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膜剂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计,该薄膜剂由下述成分组成:药物活性成分,0.1~70%;水溶性成膜材料,30~90%;增塑剂,2~20%;崩解剂,0~5%;水,1~20%;所述药物活性成份选自改性或未改性的眼镜蛇蛇毒、琥珀酸舒马曲坦、酒石酸二氢麦角胺、盐酸洛美利嗪或盐酸氟桂利嗪。本发明专利技术起效快,避免口服被胃肠道分解降低疗效。该制备工艺简单,经济,实用,且便于实现产业化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关节自身免疫性疾病、偏头痛药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薄膜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病因复杂,反复发作,危害极大的常见病,由于大部分病因不明,治疗比较困难。其中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高,反复发作可造成关节畸形,影响功能,丧失劳动力。对中华眼镜蛇毒进行了简单物理处理,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改性眼镜蛇毒有很好的抑制炎症、疼痛和免疫反应的作用和治疗弗氏佐剂关节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而且每天口服给药一次即可产生疗效,免疫抑制作用强度相当或优于雷公藤苷,但是在治疗剂量下没有明显毒副作用且眼镜蛇毒对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没有影响,眼镜蛇毒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但不抑制抗炎的细胞因子。眼镜蛇蛇毒冻干粉中90%为蛋白质,虽然有很好的药理作用,但是目前缺乏合理有效的剂型。口腔速溶药膜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给药途径,因为口腔粘膜的通透性好,蛇毒口腔给药使蛇毒有效成分在口腔吸收,可以减少胃肠道蛋白酶对蛇毒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提闻药效且使用方便。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在中国偏头痛的发生率为732.1/ (10万)人,欧美国家发病率为1500 2000/ (1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偏头痛与四肢瘫痪、精神障碍和痴呆均已成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因此,偏头痛的预防与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反复发作的难治性偏头痛性头痛,通常不能为一般的门诊治疗所缓解。患者除持续的进展性头痛外,还有一系列的生理及情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脱水、抑郁、绝望甚至自杀倾向等,可通过琥珀酸舒马曲坦、酒石酸二氢麦角胺、盐酸洛美利嗪、盐酸氟桂利嗪等药物进行控制,然后实施长期的预防性药物治疗。其中,盐酸洛美利嗪(Lomerizinehydrochloride, Lom)是由Kanebo和Pharmacia & Upjohn公司联合开发的新型抗偏头痛药,1999年首次在日本上市。作为钙、钠通道二元拮抗剂,与同类药物相比,洛美利嗪作用更强,对脑血管的选择更强,是一种疗效较好,而副作用较低的新药。上述药物在治疗疼痛方面显示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目前治疗疼痛类药物,大多是片剂,胶囊剂等剂型。用于急症药的剂型如口腔崩解片、舌下片、分散片等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采用冻干法生产需用特殊的冻干设备,大多数口腔崩解片具有脆碎性大的缺点,给片剂的包装、运输和患者服药带来不便。与上述剂型相比,口腔速溶膜制备工艺简单,无脆碎性,携带方便且本专利技术所提出制剂处方尚未见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疼痛、偏头痛的在口腔中快速溶解并吸收的新型薄膜制剂。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疼痛、偏头痛的在口腔中快速溶解并吸收的新型薄膜剂的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膜剂,以重量计,该薄膜剂由下述成分组成: 药物活性成分,0.1 70% ;水溶性成膜材料,30 90% ;增塑剂,2 20% ;崩解剂,O 5% ;水,I 20% ; 所述药物活性成份选自改性或未改性的眼镜蛇蛇毒、琥珀酸舒马曲坦、酒石酸二氢麦角胺、盐酸洛美利嗪或盐酸氟桂利嗪。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溶性成膜材料选自羟丙甲基纤维素,麦芽糖糊精,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透明质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混合物。