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及装夹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5401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及装夹工艺方法,涉及一种能源设备制造设备。是由胎座、紧固螺栓、定位块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胎座为长条形厚钢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上端面上加工成通长的凹槽,凹槽两侧加工有等距的斜槽,一侧加工有紧固螺孔,紧固螺孔上装有紧固螺栓;在胎座的凹槽的头部装有标尺;在胎座的两端装有吊环,下部装有压边板;在凹槽的一端装有定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加工简便、使用方便、保证公差相同、可成批量生产等特点,故属于一种集经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新型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及装夹工艺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涉及一种能源设备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直径3米至4米左右的圆形钢板网,大多都采用等宽(40mm 80mm)的条形钢板,在宽度方向加工二分之一深的斜槽,斜槽沿着钢板长度方向等距的排列至两端。根据钢板网交叉排列的规律,一般钢板以中心对称向两边排列,这样,等长的条形钢板除中心的是2件外,其余的都是4件。将等长的条形钢板分成两组,每两组条形钢板槽口对应交叉互插,编织成菱形格栅网状,外轮廓为圆形。成套产品会有几个相同规格的钢板网,因此,条形钢板的加工形成了批量。由于钢板网的菱形有公差要求,增加了制造难度。保证条形钢板斜槽的角度,宽度和间距尺寸公差是关键。在采用数控切割、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成批的机械加工开槽等多种工艺方法,加工出的槽宽、槽间距的尺寸等公差各异,编织的菱形网格也很难保证公差要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工尺寸不统一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是由胎座、紧固螺栓、定位块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胎座为长条形厚钢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上端面上加工成通长的凹槽,凹槽两侧加工有等距的斜槽,一侧加工有紧固螺孔,紧固螺孔上装有紧固螺栓;在胎座的凹槽的头部装有标尺;在胎座的两端装有吊环,下部装有压边板;在凹槽的一端装有定位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凹槽的深度为待加工钢板条宽度的四分之三;宽度能满足同时加工2-4组8-12_件的钢板条,同时能够容下压铁的厚度以及紧固螺栓的行程空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凹槽两侧的斜槽是一次加工两侧成型;斜槽的深度、角度以及间距与待加工工件的槽间距相同;槽的宽度略大于圆盘刀具的厚度;斜槽数量按照最长钢板条的槽数设计;在每两个斜槽的中心位置,二分之一斜槽高度处加工紧固螺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定位块包括四阶定位块及两阶定位块;定位块的每一阶槽的厚度与待加工钢板条厚度相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压铁的外形与待加工钢板条相通,在压铁上加工有与凹槽上数量形状相同的斜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的装夹工艺方法:I)、先根据钢板条端头与第一个斜槽的图纸尺寸,将定位块按其尺寸定位,然后将另一个相同的定位块按第二组斜槽端头尺寸安装,以前一个定位块端头为基点将其定位,用紧固螺栓紧固;按照定位块的阶槽将两组钢板条装入阶槽内,将能紧固的紧固螺栓全部紧固,钢板条安装完毕。2)、在镗铣床工作区内,将定位辅具连同钢板条摆放在工作台上,用压铁压紧;将镗铣圆盘铣刀对准第一个槽,调整好加工位置和高度,按照程序空走一遍;在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启动机床进行加工,直至加工完成将其卸下。按钢板网的排列规律,除中心的钢板条成十字形排列的一对2件为相同件外,其它件以十字中心线向两边对称排列,四边相同位置的钢板条为相同件。这样在编制加工和安装工艺时,可以形成2件钢板条或4件钢板条为一组,最长的钢板条为2件一组的。为了保证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将二组钢板条为一个加工单元,也就是每加工一次,将二组的钢板条安装在定位辅具上。将两相接近长度的钢板条组安装在一起,便于装卡定位和加工。组装前,先根据钢板条端头与第一个斜槽的图纸尺寸,将定位块按其尺寸定位,然后将另一个相同的定位块按第二组斜槽端头尺寸安装,以前一个定位块端头为基点将其定位,用紧固螺栓紧固。按照定位块的凹槽将两组钢板条及压铁装入槽内,将能紧固的螺栓全部紧固。钢板条安装完毕。在镗铣床工作区内,将定位辅具连同钢板条摆放在工作台上,用压铁压紧。将镗铣圆盘铣刀对准第一个槽,调整好加工位置和高度,按照程序空走一遍。在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启动机床进行加工,直至加工完成将其卸下,继续安装加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1、本专利技术加工后的钢板条实现了通用性和互换性,同规格钢板条任意组合钢板网都能满足公差要求。