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可逆转复位的梅花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56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逆转复位的梅花扳手,包括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至少一端设有一封闭式的套口部,该封闭式的套口部内缘壁面适当深度环设有一具数个棘齿的抵顶部,该抵顶部一端设有一凹槽形态的肩部,该肩部是供一具有弹性回复力的复位结构卡设;而套口部剩余深度则形成有与该扳手本体至少一端设有一封闭式的套口部,该封闭式的套口部内缘壁面适当深抵顶部相连接且孔径略大于抵顶部的平滑部,并借助复位结构在未施力时将螺合件推抵于平滑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简易且快速的逆转复位功效,并利于在狭窄空间使用,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组件简易、成本低廉的可逆转复位的梅花扳手
技术介绍
现有的梅花扳手结构,主要是利用扳手头部所设的套口部套设在六角形的螺合件后,再施加一扳动力量,而令螺合件达到锁卸的功效,如附件(美国专利第6655239号)的附图说明图1及图2所示。但,一般扳手欲达到螺合件的锁卸功效,往往需将梅花扳手作多次的往复扳动才能完成,而一般在锁卸螺合件时,该螺合件周缘常会有阻碍物,故当梅花扳手将螺合件扳动至与阻碍物相接触的角度后,即需将梅花扳手由螺合件上取出,再将梅花扳手套口部对准螺合件的六角套接部,可再次扳动螺合件,如此,反覆进行多次的扳动、取出、对准套卡的繁琐程序后,方可完成螺合件的锁卸。故,上述现有的梅花扳手在对螺合件进行螺合时,需将梅花扳手作多次的取出及对准六角套接部的动作,存在逆转复位耗时的缺点。再者,此种设计因需将梅花扳手套口部对准螺合件的六角套接部,因此如在狭窄空间使用时,则易因空间不足,而造成梅花扳手无法与螺合件套卡,而丧失扳动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梅花扳手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逆转复位的梅花扳手,其达到简易且快速的逆转复位功效,并利于在狭窄空间使用,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逆转复位的梅花扳手,包括扳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本体至少一端设有一封闭式的套口部,该封闭式的套口部内缘壁面适当深度环设有一具数个棘齿的抵顶部,该抵顶部一端设有一凹槽形态的肩部,该肩部是供一具有弹性回复力的复位结构卡设;而套口部剩余深度则形成有与该扳手本体至少一端设有一封闭式的套口部,该封闭式的套口部内缘壁面适当深抵顶部相连接且孔径略大于抵顶部的平滑部,并借助复位结构在未施力时将螺合件推抵于平滑部。前述的可逆转复位的梅花扳手,其中复位结构是由一C形扣、一套合件、一弹性件及一推抵件组成。前述的可逆转复位的梅花扳手,其中复位结构是由一C形扣、一套合件及一弹性件组成。前述的可逆转复位的梅花扳手,其中复位结构是由一套合件及一弹性件组成,该弹性件一端形成有一半径较大的扣部。前述的可逆转复位的梅花扳手,其中复位结构的套合件是受C形扣卡合而固定于梅花套口部。本技术具有如下功效1、本技术利用梅花套口部内缘所设的具棘齿的抵顶部及不具棘齿的平滑部设计,而令扳手本体达到简易且快速的逆转复位功效。2、本技术将梅花套口部设计成一具棘齿的抵顶部,及不具棘齿的平滑部,可令扳手本体具小角度的逆转复位功效,以利于在狭窄空间使用,改善现有梅花扳手,因套口部取出再次对准螺合件的角度较大,而不适用于狭窄空间的缺点。3、本技术借助复位结构弹性回复力,而令扳手本体自动向上扬升,使螺合件落入平滑部内,使扳手本体的逆转复位更快速及更省力;4、结构简单,成本低,符合经济效益。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透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剖面图;图4是图3所示本技术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剖面图;图6是图5所示本技术的局部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透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使用剖面图;图10是图9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11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使用剖面图;图12是图11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13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透视图;图15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使用剖面图一;图16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使用剖面图二。