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3206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螺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有套筒和底座,其中:    该套筒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螺母的固定凹槽,该固定凹槽底部连通有沉孔,以供容纳凸出螺母的螺杆;该沉孔底部连通有弹性槽;该套筒通过活动连接方式固定在该底座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装配
,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螺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螺钉螺母装配已经普遍存在于制造、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电子装联和整机装联中已被广泛采用。然而,伴随着产品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装配可利用的空间也越来越狭小,装配的效率随之大大降低。由于空间的限制及效率的要求,螺钉螺母套件常用的装配固定装置已越来越不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所以,关于螺母装配固定装置的改进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在现有螺钉螺母套件的装配中,常采用电批和六角套筒装置配合装配。该装置在使用时是用套筒将螺母固定,以防止螺母旋转,另一端用电批将元器件、结构件等与螺母装配紧固。然而,采用上述装置进行螺母装配时会产生以下缺点1、效率低在装配时,只能一组一组的重复定位装配,生产效率低下、装配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不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2、劳动强度大在单板、母板以及结构件的装配中,由于螺钉螺母间有结构件等阻隔,特别是在装配大的组件时装配难以操作、固定螺母非常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螺母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螺母固定装置,该装置包含有套筒和底座,其中该套筒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螺母的固定凹槽,该固定凹槽底部连通有沉孔,以供容纳凸出螺母的螺杆;该沉孔底部连通有弹性槽;该套筒通过活动连接方式固定在该底座上。其中所述套筒通过活动连接方式固定在该底座上是指套筒的底部设有第一装配柱,底座上相应设置有装配孔,该装配柱固定于所述装配孔中进而将套筒固定在该底座上。所述套筒与底座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该装置还包含有定位柱,该定位柱设有定位头、支撑面以及第二装配柱,该定位柱通过其装配柱固定于该底座的装配孔中。该装置还包含有支撑柱,该支撑柱设有支撑面以及第三装配柱,该支撑柱通过其装配柱固定于该底座的装配孔中。所述固定凹槽可根据螺母不同的外形结构为六角形、圆形等形状。所述固定凹槽的边缘设有倒角斜面。所述沉孔的深度略大于螺钉头伸出的长度。所述弹性槽可为一字形槽,其上部较窄,下部较宽,形成弹性空间。所述装配柱的上部设有台肩。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有压块,通过压块将所述套筒与底座连接。具体是指所述压块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底座,所述套筒还包括一活动底座,该活动底座上设置有楔口,通过该楔口将套筒压紧在底座上。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螺母固定装置,其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归纳如下1、结构简单。由于基于材料自身弹性变形的原理,螺母固定和取放简单;对于不同螺母可以更换带有不同固定槽的套筒。2、通用性强。由于采用套筒配以底座的形式,便于快速安装、拆卸,使得整个装置的通用性和模块化程度大大提高,适用于不同结构的零部件的螺母装配位置。3、效率高。适用于多种需求的装配,便于制作通用可调的定位装配结构,同时配有定位支撑结构,使得装配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螺母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套筒配以活动底座以形成的螺母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套筒这一基本单元的设计思想,即该套筒需要首先,根据螺母大小和外形的不同,设计相应外形的沉槽,以固定螺母防止其在装配中发生旋转;要求沉槽深度以可防止螺母转动所需最小厚度尺寸为宜;在沉槽边缘设计倒角斜面以利于螺母放入;设计略大于螺钉尺寸的沉孔以避位螺钉头的旋入;在套筒上铣出不同形式的长槽,以使得固定螺母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适应多螺母装配后由于加工精度、过定位等诸多因素造成的螺母装配后无法从套筒中取出的问题;长槽的深度以确保螺母固定结构有一定的弹性,但又可保证具有相对刚度以防止螺母装配中发生旋转;套筒外形以装配现场中的空间决定,在保证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尽量小;套筒的材料选用为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而对于塑料螺母和螺钉,亦可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在多螺母装配中为便于将套筒固定在底座上,可设计不同的连接方式与底座固定(本例中设计为过盈轴形式与底座过盈配合)。在通用的多螺母装配底座上,套筒与底座的固定可采用便于调节的活动连接方式;在多螺母装配底座上设计与单板等连接工件相适应的定位和支撑结构,以便于工件的支撑定位(在下例中采用定位柱和支撑柱的形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套筒配以底座形式构成螺母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螺母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整个装置包含有六个M3螺母固定套筒2和一个底座3,另外还配有2个定位柱1和2个支撑柱(图中未标识)。如图2所示,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该套筒2呈圆柱形,其上部和下部分别为21mm和7.5mm;其上端面的直径为7.5mm,下端面的直径为6mm。该套筒2的顶部设有一个固定槽21,其外形如图2中的俯视图212所示,本实施例以装配M3六角螺母为例,其直径为6.38mm,深度为1.5mm,以防止螺母转动;该固定槽21的边缘设有倒角斜面211,便于螺母的取放。该固定槽21的底部相连通有沉孔22,其深度大于螺钉0.5mm,以供螺钉旋入时的预留空间,本实施例为4mm,其沉孔22的直径为4mm。与该沉孔22底部相连通有弹性槽23,该弹性槽23呈一字形,上部窄槽以不影响螺母固定为准,下部宽槽以确保套筒2有一定的弹性为准,宽槽的直径可为3.5mm。该弹性槽23的作用是使得整个套筒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适应多螺母装配后由于加工精度、过定位等诸多因素造成的螺母装配后无法从套筒2中取出等问题。该套筒2的底部设有第一装配柱24,套筒依靠其上设有的台肩再通过第一装配柱24与底座紧密固定,其第一装配柱24的结构以及尺寸可以根据与底座连接方式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化。该套筒2的整体大小随着装配现场的空间变化,在保证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尽量小,该套筒的材料可以选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而对于塑料螺母和螺钉,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如图3所示,为底座3的结构示意图,该底座3上设有10个装配孔,其中6个用于套筒2的固定;2个用于定位柱1的固定;2个用于支撑柱4的固定。在多螺母装配中,为便于将套筒2固定在底座3上,可设计不同的连接方式与底座3固定。本实施例采用过盈轴形式与底座过盈配合。如图4所示,为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其上部是定位头41,起标准定位作用;设有的支撑面42与支撑柱一起放置单板等部件;下部设有第二装配柱43,其长度为7.5mm,依靠其上设有的台肩通过第二装配柱43与底座紧密固定,其结构以及尺寸可以根据与底座连接方式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化。整个定位柱的直径为8mm,装配柱的直径为6mm,其整体高度为34mm,从支撑面42到台肩的高度为22mm,定位头41的高度为4.5mm。该定位柱的作用为确保所装配的单板或部件等工件的定位准确。根据不同的零部件,定位的方式可有不同,本例中选用的是定位SS62FTB单板所需的定位方式。如图5所示,为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与上述的定位柱比较相似,除了没有定位头结构外,仍然设有支撑面51和第三装配柱52的结构。其整体高度为29.5mm,直径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