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导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2978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7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导入装置,其要点在于:包括进烟筒、内筒、第一阻挡帽和第二阻挡帽。进烟筒、内筒、第一阻挡帽和第二阻挡帽均为钢制一体件。第二阻挡帽通过相应的连接件设置在内筒上方中央将内筒的上端口遮住,且在第二阻挡帽与内筒之间设有第二烟气通道。内筒从上方向下穿过第一阻挡帽中部,且与第一阻挡帽密闭固定连接。第一阻挡帽通过相应的连接件设置在进烟筒上方中央将进烟筒的上端口相应部位遮住,且在第一阻挡帽与进烟筒之间设有第一烟气通道。使用时不会对烟气造成憋气。

Flue gas introduc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ue gas inlet devi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smoke inlet pipe, an inner cylinder, a first blocking cap and a second blocking cap. The inlet pipe, the inner cylinder, the first barrier cap and the second blocking cap are all steel parts. The second blocking cap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port of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inner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ner cylinder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connecting piece, and a second flue gas passag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blocking cap and the inner cylinder. The inner cylinder passes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barrier cap from the upper direction, and is seal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arrier cap. The first barrier cap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chimney by the corresponding connecting piece, and a first flue gas passag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blocking cap and the chimney. The use will not cause suffocation of flu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气环保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炉窑的废气脱硫除尘装置的烟气导入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炉窑的燃烧产物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例如工业炉窑燃料中的硫在大气中形成酸雨,造成了农业的减产,工业炉窑排出的有害微小粉尘影响人类的健康,污染环境。因此,世界各国对各种工业炉窑的排放限制越来越严格,都制订了工业炉窑排放标准。冲天炉是铸造企业传统的设备,用于铸铁的熔化而进行浇注;其原理是利用焦炭燃烧产生的热量熔化金属铁;由于维护和运行成本低,同时存在化学增碳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冲天炉仍在广泛使用。但冲天炉排出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颗粒粉尘和含硫的氧化物气体,严重影响了铸造厂附加居民的生活环境。一直以来,冲天炉的脱硫除尘是铸造厂环境治理的重点项目,许多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开发冲天炉的脱硫除尘技术。目前用于冲天炉脱硫除尘的装置中的水幕除尘装置,是在冲天炉的上方设置一个水喷头,利用高压将液态水横向喷出形成水幕,冲天炉的高温炉气(烟气)穿过水幕时,较大的颗粒与水幕碰撞吸水而与水混合,随水流入排污池,炉气中部分气态的硫的氧化物被水吸收成为硫酸或亚硫酸而从炉气中分离出去;由于水膜的厚度小,这类除尘装置仅能除去大颗粒,冲天炉烟气中的微颗粒和大部分硫氧化物气体仍然排入大气中,同时,形成水膜的高压需要大的能源消耗,运行成本较高。这种水幕除尘装置中还需要设置相应的烟气导入装置,烟气导入装置通常会采用安装一个阻挡帽的形式,阻挡帽在使用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对上升的烟气进行阻挡并使其从阻挡帽与壳体之间的通道导入到壳体内腔中的喷淋区,二是可以对从上方落下的液态水进行阻挡,不但防止液态水落入炉体或烟道中,而且可以使液态水在沿阻挡帽的上表面流下时形成水幕而与烟气进行全面接触。该种结构烟气导入装置的缺点时在液态水大量下落时容易对烟气造成憋气,导致大量烟气从投料口或设备的其它地方溢出,污染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中的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时不会对烟气造成憋气的烟气导入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烟气导入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进烟筒、内筒、第一阻挡帽和第二阻挡帽。进烟筒、内筒、第一阻挡帽和第二阻挡帽均为钢制一体件。第二阻挡帽通过相应的连接件设置在内筒上方中央将内筒的上端口遮住,且在第二阻挡帽与内筒之间设有第二烟气通道。内筒从上方向下穿过第一阻挡帽中部,且与第一阻挡帽密闭固定连接。第一阻挡帽通过相应的连接件设置在进烟筒上方中央将进烟筒的上端口相应部位遮住,且在第一阻挡帽与进烟筒之间设有第一烟气通道。