多组钢板网叠摞在一起,上下网格丝毫不差。2、本专利技术实现多组钢板条同时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制造周期。3、本专利技术使用了压铁,由于压铁的整体刚性比较好,当成组的紧固螺栓2在紧固时,压铁可使钢板条受力均匀。避免紧固螺栓2直接作用在钢板条上,使其局部有压痕。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加工简便、使用方便、保证公差相同、可成批量生产等优点,其大批量投入市场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共有9幅附图,其中:附图1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本专利技术俯视图;附图3本专利技术侧视图;附图4压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压铁的俯视图;附图6四阶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四阶定位块的俯视图;附图8两阶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两阶定位块的俯视图。在图中:1、胎座1.1、凹槽1.2、斜槽1.3紧固螺孔2、紧固螺栓3、四阶定位块4、标尺5、两阶定位块6、吊环7、压铁8、压边板。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所示,是由胎座1、紧固螺栓2、定位块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胎座I为长条形厚钢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上端面上加工成通长的凹槽1.1,凹槽1.1两侧加工有等距的斜槽1.2,一侧加工有紧固螺孔1.3,紧固螺孔1.3上装有紧固螺栓2 ;在胎座I的凹槽1.1的头部装有标尺4 ;在胎座I的两端装有吊环6,下部装有压边板8 ;在凹槽1.1的一端装有定位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1.1的深度为待加工钢板条宽度的四分之三;宽度能满足同时加工4组12mm的钢板条,同时能够容下压铁7的厚度以及紧固螺栓2的行程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1.1两侧的斜槽1.2是一次加工两侧成型;斜槽1.2的深度、角度以及间距与待加工工件的槽间距相同;的宽度略大于圆盘刀具的厚度;斜槽1.2数量按照最长钢板条的槽数设计;在每两个斜槽1.2的中心位置,二分之一斜槽1.2高度处加工紧固螺孔1.3。定位块包括四阶定位块3及两阶定位块5 ;定位块的每一阶槽的厚度与待加工钢板条厚度相同。压铁7的外形与待加工钢板条相通,在压铁7上加工有与凹槽1.1上数量形状相同的斜槽1.2。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的装夹工艺方法:I)、先根据钢板条端头与第一个斜槽1.2的图纸尺寸,将定位块按其尺寸定位,然后将另一个相同的定位块按第二组斜槽1.2端头尺寸安装,以前一个定位块端头为基点将其定位,用紧固螺栓2紧固;按照定位块的阶槽将两组钢板条装入阶槽内,将能紧固的紧固螺栓2全部紧固,钢板条安装完毕。2)、在镗铣床工作区内,将定位辅具连同钢板条摆放在工作台上,用压铁压紧;将镗铣圆盘铣刀对准第一个槽,调整好加工位置和高度,按照程序空走一遍;在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启动机床进行加工,直至加工完成将其卸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有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是由胎座(1)、紧固螺栓(2)、定位块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胎座(1)为长条形厚钢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上端面上加工成通长的凹槽(1.1),凹槽(1.1)两侧加工有等距的斜槽(1.2),一侧加工有紧固螺孔(1.3),紧固螺孔(1.3)上装有紧固螺栓(2);在胎座(1)的凹槽(1.1)的头部装有标尺(4);在胎座(1)的两端装有吊环(6),下部装有压边板(8);在凹槽(1.1)的一端装有定位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是由胎座(I)、紧固螺栓(2)、定位块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胎座(I)为长条形厚钢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上端面上加工成通长的凹槽(1.1),凹槽(1.1)两侧加工有等距的斜槽(1.2),一侧加工有紧固螺孔(1.3),紧固螺孔(1.3)上装有紧固螺栓(2);在胎座(I)的凹槽(1.1)的头部装有标尺(4);在胎座(I)的两端装有吊环(6),下部装有压边板(8);在凹槽(1.1)的一端装有定位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1.1)的深度为待加工钢板条宽度的四分之三;宽度能满足同时加工2-4组8-12_的钢板条,同时能够容下压铁(7)的厚度以及紧固螺栓(2)的行程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批量钢板条加工斜槽用定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1.1)两侧的斜槽(1.2)是一次加工两侧成型;斜槽(1.2)的深度、角度以及间距与待加工工件的槽间距相同;的宽度略大于圆盘刀具的厚度;斜槽(1.2)数量按照最长钢板条的槽数设计;在每两个斜槽(1.2)的中心位置,二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