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金属管内孔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5406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9:52
一种钛金属管内孔抛光装置,属于抛光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在机架的一侧的上部固定第一导轨、另一侧的上部固定第二导轨;砂轮轴移动机构,移动地配设在第一、第二导轨上;齿条,固定在第一导轨朝向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或者固定在第二导轨朝向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动力机构,配置在砂轮轴移动机构上,且与齿条传动配合;砂轮轴支承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且与砂轮轴移动机构相对应;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设置在第一导轨上或者第二导轨上,且与砂轮轴移动机构相配合。优点: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对钛金属管内壁的微小瑕疵和污垢的清理效率和清理质量;可节约水资源,避免损及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抛光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钛金属管内孔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钛金属材料具有公知的韧性好、比重小、耐磨损、耐腐蚀和耐高温等优异的特性而被誉为太空金属,并且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如电子、电器、军工、发电、航空、航天和航海坐寸ο在钛金属管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轧制工序和热处理(真空退火)工序,由于在轧制后,钛金属管的内壁不可避免地留下有碍内壁光洁平整的微小瑕疵,又由于在热处理后,钛金属管内的内壁往往通体附着有一层垃圾即污垢,因此需将瑕疵和垃圾清除。已有技术普遍由工人以手工作业的方式对轧制工序留下的瑕疵或称微小缺陷借助于电磨进行处理,但是只能对钛金属管的两端奏效,而无法对整支钛金属管的内壁处理(清理)。对于热处理后的钛金属管内壁的清洁通常使用高压水枪进行清洗。上述对钛金属管内壁的瑕疵和垃圾实施清除的方式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是作业效率低并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二是清理效果差,难于保障清理质量,因为手工清理往往随工人的经验、情绪和/或责任感等差异的不同而变化;三是由于采用高压水枪对热处理后的钛金属管内壁冲洗,因此一方面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另一方面因污水流淌而影响作业场所的环境,再一方面污水外排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文献检索,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的钛金属管生产线上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惊人地表现出了预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利于保障清理质量和有益于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并且有善于避免损及环境的钛金属管内孔抛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钛金属管内孔抛光装置,包括一机架,在该机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上部固定有一第一导轨,而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上部固定有一第二导轨;一砂轮轴移动机构,该砂轮轴移动机构移动地配设在所述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一齿条,该齿条固定在所述第一导轨朝向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或者固定在第二导轨朝向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一用于驱使所述的砂轮轴移动机构移动的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配置在砂轮轴移动机构上,并且与所述的齿条传动配合;一砂轮轴支承机构,该砂轮轴支承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且与所述砂轮轴移动机构相对应;一第一信号采集器和一第二信号采集器,该第一信号采集器和第二信号采集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导轨上或者设置在第二导轨上,并且与所述的砂轮轴移动机构相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砂轮轴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座、第一电机和夹爪盘,在移动座的一侧枢轴设置有一对第一滚轮,该一对第一滚轮与所述的第一导轨滚动配合,在移动座的另一侧枢轴设置有一对第二滚轮,该一对第二滚轮与所述的第二导轨滚动配合,并且在移动座朝向所述齿条的一侧的居中位置延伸有一动力机构固定座,该动力机构固定座与所述的第一信号米集器以及第二信号米集器相对应,第一电机固定在移动座朝向上的一侧,夹爪盘固定在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轴上,并且与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砂轮轴支承机构相对应,所述的动力机构固定在所述动力机构固定座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横截面形状均呈英文字母的L字形。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齿轮,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动力机构固定座上,齿轮固定在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轴上,并且与所述的齿条相啮合。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正反转电机。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动力机构固定座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信号米集器撞头,该信号米集器撞头与所述的第一信号米集器以及第二信号米集器相对应。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和第二信号采集器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砂轮轴支承机构包括底座、第一、第二调整螺杆、托辊座板、托辊和护板,底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并且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导轨之间,第一、第二调整螺杆彼此以纵向并行的状态固定在底座朝向上的一侧,在第一调整螺杆的下部套置有一第一弹簧,而上部套置有一第一螺杆套,在第二调整螺杆的下部套置有一第二弹簧,而上部套置有一第二螺杆套,托棍座板的一端套置在所述第一调整螺杆上,并且位于第一弹簧与第一螺杆套之间,而托辊座板的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第二调整螺杆上,并且位于第二弹簧与第二螺杆套之间,托辊转动地设置在托辊座板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对应于第一、第二调整螺杆之间,该托辊与所述的夹爪盘相对应,护板的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第一调整螺杆的顶部,中部对应于托辊的上方,而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第二调整螺杆的顶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托辊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构成有托辊凹腔。