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扳手及其组合式扳手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80200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30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扳手及其组合式扳手头,其包括套筒、多边形钢柱以及多边形钢筒层,所述钢筒层可移动地嵌套在所述套筒内,所述钢柱可移动地嵌套在所述钢筒层内,所述套筒、所述钢柱以及所述钢筒层同轴设置。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多种规格的六角扳手头组合为一体,减少了工具的数量,降低了工具的保管难度以及丢失风险,减少了工具规格的选取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扳手及其组合式扳手头
技术介绍
内六角扳手通常用于紧固内六角螺栓,内六角扳手的常用规格为4mm、6mm、8mm、10mm等,内六角扳手在机械装配过程中的使用率很高。无论是公制或是英制的内六角扳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L型内六角扳手,另一种是配合棘轮扳手使用的扳手头。现有技术中的内六角扳手的规格较多,每一种规格独立形成扳手或者扳手头,一套工具通常由几把或十几把扳手或者扳手头组成,使得扳手或者扳手头的数量较多,导致扳手或者扳手头的保管难度较大,丢失风险度较高。在使用扳手或者扳手头时,扳手或者扳手头的规格选取不直观,即使是成套的工具,使用过程中一旦未及时复位,再次寻找某一规格的工具时,便会耽误时间。此外,如果没有对应规格摆放这些工具的专用的工具箱,增加了寻找某一规格工具的难度,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扳手及其组合式扳手头,以实现多种规格工具的组合使用,减少工具的数量,降低工具的丢失风险,减少工具规格的选取时间。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扳手头,包括套筒、多边形钢柱以及多边形钢筒层,所述钢筒层可移动地嵌套在所述套筒内,所述钢柱可移动地嵌套在所述钢筒层内,所述套筒、所述钢柱以及所述钢筒层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钢筒层包括至少一个多边形钢筒,所述钢筒为空心筒体,所述钢筒的一端设置有钢筒底板,所述钢筒底板上设置有钢筒底板通孔,所述钢柱分为第一直径段和第二直径段,所述第一直径段的直径小于第二直径段的直径,所述第一直径段可移动地贯穿所述钢筒底板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为空心筒体,所述第一直径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径段的一端连接,在使用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直径段的另一端凸出所述套筒的一端;和/或至少一个所述钢筒的另一端凸出所述套筒的一端。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拨片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拨片,所述套筒的侧壁以及所述钢筒层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侧壁通孔,所述第一拨片可移动地贯穿所述侧壁通孔,所述第一拨片的一侧卡接在所述第二直径段的一端,所述第二拨片可移动地贯穿所述侧壁通孔,所述第二拨片的一侧卡接在所述钢筒层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拨片以及所述第二拨片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开关,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拨片以及所述第二拨片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拨片以及所述第二拨片为L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套筒底板,所述第一直径段的另一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底板的内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钢柱以及所述钢筒层的外侧壁为外六边形,所述套筒、所述钢柱以及所述钢筒层的内侧壁为内六边形。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扳手,包括手柄以及如上任一所述的组合式扳手头。进一步地,所述扳手头的一端设置有外多边形卡头,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内六边形卡母,所述卡头与所述卡母适配卡接。应用本技术实施例,将多种规格的六角扳手头组合为一体,减少了工具的数量,降低了工具的保管难度以及丢失风险,减少了工具规格的选取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扳手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扳手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本图2所示结构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扳手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5本图4所示结构的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扳手头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7本图6所示结构的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的结构示意图。