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珍财专利>正文

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3417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扳手卡制定位装置,该扳手具有一驱动头,该驱动头设有驱动部,该卡制定位装置是包括至少一定位体,其相对扳手驱动头的驱动部的端面上设有倾斜的导滑部,并于定位体上另设有一弹性件,以使该定位体的导滑部保持突伸向驱动部内,并于被驱动件进入驱动部时可依导滑部方向滑移开,以供被驱动件进入驱动部内并卡制定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扳手与被驱动件间于相互驱动时更为稳定确实,而不会相互滑脱。(*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扳手,尤指一种扳手的卡制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扳手的驱动头上所设置的驱动部均为一贯穿的形态,因此被驱动件的螺帽等物件可由其贯穿处进入该驱动部内,为扳手所掣动,但如此的设计,于扳手掣动时,其扳手与被驱动件间的关系十分的不稳定,常于扳手作动的同时,其扳手与被驱动件相互脱离,不但无法确实的带动被驱动件,更易伤及被驱动件或扳手,而使被驱动件外部被施力驱动之处发生破坏进而无法被确实的驱动,故有改良的必要。因此有业者于扳手的驱动头驱动部内另设有C形扣或止挡的结构,但此一C形扣是设于驱动部壁面上,如此破坏驱动部的壁面结构十分的严重,而此一部份又是驱动被驱动件的主要施力之处,一旦有所破坏时,其结构即十分的脆弱,反而使扳手极易因此损伤而无法施力,故亦有其致命的缺失;而另有人于扳手驱动头外部的端面上设置固定式的止挡结构,其略为突伸入扳手驱动部,如此的结构仅能单组设计,而且极易造成被驱动件出入驱动部的阻碍,故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使扳手驱动头驱动部与被驱动件的卡制定位结构更为合理,且卡制的稳定效果更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可使扳手与被驱动件间于相互驱动时更为稳定确实,而不会相互滑脱。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定位体可配合弹性结构实现扳手与被驱动件间的自动卡制定位或手动卡制定位。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扳手卡制定位装置,该扳手具有一驱动头,该驱动头设有驱动部,其特征在于该卡制定位装置是包括至少一定位体,其相对扳手驱动头的驱动部的端面上设有倾斜的导滑部,并于定位体上另设有一弹性件,以使该定位体的导滑部保持突伸向驱动部内,并于被驱动件进入驱动部时可依导滑部方向滑移开,以供被驱动件进入驱动部内并卡制定位。所述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体上设有限位孔,而于定位体的端部上设有倾斜的导滑部,一限位件穿过该限位孔并螺入固定于扳手端面上,而于限位件至限位孔另端处设置该弹性件。所述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扳手的驱动头上设有驱动部,该驱动头上另设有锁孔以供限位件螺锁。所述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扳手的驱动头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两组相对的定位体以及相关的结构。所述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体设于驱动头相对于驱动部的底部。所述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扳手的驱动头针对单一定位体相对设有两组限位孔以及两组限位件配合两组弹性件,以形成双推移的形态。项所述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体包括两组限位件,其第一组限位件是与定位体枢接,而第二限位件则配合限位孔,使定位体可以第一限位件为中心偏转,而以第二限位件进行偏转行程的限止,并于限位孔内另设有弹性件。所述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是圈状弹簧。所述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是以钢丝折绕而成的弹性夹簧。所述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体与扳手驱动头设有长形限止槽。所述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止槽剖面是成倒角形开口的形态,配合定位体相同形态的设计。所述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体与驱动头间另设有相对的卡槽与钢珠形态的卡制体配合弹性元件,以使定位体可于行程的始末端进行卡制定位,以供手动时可直接推移卡制。所述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件同时两组设于同一定位体的限位孔内。本专利技术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其主要是藉由一具有导滑部的定位件,以及其弹性推移或卡制的结构形态,使其可于被驱动件进出驱动部时,可导滑退出卡制被驱动件的范围,以供被驱动件的进入或退出,并可确实的卡制住被驱动件,形成一高稳定度的卡制定位,而使扳手与被驱动件间于相互驱动时更为稳定确实。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兹以如后的较佳实施例附以图式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侧视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剖面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二实施例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于梅花扳手的俯视示意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于梅花扳手的侧视示意图。图6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于梅花扳手的另一侧视示意图。图6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于梅花扳手的又一侧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实施于活动扳手俯视示意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实施于活动扳手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实施于固定开口扳手俯视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五实施例中的弹性元件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手动推移形态的弹性卡制剖面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1端视剖面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配合参阅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扳手卡制定位装置是包括一定位体10,其定位体10是于一扳片上设有一长形孔状的限位孔11,而于其定位体10的端部上设有一倾斜形态的导滑部12,而一螺栓形态的限位件13是穿过限位孔11并螺入固定于扳手20端面上,而于限位件13至限位孔11另端处设有一弹性件15,而弹性件15使定位体10具有弹性回复的力量。扳手20于驱动头22上设有具开口的驱动部23,其中,于驱动头22上另设有一锁孔24以供前述的限位件13螺锁,并使限位件13能够限制定位体10滑动的行程;而前述的定位体10导滑部12则伸入驱动部23的范围内,并可于与被驱动件40配合推移后退至移开驱动部23的范围,以使被驱动件40可方便通过,并可藉由导滑部12另端的平直端面与被驱动件40产生卡制的效果。而如图3、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扳手20是可于驱动头22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两组相对的定位体10以及相关的结构,如此当一组定位体10于被驱动件40进入驱动头22驱动部23时经由导滑部12的设计,可确实的被推开后,以另一组定位体10平直端面卡制住被驱动件40端面,被驱动件40即可确实地被驱动部23掣动,成一高稳定度的配合带动结构形态,直至被驱动件40被扳手20驱动头22掣动至脱离或旋紧的状态。而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体10是可设于驱动头22相对于驱动部23的底部,亦可使用于不同形态的扳手20,如图5、6所示,其可运用于梅花板手20A上,使用上实具有其方便稳定性;而其亦可如图7所示,使用于活动扳手20B的驱动头22B上,且其定位体10B是于单一片的定位体10B上分别设有两组限位孔11B以及两组限位件13B配合两组弹性件15B,以形成双推移的形态;而本专利技术的定位体10配合结构亦可如图8所示,其定位体10C亦具有两组限位件13C、13C’,但其第一组限位件13C是与定位体10C呈枢接,而另一第二限位件13C’则配合弧形的限位孔11C,使定位体10C可以第一限位件13C为中心偏转,而以第二限位件13C’进行偏转行程的限止,同样可达到前述的功能;亦可将同一结构设置于如图9所示的固定扳手20上,而其中,图8、9中的实施例,其所使用的弹性件15C可如图所示的圈状弹簧的形态,亦可如图10所示,其是以钢丝折绕而成的弹性夹簧形态的弹性件15D,亦使定位体10C具有弹性复位的功能。而本专利技术的定位体10为增加其移动的稳定性以及不同的定位以及行程限制,亦可如图1至图7所示,其可于驱动头22上设有长形限止槽221,以限制定位体10滑移的方向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扳手卡制定位装置,该扳手具有一驱动头,该驱动头设有驱动部,其特征在于:该卡制定位装置是包括: 至少一定位体,其相对扳手驱动头的驱动部的端面上设有倾斜的导滑部,并于定位体上另设有一弹性件,以使该定位体的导滑部保持突伸向驱动部内,并于被驱动件进入驱动部时可依导滑部方向滑移开,以供被驱动件进入驱动部内并卡制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重江
申请(专利权)人:张珍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