在本专利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护板的形状呈拱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能以自动化方式对钛金属管的内壁进行抛光,因而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对钛金属管内壁的微小瑕疵和污垢的清理效率和清理质量;由于无需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因而既可节约水资源,又可避免损及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框架结构的机架1,在该机架I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上部固定(优选采用焊接)有一横截面形状优选呈英文字母的L字形的第一导轨11,而在机架I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上部优选通过焊接而固定有一横截面形状同样优选呈英文字母的L形的第二导轨12,第一、第二导轨11、12彼此并行。给出了一砂轮轴移动机构2,该砂轮轴移动机构2包括移动座21、第一电机22和夹爪盘23,在移动座21的一侧即朝向第一导轨11的一侧通过滚轮轴枢轴设置即转动地设置有一对第一滚轮211,该一对第一滚轮211与第一导轨11滚动配合,即形成滚动副。在移动座21的另一侧即朝向第二导轨12的一侧通过滚轮轴枢轴设置即转动地设置有一对第二滚轮212,该一对第二滚轮212与第二导轨12滚动配合,即形成滚动副。第一电机22固定在移动座21朝向上的一侧,夹爪盘23固定在第一电机22的第一电机轴221上,并且与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砂轮轴支承机构5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齿条3通过齿条固定螺钉31固定在了前述的第二导轨12朝向第一导轨11的一侧,因此在前述的移动座21朝向齿条3的一侧并且位于移动座21的居中位置延伸有一动力机构固定座213,在该动力机构固定座213的下方固定有一信号采集器撞头2131。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齿条3固定于第一导轨11朝向第二导轨1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那么将前述的动力机构固定座213转移到移动座21朝向第一导轨11的一侧。给出了一搭载于移动座21上的一动力机构4,该动力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1和齿轮42,第二电机4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正反转电机,并且用一组电机固定螺钉412固定于前述的动力机构固定座213上,该第二电机41的第二电机轴411朝向下,并且穿过动力机构固定座513,齿轮42固定在第二电机轴411上,并且与齿条3相啮合。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前述的第二齿条3固定于第二导轨12朝向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钛金属管内孔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1),在该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上部固定有一第一导轨(11),而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上部固定有一第二导轨(12);一砂轮轴移动机构(2),该砂轮轴移动机构(2)移动地配设在所述的第一导轨(11)和第二导轨(12)上;一齿条(3),该齿条(3)固定在所述第一导轨(11)朝向所述第二导轨(1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或者固定在第二导轨(12)朝向第一导轨(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一用于驱使所述的砂轮轴移动机构(2)移动的动力机构(4),该动力机构(4)配置在砂轮轴移动机构(2)上,并且与所述的齿条(3)传动配合;一砂轮轴支承机构(5),该砂轮轴支承机构(5)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并且与所述砂轮轴移动机构(2)相对应;一第一信号采集器(6a)和一第二信号采集器(6b),该第一信号采集器(6a)和第二信号采集器(6b)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导轨(11)上或者设置在第二导轨(12)上,并且与所述的砂轮轴移动机构(2)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金属管内孔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1),在该机架(I)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上部固定有一第一导轨(11),而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上部固定有一第二导轨(12);—砂轮轴移动机构(2),该砂轮轴移动机构(2)移动地配设在所述的第一导轨(11)和第二导轨(12)上;一齿条(3),该齿条(3)固定在所述第一导轨(11)朝向所述第二导轨(1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或者固定在第二导轨(12)朝向第一导轨(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一用于驱使所述的砂轮轴移动机构(2)移动的动力机构(4),该动力机构(4)配置在砂轮轴移动机构(2)上,并且与所述的齿条(3)传动配合;一砂轮轴支承机构(5),该砂轮轴支承机构(5)设置在所述机架(I)上,并且与所述砂轮轴移动机构(2)相对应;一第一信号采集器(6a)和一第二信号米集器(6b),该第一信号米集器(6a)和第二信号米集器(6b)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导轨(11)上或者设置在第二导轨(12)上,并且与所述的砂轮轴移动机构(2)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金属管内孔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轮轴移动机构(2)包括移动座(21)、第一电机(22)和夹爪盘(23),在移动座(21)的一侧枢轴设置有一对第一滚轮(211),该一对第一滚轮(211)与所述的第一导轨(11)滚动配合,在移动座(21)的另一侧枢轴设置有一对第二滚轮(212),该一对第二滚轮(212)与所述的第二导轨(12)滚动配合,并且在移动座(21)朝向所述齿条(3)的一侧的居中位置延伸有一动力机构固定座(213),该动力机构固定座(213)与所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a)以及第二信号采集器(6b)相对应,第一电机(22)固定在移动座(21)朝向上的一侧,夹爪盘(23)固定在第一电机(22)的第一电机轴(221)上,并且与固定在所述机架(I)上的所述砂轮轴支承机构(5)相对应,所述的动力机构(4)固定在所述动力机构固定座(21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钛金属管内孔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轨(11)和第二导轨(12)的横截面形状均呈英文字母的L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钛金属管内孔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1)和齿轮(42),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刚吕伟青章建国凌志雄唐瑞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中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