1-套筒;2-钢柱;21-第一直径段;22-第二直径段;3-钢筒层;31-第一钢筒;32-第二钢筒;4-第一拨片;5-限位开关;6-弹簧;7-第二拨片A;8-第二拨片B;9-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用本技术实施例,将多种规格的六角扳手头组合为一体,减少了工具的数量,降低了工具的保管难度以及丢失风险,减少了工具规格的选取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1至图8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扳手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扳手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本图2所示结构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扳手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5本图4所示结构的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扳手头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7本图6所示结构的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扳手头,包括套筒1、多边形钢柱2以及多边形钢筒层3,钢筒层3可移动地嵌套在套筒1内,钢柱2可移动地嵌套在钢筒层3内,套筒1、钢柱2以及钢筒层3同轴设置。其中,钢柱2以及钢筒层3的外侧壁为外六边形,套筒1、钢柱2以及钢筒层3的内侧壁为内六边形。钢柱2的外侧壁以及钢筒层3的外侧壁分别与各自相应的内六角螺栓适配,使得本技术的扳手头能够对内六角螺栓进行适配加工。上述装置中,钢筒层3包括至少一个多边形钢筒,钢筒为空心筒体,钢 筒的一端设置有钢筒底板,钢筒底板上设置有钢筒底板通孔,钢柱2分为第一直径段21和第二直径段22,第一直径段21的直径小于第二直径段22的直径,第一直径段21可移动地贯穿钢筒底板通孔。钢筒的底板卡接在第二直径段22的一端,使得当钢筒凸出套筒1时,钢筒能够带动钢柱2一起凸出套筒1,钢柱2填充钢筒的内部空间,提高了使用钢筒对应规格的扳手头的刚度,有效地防止空心钢筒发生断裂。上述结构中,套筒1可以为空心筒体,第一直径段21的一端与第二直径段22的一端连接,在使用状态的情况下,第二直径段22的另一端凸出套筒1的一端;和/或至少一个钢筒的另一端凸出套筒1的一端。当仅使用钢柱2对应规格的扳手头时,将钢柱2从套筒1中推出,使得钢柱2凸出套筒1。当使用钢筒对应规格的扳手头时,将钢筒从套筒1中推出,钢筒同时带动钢柱2凸出套筒1,钢筒的另一端与第二直径段的另一端平齐,使得钢柱2和钢筒一起凸出套筒1。为了便于将钢柱以及钢筒从套筒中推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式扳手头还可以包括第一拨片4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拨片,套筒1的侧壁以及钢筒层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侧壁通孔,第一拨片4可移动地贯穿侧壁通孔,第一拨片4的一侧卡接在第二直径段22的一端,第二拨片可移动地贯穿侧壁通孔,第二拨片的一侧卡接在钢筒层3的一端。第一拨片4穿过套筒1的侧壁通孔以及钢筒的侧壁通孔以拨动钢柱2运动,第一拨片4可以沿着侧壁通孔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钢柱2凸出、收回套筒1。第二拨片穿过套筒1的侧壁通孔以拨动钢筒运动,第二拨片可以沿着侧壁通孔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钢筒凸出、收回套筒1。为了防止钢柱以及钢筒在使用时发生滑动,第一拨片4以及第二拨片的 一端设置有限位开关5,限位开关5设置在套筒1的外侧,限位开关5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扳手及其组合式扳手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扳手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多边形钢柱以及多边形钢筒层,所述钢筒层可移动地嵌套在所述套筒内,所述钢柱可移动地嵌套在所述钢筒层内,所述套筒、所述钢柱以及所述钢筒层同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扳手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多边形钢柱以及多边形钢筒层,所述钢筒层可移动地嵌套在所述套筒内,所述钢柱可移动地嵌套在所述钢筒层内,所述套筒、所述钢柱以及所述钢筒层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扳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筒层包括至少一个多边形钢筒,所述钢筒为空心筒体,所述钢筒的一端设置有钢筒底板,所述钢筒底板上设置有钢筒底板通孔,所述钢柱分为第一直径段和第二直径段,所述第一直径段的直径小于第二直径段的直径,所述第一直径段可移动地贯穿所述钢筒底板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扳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为空心筒体,所述第一直径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径段的一端连接,在使用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直径段的另一端凸出所述套筒的一端;和/或至少一个所述钢筒的另一端凸出所述套筒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扳手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拨片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拨片,所述套筒的侧壁以及所述钢筒层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侧壁通孔,所述第一拨片可移动地贯穿所述侧壁通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乐安小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