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忠庆专利>正文

套筒板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21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套筒扳手,在扳手的通孔内装设一驱动轮,且驱动轮的中央部分有一偏心轴,偏心轴上套设一偏心的止回环片;当转动柄部使得通孔的壁面顶制于止回环片的环面时,止回环片沿着该偏心轴回转,且使其外环面紧迫抵触在该本体的通孔壁面,因此转动扳手的驱动杆来旋紧或旋松螺钉(螺帽),当反向施力时,止回环片的径向厚度最大处恰好位在偏心轴与轮体最大间距处,也就是止回环片的外径等于轮体的外径处,如此使得扳手可以空转。(*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套筒扳手,特别是一种构造简单,制造容易的套筒扳手。套筒扳手在制造业,加工业上被利用的机会相当多,配合套筒使用时可快速地拆卸或锁紧螺钉,螺帽,且可配合螺钉的型式变化使用以往的套筒扳手中最常见的是棘轮扳手,不过棘轮扳手的构造很复杂,主要是利用两棘爪顶持棘轮,且借助一换向杆的拨动棘爪来转换棘轮的转动方向,另用两弹簧顶住棘爪,使得棘爪与棘轮紧密贴合;此外,这种棘轮、棘爪很难制造,不但制造成本高,价格较昂贵,而且棘轮扳手在实际应用时仍然有以下的缺点;第一,因为扳手承受的扭力完全作用于棘爪与棘轮接触的一点上,因此,当承受的扭力很大时,可能导主棘爪或棘轮齿的断裂,或是打滑的情况发生;第二,棘轮齿与齿中间有一定的间隙,也就是扳手正向施力旋转一角度后,至少必须反向空转一特定角度才能使棘爪卡制于下一个齿上,如果工作场合的空间很小,使扳手无法转到所需的最小角度,则扳手无法发挥作用,就算这扳手能勉强操作,工作效率也不理想。第三,为了容纳棘轮、棘爪、换向杆等零件,扳手头需要有较大的容纳空间,而使得扳手显得笨重不堪;第四,扳手在反向空转时,由于弹簧的顶持,使棘爪与棘轮不停地碰触,摩擦,而会因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如果使用在有油气或其它易爆的场合时,易产生危险。另外,为了解决棘轮扳手的缺点,目前也有人设计一种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离合器型套筒扳手”,虽然可解决棘轮扳手间隙,棘爪与棘轮寿命等问题,但是它的构造较复杂,制造不易,使得制造成本偏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套筒扳手,这种套筒扳手利用套设在有一呈偏心的止回环片的偏心轴,当扳手回转时使扳手内部的通孔壁面顶制该止回环片环面,依靠该止回环片本身弹性的扩张,更加紧迫顶制在通孔内,也就是可利用转动该扳手来驱动套筒以便旋转螺钉。依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套筒扳手,大体上包含有一端设有头部的本体,头部上设有通孔,且通孔的两端邻近于端口处各设有一适当深度的环槽,另由所述头部的长方向延伸出一柄部,以供手握持;套设在本体的通孔中的驱动轮,其厚度恰好等于二螺槽间的距离,两端各设有一轮体,两轮体间设有一适当偏心量的偏心轴,且在驱动轮的适当位置处沿轴向固设轴销,轴销跨置在偏心轴与轮体间,且在中央位置处设有四角柱通孔,四角柱孔内装设有驱动杆;制成弯月形的止回环片,其外缘弧度与驱动轮的内缘配合,且止回环片上设有轴接在偏心轴的偏心通孔,通孔有穿通到外径的开口,该止回环片的开口套设在驱动轮的偏心轴上;二圆弧片状固定片,中央部设有一孔,套设且卡制在本体的二环槽中,将驱动轮、止回环片限制在本体通孔的内部。利用上述元件组成的整体构造,当驱动柄部旋转使得通孔的壁面顶制于止回环片的环面时,可使得止回环片沿着偏心轴回转,且使止回环片外环面紧迫抵触本体的通孔壁面,因此使扳手的驱动杆旋转而旋紧或旋松螺钉(螺帽);当反向施力时,止回环片径向宽度最大的地方将位于偏心轴与轮体间的最大间距处,也就是止回环片的外径等于轮体的外径,使得扳手可以空转。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现在以两最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图2是本技术一最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上述最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以及空转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上述最佳实施例的驱动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上述最佳实施例的空转动作简单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上述最佳实施例的驱动动作简单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