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新用途
,具体涉及一种他莫昔芬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的早期脑损伤的应用。
技术介绍
在我国,卢页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年发病率约为10.5/10万人口,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居脑血管病的第3位。SAH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致死、致残率较高,约50 %的患者在发生SAH后30天内死亡,其中2/3的死亡发生在SAH后48小时内,此期的死亡主要归咎于SAH所致的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 EBI)。因此,临床寻找有效干预EBI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SAH后的EBI —般鉴定为SAH后48小时内所发生的脑部损伤,此时迟发性的脑血管痉挛尚未发生,有关SAH后EBI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SAH后早期出血引起的脑部病理生理改变关系密切。主要包括:SAH后动脉血进入蛛网膜下腔,导致颉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急性升高,继而致使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 flow, CBF)减少。这些变化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他莫昔芬在制备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SAH后EBI)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他莫昔芬在制备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SAH后EBI)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陈罡,孙雪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