所述水溶性成膜材料为羟丙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的混合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重量配重比为20 80: 1,所述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为粘度2 50厘泊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优选的技术方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重量配重比为50 70: 1,所述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为粘度5 15厘泊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的增塑剂选自丙二醇,聚乙二醇400,甘油,柠檬酸三乙酯中的一种或混合物;所述的崩解剂选自交联聚维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预胶化淀粉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除水溶性聚合物外的水溶性成分溶于水中,得到水溶液; 2)将至少一种生物可接受的水溶性聚合物在搅拌状态下加入到水溶液中,充分搅拌分散得到聚合物凝胶; 3)在上述聚合物凝胶中加入增塑剂并搅拌均匀; 4)加入活性成分及其它组分并搅拌均匀; 5)脱气,将聚合物凝胶均匀涂布于平板上; 6)鼓风加热干燥,加热干燥温度为40-60°C,切割,得到口腔速溶膜剂。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理可接受薄膜,在口腔中释放药物,迅速被口腔黏膜吸收,对急症病人来说是一种起效快的给药最佳的途径。特别适于粘着并且快速溶解在使用者的口腔中。快速溶解薄膜,释放治疗药物,并经口腔黏膜快速吸收药学活性物质从而发挥药效,对于疼痛类疾病,缩短病人疼痛时间是非常有意义的,也体现这一剂型的特点。对于生物大分子药物,药物停留在口腔粘膜被吸收,避免口服被胃肠道分解降低疗效。该制备工艺简单,经济,实用,且便于实现产业化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中华眼镜蛇蛇毒口腔速溶膜给药3h后对醋酸致痛舔足时间的影响;图2为中华眼镜蛇蛇毒口腔速溶膜给药3h后对热板所致的疼痛小鼠的舔足时间的影响; 图3为中华眼镜蛇蛇毒给药3h后对甲醛致炎致痛舔足时间的影响; 图4为口腔速溶膜样品的照片; 图5为口腔速溶膜的扫描电镜 图6为口腔速溶膜的X-射线衍射图谱。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口腔速溶膜崩解时限测定法: 将IOOmL蒸馏水放入IOOmL烧杯中置于电磁搅拌器上,37°C恒温水浴,搅拌转速50r/min,任取药膜10张(IcmXlcm),每次取一张,将测试膜夹在夹子上放入水浴中开始计时。记录膜剂破碎的时间即膜剂的崩解时限。实施例2: 口腔速溶膜机械性能测定法: 采用万能材料实验仪(Instron 3365),将膜裁剪为大约2 cmX0.5 cm大小(已在43%RH湿度下平衡一周),拉伸速度5 mm.min—1,每条膜剂都被纵向拉伸,直到膜断裂为止。口腔速溶膜的机械性能如弹性模量(EM),延长百分比(E%)的计算如下所述。其中弹性模量是指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外加应力和应变力的比值,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弹性模量=外加应力/应变力/横截面积 通过下式计算延长百分比: 延长百分比=断裂时长度-原来的长度/原来的长度X100 实施例3:组分丨含量~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厘泊 甘油0.3mL 活性成分—莼化水|l5mL 具体操作过程: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厘泊)在搅拌下分散在纯化水,充分分散溶解得凝胶,加入处方量甘油,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活性成分,充分分散,脱气,将上述凝胶采用自动涂布机,均匀涂布于平板上,鼓风,加热干燥,加热温度为60°C,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膜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该薄膜剂由下述成分组成:药物活性成分,0.1~70%;水溶性成膜材料,30~90%;增塑剂,2~20%;崩解剂,0~5%;水,1~20%;所述药物活性成份选自改性或未改性的眼镜蛇蛇毒、琥珀酸舒马曲坦、酒石酸二氢麦角胺、盐酸洛美利嗪或盐酸氟桂利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膜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该薄膜剂由下述成分组成: 药物活性成分,0.1 70% ;水溶性成膜材料,30 90% ;增塑剂,2 20% ;崩解剂,O 5% ;水,I 20% ; 所述药物活性成份选自改性或未改性的眼镜蛇蛇毒、琥珀酸舒马曲坦、酒石酸二氢麦角胺、盐酸洛美利嗪或盐酸氟桂利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成膜材料选自羟丙甲基纤维素,麦芽糖糊精,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透明质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成膜材料为羟丙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的混合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重量配重比为20 80: 1,所述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为粘度2 50厘泊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正红,崔京浩,司奇,丁晓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人本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