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思雨专利>正文

摩托车前避震拆卸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208 阅读:4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前避震拆卸工具,它是由上端盖、下套环、连接杆构成,连接杆至少为两根,其一端与上端盖的外侧连接,另一端与下套环的外侧连接,在上端盖的中心开有一个孔,下套环的内径大于避震杆的直径,小于避震套管的直径,在下套环的下部内侧设有一个直径大于避震套管直径的卡槽。其优点是可以毫不费力地将摩托车的前避震装置拆开,适合于摩托车前避震装置的维修使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前避震拆卸工具,属于摩托车的维修工具领域。二
技术介绍
摩托车的前避震装置主要由避震套管和避震杆构成,在避震套管中装有避震油,在避震套管与避震杆的连接处设有油封。当避震装置发生故障后,其维修时往往需要将避震套管与避震杆分离开进行维修。目前,拆卸避震装置没有专用工具,只能靠人力强行将避震杆与避震套管分离,这种拆卸方式费时费力十分落后,而且还容易对油封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的摩托车前避震拆卸工具。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方式实现的本技术由上端盖、下套环、连接杆构成,连接杆至少为两根,其一端与上端盖的外侧连接,另一端与下套环的外侧连接,在上端盖的中心开有一个孔,下套环的内径大于避震杆的直径,小于避震套管的直径,在下套环的下部内侧设有一个直径大于避震套管直径的卡槽。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可以毫不费力地将摩托车的前避震装置拆卸开来。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技术由上端盖1、下套环4、连接杆3构成,连接杆3可以是两根或三根,其一端与上端盖1的外侧连接,另一端与下套环4的外侧连接,在上端盖1的中心开有一个孔2,下套环4的内径大于避震杆的直径,小于避震套管的直径,在下套环4的下部内侧设有一个直径大于避震套管直径的卡槽5。在使用时,将下套环4套在前避震装置的避震杆上,其卡槽5卡在避震套管的上部,避震杆上部的螺纹孔与上端盖1的孔2相对,从孔2中穿入一根螺杆上带有螺母的螺栓,令螺栓拧入避震杆上的螺纹孔中带紧,然后拧动螺杆上的螺母即可将避震杆与避震套管分离,实现拆卸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前避震拆卸工具,其特征是该工具是由上端盖、下套环、连接杆构成,连接杆至少为两根,其一端与上端盖的外侧连接,另一端与下套环的外侧连接,在上端盖的中心开有一个孔,下套环的内径大于避震杆的直径,小于避震套管的直径,在下套环的下部内侧设有一个直径大于避震套管直径的卡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前避震拆卸工具,它是由上端盖、下套环、连接杆构成,连接杆至少为两根,其一端与上端盖的外侧连接,另一端与下套环的外侧连接,在上端盖的中心开有一个孔,下套环的内径大于避震杆的直径,小于避震套管的直径,在下套环的下部内侧设有一个直径大于避震套管直径的卡槽。其优点是可以毫不费力地将摩托车的前避震装置拆开,适合于摩托车前避震装置的维修使用。文档编号B25B27/02GK2644108SQ0320824公开日2004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杨思雨 申请人:杨思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前避震拆卸工具,其特征是该工具是由上端盖、下套环、连接杆构成,连接杆至少为两根,其一端与上端盖的外侧连接,另一端与下套环的外侧连接,在上端盖的中心开有一个孔,下套环的内径大于避震杆的直径,小于避震套管的直径,在下套环的下部内侧设有一个直径大于避震套管直径的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雨
申请(专利权)人:杨思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