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板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300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套筒扳手,包括沿轴向可滑动地相互嵌合的外侧套筒,多个套筒组件3,4,前后调节部件,棘轮机构,使棘轮机构的棘轮上配置三级制止部、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此外,除设置后部套筒部件外,还设置前部套筒部件,在其上接合各外侧套筒和套筒组件,由于在套筒组件不发生部件相互干扰,能抑制工具损耗提高耐用寿命的同时,使操作简单,工具适用范围扩大,整体构造简单和制造容易。(*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套筒板手,特别有关由内藏有多种大小的套筒组件的、后部及前部套筒部件组装而成,在拧紧或松开各种大小不同的螺栓或螺母之际,通过合适地安装或拆去上述后部及前部套筒部件,就能适当选择与上述螺栓或螺母的大小一致的套筒组件,从而使操作方便的套筒板手。以往,有关此类套筒板手,例如有在南朝鲜实用新案公告第84-2675号和第83-1343号公报上介绍的结构。前一个公报上介绍的是具有多个套筒部件,并构成选择与适用的螺栓或螺母的大小相符合的套筒,使向其前方伸出的结构,从而可在不变换套筒部件的情况下适用于大小各异的螺栓或螺母,后一公报介绍的是附带大小不同的多个套筒部件,按照需要选择、交换套筒部件使用的套筒板手。此外,作为现有技术,还有例如与本案有关的南朝鲜实用新案申请第89-13012号,以及作为本申请以前申请的实用新案申请第90-6989号,此后一申请高叙了一种使具有不同直径的多个套筒部件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嵌入本体内,进而设置棘轮机构用来决定套筒构件的前后调节构件,以及套筒构件的回转方向,从而可在不更换套筒部件的情况下能容易进行操作的套筒板手。然而,上述有关南朝鲜实用新案第84-2675号公告的套筒板手,由于其构造如上述那样,当动作时,在前伸的套筒构件上将产生强的应力集中,为确保充分的强度,需使构件具有足够的厚度,从而产生构造复杂,整个结构大型化问题。此外,有关上述南朝鲜实用新案第83-1343号公告的套筒板手,由于需要先更换成合适的套筒构件后进行操作,故经常需另外携带全部套筒构件,不仅不方便,还有需担心套筒构件等丢失的问题。此外,虽然上述南朝鲜实用新案申请第89-13012号的套筒板手,解决了上述各问题,然而,当使套筒框回转后,使本体复原时,由于要在使旋钮固定在套筒框上的状态下使本体动作,使旋钮和本体间产生摩擦,从而使旋钮的工作寿命降低,此外,由于在套筒框和套筒框外壳间设置由球、弹簧和无头螺栓结合构成的滑动固定机构,因而存在动作上不适当的问题。此外,有关上述南朝鲜实用新案申请第90-6989号的套筒板手,为了使相邻各套筒构件具有必要的强度,在材料选择上有必要使构件具有规定以上的厚度,因此,因受配置筒构件部位的空间限制,因而有以下问题,即不能把可满足各种规格的螺栓或螺母的套筒构件制成多个相邻和可滑动移动。这样以往就留有以下课题,即在套筒部件基本厚复度条件制约下,套筒板手对于处于相邻各套筒部件直径大小间的螺栓或螺母不适用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构造简单,耐用寿命提高,同时对于各种大小的螺栓或螺母都一律适用且使用方便的套筒板手。这里,首先对附图作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觧轴侧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取下后盖时的右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第2实施例,是安装着前盖时的纵剖面图,图5是对上述实施例取下前盖时的左视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分觧轴侧图,图7是上述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图8是沿图7A-A线的部面图,图9上述实施例省去前部套筒部件,取下前盖时的左视图,图10是表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1是对上述实施例省去前部套筒部件,取下前盖时的左视图,图12是沿图10B-B线的剖面图。