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686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会使结构变复杂且能够确保气密性的空气弹簧。具体而言,具备:上面板(1),下面板(2),安装在上面板(1)和下面板(2)之间的筒状可挠性构件(3),安装在下面板(2)的弹性限位器(4)。下面板(2)具有用于嵌合可挠性构件(3)下端部的胎圈部(3b)的胎圈承受部(8)、和形成在比胎圈承受部(8)更靠半径方向外侧的凸缘部(9)。在凸缘部(9)形成有贯通孔(15),并将固定构件卡合在贯通孔(15),从而固定下面板(2)和弹性限位器(4)的顶板(13)。

Air spr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ir spring which can not make the structure more complex and can ensure the air tightness.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pper panel (1), the lower panel (2), the cylindrical flexible member (3)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panel (1) and the lower panel (2), and the elastic limiting device (4)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panel (2). The lower panel (2) has a bead bearing portion (8) for fitting a bead portion (3b) of the lower end portion of the flexible member (), and a flange portion (9) formed in a direction that is more in the radius direction than the bead bearing portion (2). A through hole (15) is formed at the flange portion (9) and the fixing member is clamped in the through hole (15) to fix the top plate (2) and the elastic cap (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铁路车辆等的空气弹簧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用于铁路车辆等的空气弹簧,众所周知如专利文献I的图5所示的空气弹簧,其具备:安装在车辆车身的上面板;配置在上面板下方车轮侧的下面板;遍及上面板和下面板而配置的橡胶制可挠性构件(囊:bell0WS);安装在下面板和车轮侧支架之间的弹性限位器。上述弹性限位器用于限制车身上下方向的变动。弹性限位器一般采用交替层叠橡胶层和钢板而成的层叠橡胶结构。在上述弹性限位器的顶部设有顶板,下面板固定于顶板。更详细地讲,在下面板形成有用于使可挠性构件下端部胎圈部嵌合的胎圈承受部,在比胎圈承受部更靠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可插通螺栓的贯通孔。另外,在顶板的与下面板贯通孔相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与螺栓进行螺纹结合的螺孔,在下面板和顶板接合的状态下,将螺栓插通在下面板的贯通孔而与顶板的螺孔进行螺纹结合,由此使下面板固定于弹性限位器。在可挠性构件的内部供给有空气,从而维持加压状态。通过因加压空气而膨胀的可挠性构件和弹性限位器,空气弹簧针对上下方向的负荷或振动发挥缓冲功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882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可挠性构件的内部维持加压状态,因此作为包括上面板和下面板的可挠性构件整体,需要具有气密性。然而,专利文献I中,在有关可挠性构件的气密性的下面板部分形成有螺栓的插通孔,因此加压空气有可能通过该插通孔而从下面板和顶板之间的间隙漏出。因此,现有技术中,关于下面板和顶板的接合面,通过在下面板和顶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环状槽部并在该环状槽部嵌入O环的状态下接合下面板和顶板,由此欲确保两者接合面的气密性。这样,为了确保可挠性构件的气密性则需要环状槽部或O环,然而相应地会引起空气弹簧结构变复杂的问题。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使结构变复杂且能够确保气密性的空气弹簧。解决课题的方法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弹簧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空气弹簧具备:上面板,下面板,安装在所述上面板和所述下面板之间的筒状可挠性构件,安装在所述下面板的弹性限位器。所述下面板具有用于嵌合所述可挠性构件下端部的胎圈部的胎圈承受部、和形成在比所述胎圈承受部更靠半径方向外侧的凸缘部。在所述凸缘部形成有贯通孔,并将固定构件卡合在所述贯通孔,从而固定所述下面板和所述弹性限位器的顶板。根据上述构成,不是在与可挠性构件气密性相关的下面板部分(比胎圈承受部更靠半径方向内侧部分)形成贯通孔,而在与可挠性构件气密性无关的下面板部分(比胎圈承受部更靠半径方向外侧的凸缘部)形成了贯通孔,因此,无需使空气弹簧的结构变复杂,如在下面板和顶板的接合面形成环状槽部、或使用O环等,就能够确保可挠性构件的气密性。