01-21克隆谷氨酸脱羧酶基因于钝齿棒杆菌E01中表达,获得以葡萄萄糖为底物直接合成γ-氨基丁酸的重组钝齿棒杆菌C.crenatum?E01/pGAD。重组菌发酵液γ-氨基丁酸积累量达13.98g/L。此发明专利技术成功整合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代谢途径,实现葡萄糖到γ-氨基丁酸一步法生产,简化制备途径,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为氨基酸的高效低成本制备提供崭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重组钝齿棒杆菌以葡萄糖为底物一步法合成Y-氨基丁酸的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安全高效的钝齿棒杆菌工程菌。该菌以葡萄糖为底物一步法合成Y -氨基丁酸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基因工程重组钝齿棒杆菌生产Y-氨基丁酸的方法。技术背景Y-氨基丁酸是天然存在于某些生物体内的非蛋白质氨基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抗焦虑、降血压、镇定安神、增强记忆、调节激素分泌、促进生殖、利尿,镇痛等重要生理功能。在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2009年,卫生部批准Y-氨基丁酸为新资源食品,这意味着Y-氨基丁酸在国内市场跨入了一个薪新时代。目前,Y-氨基丁酸的制备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法,化学合成法反应条件剧烈,污染严重;微生物发酵法 条件温和、安全、成本较低。在微生物发酵法中,最受关注的是通过谷氨酸脱羧酶(EC4.1.1.15)催化L-谷氨酸的α-羧基脱羧来生产Y-氨基丁酸。在已报道的方法中,Y-氨基丁酸生产均需要添加外源谷氨酸作为底物,而谷氨酸是由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采用等电点提取,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等方法制备获得。因而添加外源谷氨酸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 Y-氨基丁酸的制备成本。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高产精氨酸突变菌株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crenatum SYP,保藏编号CCTCC NO:M208133),经传代5次后,获得菌株SYPA5-5,其生长特性等与母体菌SYP基本一致。将SYPA5-5中的argB基因敲除后,获得基因工程菌钝齿棒杆菌E01。该工程菌缺少Y-氨基丁酸合成途径,但能高效转化葡萄糖为谷氨酸。另外,本研究室前期经诱变筛选获得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GBO1-21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菌种保藏号:CCTCCM209102),此菌株缺少谷氨酸合成途径,但具有较高的谷氨酸脱羧酶活力,能高效催化Y -氨基丁酸的合成。基于研究室前期研究基础,本专利技术首先将精氨酸高产菌株钝齿棒杆菌SYPA5-5精氨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argB敲除,获得一株能高效转化葡萄糖为谷氨酸的工程菌钝齿棒杆菌EOl。由于钝齿棒杆菌缺少GABA合成途径,本专利技术将植物乳杆菌GB01-21的谷氨酸脱羧酶基因克隆,于钝齿棒杆菌EOl中进行表达,获得了一株能以廉价的葡萄糖为底物,利用内源性谷氨酸合成Y-氨基丁酸的高效重组钝齿棒杆菌。实现了无需添加外源的谷氨酸,直接经葡萄糖一步法发酵合成Y-氨基丁酸,大大节约了 Y-氨基丁酸的制备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敲除钝齿棒杆菌SYPA5-5精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argB,获得谷氨酸积累菌株钝齿棒杆菌E01,将植物乳杆菌GB01-21的Y-氨基丁酸合成关键酶基因——谷氨酸脱羧酶基因进行克隆,于谷氨酸生产菌株钝齿棒杆菌EOl中异源表达,获得一株能以廉价的葡萄糖为底物,利用内源性谷氨酸高效合成Y-氨基丁酸的重组钝齿棒杆菌。该重组菌实现葡萄糖到Y-氨基丁酸的一步法生产。该专利技术为成功整合氨基酸代谢中优质酶的生物功能,简化Y-氨基丁酸的制备途径,降低其合成成本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基因工程为手段,构建了一株能以廉价的葡萄糖为底物,利用内源性谷氨酸合成Y-氨基丁酸的重组钝齿棒杆菌。(I) 一株能以葡萄糖为底物,高效转化Y-氨基丁酸的重组钝齿棒杆菌,其分类命名为 C.crenatum EOl/pGAD。(2)所述重组菌的构建方法,利用携带抗生素抗性与条件致死型标记sacB双标记的新型整合型载体pK18mobsacB,通过两次同源重组敲除钝齿棒杆菌SYPA5-5精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argB,获得工程菌钝齿棒杆菌E01,再将Ipgad基因插入到载体pJC-tac,构建得重组质粒PGAD,电击转化钝齿棒杆菌EOl,通过含有30 μ g/mL的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目的重组菌株C.crenatum EOl/pGAD ;①钝齿棒杆菌SYPA5-5argB基因的敲除根据GenBank中C.glutamicum ATCC13032 argB基因序列设计argB基因上下游以及中间引物,引物序列如下:PargBF:5,-CGCGAATTCATGAATGACTTGATCAAAGATTTPargBR:5,-CGCGTCGACTTACAGTTCCCCATCCTTGΡΔ argBR: 5,-CCCATCCACTAAACTTAAACACGGTTTAGCATCTCAΡΔ argBF: 5,-TGTTTAAGTTTAGTGGATGGGGACTTGATTCCGGCATGA以钝齿棒杆菌SYPA5-5基因组为模板,分别以PargBF和P Λ argBR、P Δ argBF和PargBR为引物PCR,获得含21bp互补粘性末端的PCR产物,再以上述PCR产物为模板,以PargBF、PargBR为引物PCR,获得基因内部缺失约500bp的缺失型基因Λ argB。