本技术套筒板手其特征在于具备其一端上固定设置着夹紧部1a的本体1,沿轴向可滑动地安装着的外侧套筒2和多个套筒组合3、4;为了使此外侧套筒2和多个套筒组件3、4沿轴向动作和对其动作进行调节的前后调节部件7;为了对上述套筒4的回转方向进行调节的棘轮机构8;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本体1上连通设置为嵌合上述外侧套筒2的开放口10和配置上述棘轮机构8用的开放槽11的同时,且使其和沿开放槽11后方突出的阶梯部12形成一体;在上述开放槽11上分别形成锁紧孔13、14和棘轮设置槽15、16;使上述套筒组件3、4具有沿其内侧形成倾斜凹部30的法兰部21、31和沿其内外方向延伸的多个凹凸部22、23和32、33;使上述外侧套筒2具有在其内侧上一体形成的凹凸部20、上述套筒组合了的嵌合凹部22以及在其外侧上部一体形成的锯齿部23;上述前后调节构件7是由动作杆70,和该动作杆70相连接的调节旋钮71组合而成,使上述动作杆70包含其断面呈半椭圆状,且向内外方向伸出的伸出端部72,其上形成了多条弹性制止凹槽72a的圆筒部73以及使和上部中心的中心轴74形成一体的同时,在上述调节旋钮71上形成伸出部75。最好具备位于上述本体后部的后盖6和位于其底面上的导向构件5,在该导向构件5的中间一体地形成矩形突出部50,在上述导向部件5上穿通形成设置上述前后调节部件7的设置孔51的同时,还在上述矩形突出部50和上述设置孔51间形成板弹簧设置孔53,在上述后盖6上形成上述前后调节构件7的设置孔60,为设置上述导向部件5的矩形突出部的结合孔61以及上述棘轮机构8的设置孔64的同时,还在上述后盖6的两侧形成锁紧孔62、63以及停止突起65、66,使上述矩形突出部50嵌入上述矩形结合孔61内固定,还在上述板弹簧设置孔53内设置Ω形板弹簧52,进而把这样组装好的后盖6安装在上述本体1上,用螺钉67、68锁紧固定。此外,还可以在其一侧固定设置着夹紧部1a的本体1的内侧形成为设置套筒组件4和棘轮机构8的开放槽11’,此外还分别设置使上述套筒4后部终端能自由回转地插入的圆形导槽17,沿中心穿通形成的前后调节构件7的设置孔18,可将棘轮机构8的回转轴回转地插入的轴孔19,位于两侧的棘轮设置槽15’、16’,位于底面两侧的锁紧孔13、14,具外在其上设置阶梯税10’,合椭圆形的前盖插入该阶梯10’的同时,在外侧后部的一侧上设置凹部12’,能将上述棘轮机构8的调节旋钮83,配设在此凹部12’内,并使其左右摇动范围受到限制,通过在前盖9两侧形成的锁紧孔90、91,用固定螺钉92、93使其和本体1’固定锁紧,此外,在前盖9一侧的中间穿设形成设置孔94,能将外侧套筒2可回转地插入该孔内。此外,还可以使后部套筒部件5’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插在上述套筒组件3、4上,使前部套筒部件6’插入接合在上述后部套筒构件5’上,此外,在上述后部套筒构件5’上还配设外侧套筒2’且在其外侧设置在其中间部位形成中间接合凹槽24的前后锯齿部26、27和在其一侧配设接合固定沟25,将前盖9’配设在上述接合凹槽24内,使该前盖9’具有开口环28和锯齿状开孔9a,使上述前部套筒部件6’具有沿其外部套筒100的一侧纵向延伸的长孔101的同时,在其内侧相距适当间隔形成后部锯齿部102,中间垂直阶梯部103,以及前部凹凸部104,使上述外部套筒100的前部插入和接合在上述中间垂直阶梯部103内,在上述前部凹凸部104上插入和接合具有和上述套筒组件3、4不同大小的其他的套筒105,此外,在上述中间垂直阶梯部103一侧的接合螺孔106内插入弹性制止弹簧108和无头螺栓109,此外,在上述接合螺孔106内还插入弹子107以便在上述后部套筒部件5’和上述前部套筒构件6’接合时弹子107能向上述接合固定沟25插入并固定,在上述套筒组合105的后部具有前后调节销110,在其一侧具有固定销111,使该固定销111插入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套筒板手,包括其一端具有夹紧部1a的本体1,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安装的外侧套筒2和多个套筒组件3,4,为了对该外侧套筒2和多个套筒组件3,4沿前后方向动作进行调节的前后调节构件7,为了对上述套筒4的回转方向进行调节的棘轮机构8,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本体1上具有为进行上述外侧套筒2嵌合的开放口10,为设置上述棘轮机构8、且使和开放口10连通的的开放槽11以及一体形成位于开放槽11前方的伸出阶梯部12,在上述开放槽11上分别形成锁紧孔13、14和棘轮设置槽15、16,在上述套筒3、4上形成具有沿其内侧倾斜的凹部30的法兰部21、31和沿其内外方向延伸的多个凹凸部22、23;32、33,上述外侧套筒2具有沿其内侧一体形成的凹凸部20,上述套筒组件3的嵌合凹部22以及沿其外侧上部一体形成的锯齿部23,上述前后调节构件7由动作杆70,和该动作杆70相连接的调节旋钮71组合而成,在上述动作杆70上一体形成其剖面呈椭圆状、沿内外方向伸出的伸出端部72,具有多条弹性制止凹槽73a的圆筒部73以及和后部中心轴74,形成一体的同时,在上述调节旋钮71上形成伸出部7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光武
申请(专利权)人:大森工业株式会社金光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