优选地,贯通孔以能够容纳所述固定构件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防止固定构件对可挠性构件的干涉。另外,优选地,可挠性构件具备形成在上下两端部的胎圈部、和形成在所述两胎圈部之间的筒状可挠部,所述可挠性构件下端部的胎圈部嵌合在所述胎圈承受部,在所述凸缘部设置有避免所述贯通孔或固定构件至少与所述可挠性构件的至少可挠部相接触的橡胶垫。根据上述构成,即使因空气弹簧的位移使可挠性构件的可挠部和凸缘部反复接触和分开,也不会存在因可挠部与贯通孔或固定构件接触而引起的可挠部受损现象,从而能够良好维持作为空气弹簧的耐久性。对弹性限位器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将橡胶层和钢板交替层叠的层叠橡胶结构的弹性限位器,或使用由块状的一体的弹性体构成且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由中空方式形成的弹性限位器。但是,就由块状弹性体构成的弹性限位器而言,不仅是上下方向的位移,前后左右方向的位移也变大。因此,与使用层叠橡胶结构的弹性限位器的空气弹簧相比,可挠性构件的可挠部与下面板的凸缘部接触的区域和接触的频率变大,贯通孔或固定构件与可挠部接触会对空气弹簧的耐久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特别地,对于使用由块状弹性体构成的弹性限位器的空气弹簧而言,通过适用上述橡胶垫,能够进一步良好地维持耐久性。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在形成在比下面板的胎圈承受部更靠半径方向外侧的凸缘部,形成卡合固定构件的贯通孔,该固定构件用于将下面板固定在弹性限位器的顶板,因此,无需使空气弹簧结构变复杂,便能够确保气密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弹簧的实施方案的纵剖面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是表示与图2不同的固定构件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是表示与图2不同的另一固定构件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是表示与图2不同的另一橡胶垫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图1和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铁路车辆用空气弹簧的实施方案的图。图1是空气弹簧的纵剖面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空气弹簧具备:安装在车辆车身的上面板I ;配置在上面板I下方的车轮侧的下面板2 ;安装在上面板I和下面板2之间的筒状可挠性构件3 ;安装在下面板2和车轮侧支架的弹性限位器4。本实施方案中,作为可挠性构件3使用了橡胶制的囊。可挠性构件3由层叠橡胶构成,层叠橡胶将埋设有加强帘线的加强橡胶层作为中间层,在可挠性构件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形成有在胎圈芯卷绕了加强橡胶层的壁厚的胎圈部3a、3b。即,可挠性构件3具备:胎圈部3a、3b,其形成在上下两端部;壁薄呈筒状的可挠部3c,其形成在胎圈部3a、3b之间并由层叠橡胶构成。如图1所示,上面板I具备:金属制的圆盘状支撑板5 ;在支撑板5的中央部向下面板突出的圆筒状胎圈承受部6 ;保护橡胶层7,设置在撑板5下面的、比胎圈承受部6更靠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图1和图2所示,下面板2由金属材料以圆盘状形成。在下面板2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上面板I突出的圆筒状胎圈承受部8,在胎圈承受部8的半径方向外侧形成有凸缘部9。对胎圈接受部6和8而言,在可挠性构件3的内部空气被排出的情况下(放气的情况),胎圈承受部6就位于胎圈承受部8,兼起到确保车辆安全行驶的功能。在胎圈承受部6和8放气时接触的接触面分别固定有滑片11。滑片11由可成形为薄而强韧的片状物的热可塑性或热硬化性合成树脂构成,使用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具体而言,可举氟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本实施方案中使用了氟树脂片。弹性限位器4具备由块状的硫化橡胶构成的橡胶成形体12,分别安装在橡胶成形体12的顶部和底部的顶板13和底板14。橡胶成型体12呈倒扣壁厚的碗(bowl)的形状,顶板13和底板14硫化粘结于橡胶成型体12。下面板2通过固定构件固定在顶板13。具体说明,在下面板2的凸缘部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构件的贯通孔15。贯通孔15在周方向上以60°间隔形成在六处。本实施方案中作为固定构件使用具有外螺纹的柱螺栓16、和具有与柱螺栓16螺纹结合的内螺纹的螺母17。柱螺栓16突出设置在顶板13的与下面板贯通孔15相对应的位置。此外,贯通孔15形成为可收纳螺母17的形状。S卩,贯通孔15呈以如下方式构成的阶梯结构:在凸缘部9形成可收纳螺母17的凹部,在其凹部的中央贯穿设置小于凹部直径的孔。当将下面板2固定在顶板13时,可将柱螺栓16卡合在贯通孔15的小径孔,在柱螺栓16的顶端螺纹结合螺母17。由此,能够将螺母17容纳于贯通孔15的凹部。在凸缘部9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永裕喜桝中义智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