图中标号说明10----扳手本体 11----梅花套口部12----抵顶部 13----肩部14----平滑部20----复位结构 21----C形扣22----套合件 221---上凸环222---下凸环 223---扣部224---凹环槽 23----弹性件231---扣部 24----推抵件30----螺合件 31----六角套接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2图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扳手本体10,其至少一端设有一封闭式的梅花套口部11,该梅花套口部11内缘壁面适当深度环设有数个棘齿组成的抵顶部12,通过该抵顶部12,而达到螺合件的卡抵扳动功效,另抵顶部12设有一凹槽状的肩部13。一平滑部14,是设于抵顶部12的一端,该平滑部14的孔径略大于具棘齿的抵顶部12,即本技术的平滑部14孔径亦略大于螺合件的宽度,借助略大于螺合件的平滑部14设计,而令螺合件容置在平滑部14时,扳手本体10可达到逆向复位功效。一复位结构20,包含一C形扣21、一套合件22、一弹性件23及一推抵件24;该套合件22是以塑材制成,故其稍具可弯折变形的能力,而套合件22上下两端为具有较大外径的上、下凸环221、222。该上凸环221设有一凹槽状的扣部223,该扣部223可配合C形扣21而扣合在梅花套口部的肩部13上;该下凸环222则可与推抵件24扣合。该套合件22中端借助上、下凸环221、222围合而成一凹环槽224,该凹环槽224是容置弹性件23,该弹性件23的内径略大于凹环槽224而略小于上、下凸环221、222;借助上述的复位结构20,可在未施力时将螺合件的六角套接部推抵入平滑部14中。而本技术在组装时,因套合件22为塑性材质制成,故可将弹性件23套入套合件22的凹环槽224,而令弹性件23限位于凹环槽224中,再将推抵件24扣合于套合件22的下凸环222上,使之受到弹性件23的推抵,最后再配合一C形扣21扣合于套合件22的扣部223及梅花套合部的肩部13,使复位结构20与梅花套合部结合并完成组装。本技术在使用时,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当锁卸螺合件30时,利用扳手本体10的梅花套口部11将螺合件30套设,再施以一下压力,该下压力因大于复位结构20中弹性件23的抵顶力量,故弹性件23向上内缩,而原本受弹性件23向下推抵的推抵件24亦会向上内缩,同时令螺合件30上端的六角套接部31与梅花套口部11内缘壁面环设的抵顶部12相卡抵,当扳手本体10旋动至与阻碍物相抵触,而无法再行旋动时,此时,使用者仅需将力量放松,并借助复位结构20中弹性件23产生弹性回复力,而可令扳手本体10向上扬升,使原本与推抵件24卡抵的螺合件30六角套接部31,改落在梅花套口部11的平滑部14内。本技术的平滑部14因不具有棘齿,且其孔径略大于螺合件30的六角套接部31,故可令扳手本体10产生空转现象,进而具有逆向旋动复位功效。当扳手本体10逆向旋动复位时,再施以一按压力,使螺合件30的六角套接部31再次与梅花套口部11内缘壁面环设的抵顶部12卡抵,如此,即可继续扳动螺合件30。借助此一平滑部14的设计,可使梅花套口部11达到快速的往复扳动功效,而克服无现有的梅花扳手因设计上的缺陷,而导致梅花扳手往复扳动过程耗时的缺点,并可适用于狭窄空间。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仅就不同结构说明之,为使本技术组件更为简化,可将复位结构20改由一C形扣21、一套合件22及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逆转复位的梅花扳手,包括扳手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扳手本体至少一端设有一封闭式的套口部,该封闭式的套口部内缘壁面环设有一具数个棘齿的抵顶部,该抵顶部一端设有一凹槽形态的肩部,该肩部是供一具有弹性回复力的复位结构卡设;而套口部剩余深度则形成有与该扳手本体至少一端设有一封闭式的套口部,该封闭式的套口部内缘壁面适当深抵顶部相连接且孔径略大于抵顶部的平滑部,并借助复位结构在未施力时将螺合件推抵于平滑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