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件为支撑板。上述烟气导入装置的连接杆有3至8根,各连接杆均为钢制一体件。上述内筒由位于上侧的圆柱壳形的上部筒体和从下方连接在上部筒体上的上大下小的圆台壳形的下部筒体构成。各连接杆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内筒的下部筒体的外壁的按照连接杆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根连接杆各自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进烟筒上部的内壁上,且内筒与进烟筒同轴线设置。上述烟气导入装置的支撑板按照所处的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各有3至8块,均为钢制一体件。上述烟气导入装置的进烟筒也即外筒,外筒为铅垂设置的具有上下端口的圆柱形壳体。上述第一阻挡帽是设有上下端口的上表面内高外低的结构件,第一阻挡帽套在内筒上,且由其上端口与内筒密闭固定连接。上述每块下支撑板的形状为L形,每块下支撑板的下部的朝向内侧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外筒的外壁上部的按照下支撑板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块下支撑板的各自的上端焊接固定在第一阻挡帽的内壁下部的按照下支撑板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从而使第一阻挡帽位于外筒的上方的中央,且在第一阻挡帽、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环柱状的第一烟气通道。上述第二阻挡帽是设有下端口且无上端口的上表面内高外低的结构件,每块上支撑板的形状为长条平板形,每块上支撑板的上端焊接固定在第二阻挡帽24的内壁下部的按照上支撑板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块上支撑板各自的下端焊接固定在烟气导入装置的内筒的外壁的上部上,从而使第二阻挡帽位于内筒上方的中央,且在第二阻挡帽与内筒之间形成柱状第二烟气通道,并且第二烟气通道的下段被第一烟气通道所包围。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水流旋转板。水流旋转板有3至10块,各水流旋转板均为渐开线形的条状板体,且均匀设置在第二阻挡帽24的帽体上表面上。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 (I)本专利技术的烟气导入装置为设有两个烟气外侧周向出口的烟气通道的装置,其中一个烟气通道设置在烟气导入装置的进烟口至中上部的径向距离较大的外侧周向出口之间,另一个烟气通道设置在烟气导入装置的进烟口至上部的径向距离较小的外侧周向出口之间,两个烟气通道的设置,不仅使得烟气在进入脱硫除尘装置时其气体的分布较为均匀,而且还可以避免只设置一个烟气出口在使用时由于上方冷却水的大量下落而可能产生的憋气现象。(2)当本专利技术的烟气导入装置优选设置两个阻挡帽时,不仅使得阻挡帽对带有一定压力而上升进入烟气导入装置的烟气进行阻挡并使其分两路从阻挡帽与内外筒之间的不同通道进入主腔体中,而且可以对从上方落下的液态水进行阻挡,防止液态水落入炉窑体或烟气导入装置的烟气通道中,还使液态水沿阻挡帽的上表面流下在相应的烟气出口处形成水幕,对经过烟气出口的烟气进行初步的脱硫除尘。(3)本专利技术的烟气导入装置的水流旋转板能有效地将下落的大量液态水进行导流 和分散,能进一步有效避免液态水流可能对烟气所造成的憋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烟气导入装置应用在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水流缓冲器的俯视示意 图3为图1中的旋转导流板的立体示意 图4为旋转导流板安装在列管中时的俯视示意 图5为图1中的管状冷却混合装置的上管板的示意 图6为图1中的管状冷却混合装置的下管板的示意 图7为图1中的菱形孔状平面网的示意 图8为图1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 图9为“井”字形安装架的示意 图10为第四安装架的示意 图11为第五安装架的示意 图12为设置水流旋转板的第二阻挡帽的俯视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壳体部件1,外壳11,主筒体11-1,筒体主部11-1-1,变径连接部11-1-2,气体出口部11-1-3,底板11-2,密封板11-3,人孔12,第一人孔12_1,第二人孔12_2,第三人孔12_3,第四人孔12-4,排污管13,进水管14,阀门15,安装杆16, 烟气导入装置2,外筒21,烟气进口 21-1,内筒22,上部筒体22-1,下部筒体22_2,第一阻挡帽23,第二阻挡帽24,水流旋转板24-1,连接杆25,支撑板26,下支撑板26_1,上支撑板26-2,第一烟气通道27,第二烟气通道28,烟气导向圈29, 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第一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01,第二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02,第三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03,旋转导流板31,网管32,菱形孔状平面网33, 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4,旋转导流板41,单管42,上管板43,上板管孔43-1,中央进水管孔43-2,下管板44,下管板孔44-1,水流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烟筒(21)、内筒(22)、第一阻挡帽(23)和第二阻挡帽(24);进烟筒(21)、内筒(22)、第一阻挡帽(23)和第二阻挡帽(24)均为钢制一体件;第二阻挡帽(24)通过相应的连接件设置在内筒(22)上方中央将内筒(22)的上端口遮住,且在第二阻挡帽(24)与内筒(22)之间设有第二烟气通道(28);内筒(22)从上方向下穿过第一阻挡帽(23)中部,且与第一阻挡帽(23)密闭固定连接;第一阻挡帽(23)通过相应的连接件设置在进烟筒(21)上方中央将进烟筒(21)的上端口相应部位遮住,且在第一阻挡帽(23)与进烟筒(21)之间设有第一烟气通道(2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立猛陈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姚氏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