Λ argB克隆后与线性化pK18mobsacB整合型载体相连构建重组质粒pK18mobsacB_ Δ argB。将验证正确的质粒pK18mobsacB- Δ argB电击转化钝齿棒杆菌SYPA5-5,经LBG+Km固体培养基筛选,获得第一次同源重组转化子。再分别将目标转化子在含蔗糖的培养基中进行胁迫二次重组筛选,最终在LBG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并挑取多个转化子。对发生第二次同源重组的菌株进行回复野生型/基因缺失型的鉴定。提取转化子染色体,以目标基因argB的上下游引物进行PCR鉴定。鉴定正确的转化子命名为钝齿棒杆菌EOI。②植物乳杆菌GB01-21谷氨酸脱羧酶基因Ipgad的获取根据NCBI 中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i ant arum subsp.plantarumST-1II (G1:308044682)全基因组核酸序列3254376bp中的谷氨酸脱羧酶基因序列,设计正反向引物 lpgad F SalI 和 lpgad R BamHI 以 L.plantarum GB01-21 染色体为模板,IpgadF、lpgad 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获得Ipgad基因,其全长1400bp。lpgad F Sail:5/ -CGCGTCGACATGGACCAGAAGCTGTTAAC-3'lpgad R BamHI:5/ -GGCGGATCCCAGGTGTGTTTAAAGCTGTT-3;PCR 采用 50 μ L 体系:10 X ExTaq Buffer5 μ L,dNTP4 μ L,模板 DNAl μ L,上下游引物各0.5 μ L,ExTaq酶0 .5 μ L,ddH20补齐至总体积50 μ LoPCR反应条件:94°C预变性5min ;94°C变性 50s,56°C退火 45s,72°C延伸 90s,35 个循环;72°C终延伸 lOmin,15°C IOmin0 获得lpgad基因;利用3S Spin Agarose Gel DNA Purification Kit (上海申能博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化DNA。③重组表达载体pGAD的构建将纯化后的PCR产物与pMD18-T连接,反应体系如下:质粒pMD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株能以葡萄糖为底物,高效转化葡萄糖为谷氨酸的基因工程菌钝齿棒杆菌E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能以葡萄糖为底物,高效转化葡萄糖为谷氨酸的基因工程菌钝齿棒杆菌EOl。2.权利要求1中基因工程菌钝齿棒杆菌EOl的构建思路,其特征是利用一株高产精氨酸突变菌株纯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SYP,保藏编号 CCTCC NO:M208133),经传代5次后,敲除argB基因,获得基因工程菌钝齿棒杆菌E01,该工程菌缺少Y -氨基丁酸合成途径,但能高效催化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3.一株能以葡萄糖为底物,高效转化Y-氨基丁酸的重组钝齿棒杆菌,其分类命名为C.crenatum E01/pGADo4.权利要求书3中的重组菌C.crenatum EOl/pGAD的构建思路,其特征是根据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GBO1-21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号:CCTCCM209102)谷氨酸合成途径,但具有较高的谷氨酸脱羧酶活力,能高效催化Y _氨基丁酸的合成,以及权利要求1中的钝齿棒杆菌EOl缺少Y-氨基丁酸合成途径,但能高效催化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的特点,该重组菌成功重组了钝齿棒杆菌的谷氨酸代谢途径和植物乳杆菌的Y-氨基丁酸合成途径,获得能以葡萄糖为底物,生物转化Y-氨基丁酸的高效重组钝齿棒杆菌。5.权利要求书3中的重组菌C.crenatum EOl/pGAD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将植物乳杆菌的Ipgad基因插入到载体pJC-tac,构建得重组质粒pGAD,电击转化钝齿棒杆菌E01,通过含有30 μ g/mL的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目的重组菌株C.crenatum EOl/pGAD。6.权利要求书3中的重组质粒pGAD的构建,其特征是将纯化后的Ipgad基因与pMD18-T连接,反应体系如下:质粒pMD18-T0.5 μ L,目的基因4.5 μ L,LigationSolution5yL,混合连接液,将其置于16°C培养箱中连接4h以上,转化大肠杆菌JM109,提取质粒pMD18-T-lpgad,酶切验证并测序,提取质粒pMD18-T_lpgad和表达载体pJC-tac, 二者同时用Sal I/BamH I双酶切,酶切产物通过粘性末端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GAD。7.权利要求5中的Ipgad基因的获得,其特征是以保藏编号为CCTCCM209102的L.plantarum GB01-21 为模板,设计正反向引物 lpgad F Sal I 和 lpgad R BamH I (如下所示),以L.plantarum GB01-21染色体为模板,lpgad F、lpgad 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PCR 采用 50yL 体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志明孙红梅徐美娟李秀鹏张显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