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肺消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组成及各组分的配比为:金银花250~350g,黄芩片130~240g,大青叶250~350g,麻黄片130~240g,苦杏仁130~240g,鱼腥草片130~240g,石膏250~350g,黄连130~240g,炙甘草片130~240g。该药物是在多年用于临床的经验方麻杏石甘汤基础上的加减方。该方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佐以平喘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壅肺型咳嗽、喘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提供。
技术介绍
肺炎按病因分类,主要有感染性和理化性如放射线、毒气、药物以及变态反应性如过敏性肺炎等,临床所见绝大多数为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肺炎,其中以细菌最为常见。肺炎的病原体因宿主年龄、伴随疾病与免疫功能状态、获得方式(社区获得性肺炎或医院内肺炎)而有较大差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军团菌、厌氧菌以及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而医院内肺炎中则以绿脓杆菌与其他假单胞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阴沟与产生肠杆菌、变形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真菌等常见。吸入性肺炎大多数为厌氧菌感染。在针对支原体引起的肺炎中,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青霉素、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类、磺胺类等天然耐药。近十年在针对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的研究,尤其针对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结构改造的研究中获得了第三代对耐药菌有效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发现肺炎支原体对哮喘的产生、发展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支原体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支原体感染的急性肺损伤与宿主多种免疫反应有关,且肺炎支原体 感染在哮喘急性发作中起一定作用。有证据显示,急性哮喘加重的病例中,有高达20%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临床证据显示,对儿童及成人严重的支原体肺炎,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激素可以明显的改善疾病病程和预后,因此对严重的支原体肺炎,推荐加用激素。以往对于儿童肺炎以抗炎,翻身、拍背、吸痰对症治疗为主,往往病程长疗效欠佳。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可直视下吸尽痰液,注入生理盐水稀释并清理黏液栓,以清除细菌及毒素,减少阻塞及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清除炎性介质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呼吸道症状及通气功能,还可缩短病程,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不过由于纤维支气管镜的技术条件要求高,费用相对较高,风险相对较大,也制约了它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应用。目前抗生素的滥用情况造成了细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耐药菌株也越来越多,并且目前西医对于病毒感染更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急性肺炎属于中医中的风温肺热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风热病毒所导致的肺淤。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中医的“透” “泄”方法。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主要病机为肺失宣肃或痰浊阻肺,肺气失宣而成,治疗原则应以宣肺化痰止咳为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该药物是在多年用于临床的经验方麻杏石甘汤基础上的加减方。该方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佐以平喘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壅肺型咳嗽、喘证。经几十年临床应用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了一种清肺消炎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组成及各组分的配比为:金银花250 350g,黄芩片130 240g,大青叶250 350g,麻黄片130 240g,苦杏仁130 240g,鱼腥草片130 240g,石膏250 350g,黄连130 240g,炙甘草片130 240g。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药物的最佳处方,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配比为:金银花310g,黄岑片185g,大青叶310g,麻黄片185g,苦杏仁185g,鱼腥草片185g,石膏310g,黄连185g,炙甘草片185g。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清肺消炎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黄连加12倍量水,浸泡2小时,提取2小时,滤过,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I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置沉降罐中静置过夜,上清液在60°C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1.40的稠膏,于85°C减压干燥至干,粉碎成细粉,备用;取其余八味药加10倍量水,提取2小时,滤过,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I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置沉降罐中静置过夜,上清液在60°C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1.40的清膏稠膏,于70°C减压干燥至干,粉碎成细粉,与黄连水提取细粉混匀,制粒或压制成片。本专利技术药物中金银花味淡微苦,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水提液和酚酸类成分具有抑菌、消炎、抗病毒,清热解毒等作用;黄芩味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水煎液具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清热解毒的作用;大青叶性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抑菌、抗炎、抗病毒、清热解毒的作用;鱼腥草性辛,微寒,归肺经,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升白的作用,鱼腥草挥发油具有抗抗病毒、止咳、镇咳、镇痛、解热的作用,鱼腥草中的槲皮素具有祛痰、止咳等作用;麻黄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麻黄生物碱能兴奋呼吸中枢引起支气管扩张,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抗炎的作用;麻黄挥发油具有平喘、止咳、祛痰、抗过敏和抑菌作用;麻黄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清除DPPH自由,抑制A/PR/8病毒的作用。麻黄多糖具有清除 自由基作用;苦杏仁味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苦杏仁苷是中药苦杏仁有效成分,其水解的微量氢氰酸能起到镇咳平喘的作用作用,苦杏仁苷能抑制佐剂性炎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苦杏仁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也有很强的清除作用;石膏具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亢进而产生有力的解热作用,同时发汗中枢也被抑制,故解热而不发汗,无伤津之弊作用;黄连具有抗菌、抗内毒素、抗病毒、增强免疫、清热、解毒、燥湿、抗溃疡、降血糖等作用,主要抑菌成分为小檗碱;甘草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解毒作用,甘草酸、甘草次酸具有解毒、抗炎、镇咳、抗肿瘤、抗溃疡、抗菌等作用。以上诸药,可谓配伍得当,组方严谨,标本兼治,以达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之旨。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前期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研究,均进一步证明了该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最终制成适合患者服用,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具体实施例方式药物制备工艺:黄连加12倍量水,浸泡2小时,提取2小时,滤过,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I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置沉降罐中静置过夜,上清液在60°C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于85°C减压干燥至干,粉碎成细粉,备用;取其余八味药加10倍量水,提取2小时,滤过,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I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置沉降罐中静置过夜,上清液在60°C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稠膏,于70°C减压干燥至干,粉碎成细粉,与黄连水提取细粉混匀,制粒或压制成片。实施例1药物原材料包括:金银花310g,黄芩片185g,大青叶310g,麻黄片185g,苦杏仁185g,鱼腥草片185g,石膏310g,黄连185g,炎甘草片185g。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取体重18 22g健康雄性km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本品低剂量组2.5g/kg、中剂量组5.0g/kg、高剂量组10.0g/kg,中药阳性对照药清肺消炎丸组6.24g/kg及西药阳性对照药醋酸地塞米松组1.56mg/kg。各组动物按相应剂量灌胃给予相对应药液,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蒸馏水,给药容积均为20ml/kg,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后30分钟,将20μ I 二甲苯涂于小鼠右耳廓,停留15秒钟,20分钟后处死动物,剪下两耳,用8mm打孔器取两耳相同部位的耳片,分析天平称重,以两耳片重量差值作为肿胀度,t检验比较各给药组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肺消炎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组成及各组分的配比为:金银花250~350g,黄芩片130~240g,大青叶250~350g,麻黄片130~240g,苦杏仁130~240g,鱼腥草片130~240g,石膏250~350g,黄连130~240g,炙甘草片130~240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肺消炎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组成及各组分的配比为:金银花250 350g,黄芩片130 240g,大青叶250 350g,麻黄片130 240g,苦杏仁130 240g,鱼腥草片130 240g,石膏250 350g,黄连130 240g,炙甘草片130 240g。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清肺消炎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的配比为:金银花310g,黄芩片185g,大青叶310g,麻黄片185g,苦杏仁185g,鱼腥草片185g,石膏310g,黄连185g,炎甘草片185g。3.—种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