另一最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请配合参阅图2,本技术的套筒扳手包含本体(10)、驱动轮(20)、止回环片(30)及两固定片(40)等构件;其中本体(10)一端设有头部(11),头部(11)上设有通孔(12),通孔(12)的两端邻近于端口处各设有一适当深度的环槽(121),由该头部延伸出一柄部(13)供手握持;驱动轮(20)套设于本体(10)的通孔(12)内,其厚度等于环槽(121)间的距离,其两端各设有一轮体(21),且该轮体(21)的直径略小于该通孔(12),该两轮体(21)间设制成一适当偏心量的偏心轴(22),且在该驱动轮(20)的适当位置处B沿轴向固设一轴销(50),使得该轴销(50)的中段可跨置在该偏心轴(22)与两轮体(21)的中间,而在驱动轮(20)的中央位置处设有一四角柱通孔(20),内装设一驱动杆(60),驱动杆(60)的上、下两端的四周角均制成导角,而在中央部位形成肩部(61);止回环片(30),成弯月形而且它的外径与驱动轮(20)大致相等,设有偏心且可容纳偏心轴(22)的通孔(31),通孔(31)设有贯通至外径的开口(32)可使得该止回环片(30)具有扩张的弹性,以便将止回环片(30)的开口(32)套设在该驱动轮(20)的偏心轴(22)上;当止回环片(30)转至适当位置时,止回环片(30)的一端脚碰触轴销(50),这时,从端面看去,止回环片(30)的外环面(33)与该驱动轮(20)的两轮体(21)大致切齐;两固定片(40)成圆弧片状,它的直径略小于通孔(12),在中央位置设有一孔(41),两固定体(40)分别套设在该本体(10)的两环槽(121)处,再利用冲压方式压平,使它的外径扩大充填并卡制在环槽(121)中,而将驱动轮(20),止回环片(30)限制在本体(20)中,而将驱动轮(20),止回环片(30)限制在本体(20)通孔(12)的内部,且驱动杆(60)的两端分别从孔(41)中穿出于外。以上所述是本技术套筒扳手的各组件相关联机构及位置的大概描述。如图3所示,当人使用施力扳手柄部(13)以及向逆时针旋转时(如箭头所示),虽然通孔(12)的壁面与驱动轮(20)、止回环片(30)间有很小的间隙,不过仍会稍微碰触止回环片(30)外缘而使止回环片(30)转动,但因止回环片(30)开口(32)的一端是抵止在轴销(50)上,使止回环片(30)无法继续转动,因此驱动轮(20)也不会被驱动,也就是会使扳手空转。相反地,当使用人施力于扳手柄部(13)使它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4所示),通孔(12)的壁面会与止回环片(30)其中一侧边的外环面(33)接触,使得开口(32)一端迫紧地嵌制在偏心轴(22)与通孔(12)的壁面上,而止回环片(30)另一端则被带动而不再顶抵轴销(50),此时,如果施于扳手柄部(13)的扭力越大,则止回环片(30)在该通孔(12)与偏心轴(22)之间就会被压得越紧,也就是可顺势使得驱动轮(20)以顺时针方向转动,那么套设在驱动杆(60)上的套筒也就可以旋转螺钉或螺帽。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操作者有时会遇到螺钉的锁入位置有由下往上或由上往下等不同方式,因为锁入的方向不同,所以当旋松或旋紧两个不同方向的螺钉时(或者特殊情况用左螺纹时),可将该驱动杆(60)推出于扳手头部(11)的上端或下端来获得两种不同的驱动方向。当驱动杆(60)被推向任一端时,因为孔(41)的直径约等于驱动杆(60)导角对边的长度,因此仅让具有导角的一端通过,而其中央部位的扇部(61)则抵止在固定片(40)的孔内;另外,在利用套筒扳手进行螺钉锁入的工作中,如果必须将扳手反向驱动时,则也可利用上述的操作方式,将扳手翻转180度,再推动驱动杆(60)凸出于另一端,就可以做反向驱动,操作非常方便。图5与6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一端设有头部的本体,头部上设有通孔,且通孔的两端邻近于端口处各设有一适当深度的环槽,另由所述头部的长方向延伸出一柄部,以供手握持;套设在本体的通孔中的驱动轮,其厚度恰好等于两环槽间的距离,两端各设有一轮体; 两轮体间设有一偏心轴,且在驱动轮的适当位置处沿轴向固设轴销,轴销跨置在偏心轴与轮体间,且中央位置处设有四角柱通孔,四角柱孔内设有驱动杆;制成弯月形的止回环片,其外缘弧度与驱动轮的内缘配合,且止回环片上设有轴接在偏心轴的偏心通孔,通孔有贯 穿到外径的开口,该止回环片的开口套设在驱动轮的偏心轴上;两圆弧片状固定片,中央都设有一孔,套设且卡制在本体的两环槽中,将驱动轮,止回环片限制在本体通孔的内部;当驱动柄部旋转使得通孔的壁面顶制于止回环片的环面时,止回环片将沿着偏心轴回 转,且止回环片外环面将紧迫抵触本体的通孔壁面;当反向施力时,止回环片径向宽度最大的地方将位于偏心轴与轮体间最大间距处,也就是止回环片的外径等于轮体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忠庆
申请(专利权)人:许忠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